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子不須長相動人,體態優美,她只需要有一顆為家人著想的心,想詮釋好自己的角色,就能彌補很多不足,瑕不掩瑜。(圖片來源:Unsplash)
古代女子自幼就被教導得遵守三從四德,而古代社會的諸多教條規範,更教導女子得具有淑德,不可恣意妄為,做出有辱門風,敗壞社會風氣之事。因此,許多文人都描摹出女子的嬌羞委婉,甚至是清高,並搭配尚未和盤托出之語來塑造鮮明的意境,造成語言終止卻意涵無窮之景,令讀者臆想古代女子典雅又溫婉的賢德模樣。
古今女子的異同
時代變化,迥異的語言形式與文學風格陸續推出。筆墨所勾勒的人事物,也是古今大不同。現代詩人若是以現代女子為題,創作一篇詩文,勢必有著我們這個世代的氣息,可能是描繪了持拜金主義、喜愛滿身名牌的浮華女子,或是身穿俐落套裝,行為處事精明幹練的上班族女郎或偏愛清新洋裝,不懂人情世故的荳蔻少女。無論如何,幾乎不會出現堅守禮節規範,老待在閨房刺繡、寫書法、讀書吟詩或笑不露齒,僅小步伐行走的古裝女子。否則,就太不合時宜了。況且讓旁人看了,還想你這女子是怎麼回事呢!這就是古今的迥異,當然這與時代的大環境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現代人往往不將古人遵從的道德禮節當回事,或許還從內心笑話著,認為那些都是食古不化的迂腐教條,跟不上社會的節奏。可是,真正敬天信神、推崇高尚的道德之人,他的行為才會盡顯對於禮儀制度、道德文化的遵守,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才能如實地綻放開來。這樣深刻又璀璨的文明,才值得讓後代驕傲,能用心盡力綿綿不絕地傳承下去。
古代文人呈現女子的含蓄委婉
初次閱讀王建《新嫁娘》與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就不禁讓人有這樣的感覺。詩詞中的新婦並未直截表露心境,卻能讓人感受到鮮明的情意;新婦亦無直白做出讓長輩稱許的孝順事兒,其妥貼的行徑卻讓人感受到真切的婦德,那是經受道德文化長期的薰陶,而能再反饋予家人的暖意。
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新婦三日後就下廚了,她先洗手來做一道羹湯。由於她不熟悉婆婆的飲食習性,就先讓小姑姑嚐嚐。
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昨夜的洞房中置放著紅燭,等到天亮要到堂前去拜見公婆。
梳妝完畢,新婦低聲問夫婿說:「我眉毛畫的濃淡是否符合時宜?」
閱讀了之後覺得如何?新婦雖委婉,卻富含侍奉公婆的基本孝心。無論是擔憂自己做的菜餚是否符合婆婆口味而先請小姑品嚐,還是擔憂妝容不合時宜,無法令公婆稱心滿意,都讓人暗自感動。有些替人著想的體貼事情,雖然細微到總讓人忽略,但明白後還真是會讓人鏤骨銘心。
女子須具備婦德
一個女子不須長相動人,體態優美,她只需要有一顆為家人著想的心,想詮釋好自己的角色,就能彌補很多不足,瑕不掩瑜。不是說嫁了,天天穿得漂漂亮亮,和丈夫談天說笑、手牽著手逛個街就能成為一位完美的妻子,公婆稱讚的媳婦。最基本的照顧老幼、家庭清潔與三餐若是都無法讓人省心,甚至還抱怨長輩,與家人吼罵,何來好太太、好媳婦、好媽媽之說,那與賢淑的定義只是大相逕庭罷了。
東漢班昭的《女誡》講得好:「婦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云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絜,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絜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爲之甚易,唯在存心耳。」道理易懂,但也得先知曉才行。知曉之後,說不定還會因為難以實踐而挫敗呢!況且現代女子不像古代那樣,得將禮儀規範瞭解通透,還會爭相閱讀像《女誡》、唐代宋若莘《女論語》這樣的婦女書。
雖是如此,這些看似與現代人相距甚遠的古代教條,實則早已化為種種細微瑣事必須遵守、不言而喻的規範。甚至有可能已是化為某些女子內心的道德規範,遇到事情即會督促自己去執行,去做好身為人婦、人媳該做的事情。話又說回來,即使女子們不瞭解何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但只要遵守道德規範,內心有家人,也能夠將家庭處理得不錯。
參考資料
邱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臺北:三民,2000)
嚴家偉〈嚴家偉:詩味與含蓄——讀詩偶得〉
班昭《女誡》(維基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