前香港特首董建華祖業東方海外被中遠海控聯同上港集團收購(Youtube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7年7月20日訊】北京時間7月9日晚間,香港上市企業「東方海外國際」(簡稱東方海外)發布公告,宣布控股股東董建華家族持有的68.7%集團股權已同中遠海運控股公司達成共識,中遠海運以每股78.67港元(約合10.07美元)的價格向董建華家族收購手中持股。據推算,董建華家族將因此套現338億港元。
東方海外成立於1947年,對於董建華來說,這是祖業。天朝人自然明白祖業對自己的含義,是輕易不能拋售的,除非出現非常極端的情形才能這麼決絕。同時,董建華的地位大家都清楚,他考慮的著眼點與其它商人會有所差異,因為他不僅是商人,還是極其重要的政界人物。他這麼做了,就是做了全盤的考慮,或從兩方面來說,至少他認為都到了最後的關口。
過去半個世紀,亞洲經濟蓬勃發展,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邁入了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行列。大陸改開之後,經濟快速發展,讓亞洲經濟發展達到了新的高潮。
船王此時的做法,背後內容值得細細思量……
船王拋售,固然與內地港口城市的崛起有關,但這不應該是主要原因。第一,香港有比較完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系統,可以對沖一系列金融風險所造成的損失,這是大陸所有港口城市都不具備的;第二,難道董建華就不能參與內地港口城市的海運運輸嗎?看看他的行頭也就知道,這不是不可能的,甚至更有優勢。
大陸對大宗的消費需求,現在已經是亞洲航運業的主要業務,這主要取決於基建和房地產。以前曾說到,用印鈔推動的2015-2016房地產的繁榮方式,已經不能持續,根源在於它帶來了匯率的下跌,這在匯率曲線上看的非常清楚。如果說房地產是財政的錢袋子,那麼,匯率就是命根子,哪個更重要?筆者認為是後者(或許這也是船王拋售給出的政治含義),至少現在來說是如此。未來,只有一個數字比匯率更重要,那就是外儲的規模,這是在此不便談論的話題。
上半年,經歷了一輪貨幣政策中性的過程(應該還不屬於去槓桿)。從6月開始,央行態度開始有所放鬆,這直接帶來了債券市場的反彈。
現在,境內的投資人又開始出現債券的多頭情節,對於逐利大軍來說,這也是正常的。因為上半年的貨幣政策中性,直接帶來了直接融資的縮減。根據央行發布的金融數據,上半年企業債券融資淨減少3708億元,比上年同期多減2.14萬億元(這個數字非常大)。上半年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4702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321億元。但經濟增長和債務的可持續性嚴重依賴債務擴張,直接融資的嚴重縮減,會讓債務市場更加嚴重地依賴銀行貸款。以今天的局勢來說,這幾乎是不被准許的(將來容易導致銀行出現問題),這是央行從6月開始貨幣政策鬆動的根源。隨著貨幣政策鬆動,直接帶來融資的增長,比如:6月份企業債券淨融資額環比多2344億元(央行的數據)。
如果央行繼續放水,自然帶動直接融資繼續增長,並帶動資產價格,大宗的需求很可能穩定甚至增長,這要看看央行的放水行為是否可以持續。
從6月份央行的貨幣政策開始鬆動後,中美國債收益率的差距縮窄明顯,這意味著利差縮窄,而利差縮窄匯率就會承壓,這會給出以下信號:首先,未來國內資本的流動將會受到更嚴重的制約,緩解貨幣貶值的壓力。但是,這種行政手段的效果會越來越差,不會再像年初那麼明顯,這裡的原因不言自明。其次,資本(包括各種資本)流出,匯率承壓。如果中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差維持在現在的水平或繼續加大,估計匯率市場會在未來一個月左右轉勢。
匯率轉勢之後,央行還可以繼續寬鬆嗎?基本無望。這樣就意味著利率市場將繼續承壓。最近,一些主要專家在發表觀點:應該加大匯率市場化的波動,上述原因或許就是根源。(但現在的人民幣匯率比較難以判斷,緣於那個「逆週期調節因子」,很難弄清楚細節)
未來,這種中美國債市場收益率之差、也就是利差的壓力將一直存在,決定央行已經沒能力用大放水的手段推動資產價格,這表明房地產的繁榮已經過去,這自然也會讓大宗的需求無法繁榮,甚至會出現大幅萎縮。
李嘉誠、王健林、潘石屹對地產的拋售還可以用各種其它原因來解釋,但船王的拋售即代表了政治傾向(在大陸,這非常重要,我們不清楚,只能猜測),也代表了金融與經濟。
船王已經不再戀戰,或也代表了港幣的未來。
船王的做法,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時代的信號。其涵蓋的內容,比商人拋售的意義更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