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臺斷交後,臺灣政界與民間反思外交問題,立委許智傑(右)與立委邱志偉(左)參加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公聽會。(圖片來源:VOA)
【看中國2017年6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靈素綜合報導)臺灣國際空間日漸狹小,臺灣政府和民間嘗試推動將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政界立委表示,面對中國強力打壓,臺灣需要與國際社會進行實質交流。臺灣教育界與語言工作者提出不同思路。
據美國之音消息,2017年立法院會期,曾舉行過名為「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一場公聽會。與會單位包括行政院、教育部、文化部、國發會、臺南市、雲林縣,以及臺灣的一些外語類大學等。邱志偉、劉世芳、許智傑三位民進黨立委主持了這次公聽會。
臺灣官方語言是「國語」,英語要成為官方語言就要立法。許智傑表示:「臺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本來就是敏感議題,且短時間內無法解決,而我們要走向國際,中國一直要卡我們,這是現實的問題。」
日前巴拿馬與臺灣斷交,此事對臺灣各界衝擊非常大,引起各個行政機構深刻反思。日前,《臺灣民眾電子報》報導,因應臺灣國際生存空間縮減問題,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動與世界各國間的經貿發展,除了主要發展雙邊貿易國家如美國、歐盟等官方語言為英語外,配合政府力推的南向政策,英語更是許多南向目標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國之官方語言。
立委邱志偉表示,臺灣是海島國家,應積極與國際接軌,歐洲許多母語非英語系的國家都已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之一。若英語列為我國官方語言將可提升臺灣融入國際社會的速度與質量,國家的競爭力也和國際化程度有關。
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公聽會文件(圖片來源:VOA)
邱志偉指出,目前地方政府強化英語環境的態度更為積極,政策也更多元,政府要推行相關政策未必需要立法,但相關單位應積極瞭解並收集國外推動第二官方語言之決策過程,讓行政部門盡速進行跨部會整合提出決策,全力來推動英語做為臺灣官方語言,提升國際競爭力。
推動英語成為官方語言,臺南市的步伐似乎是超前的。市長賴清德在《願景起航-臺南市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工作紀實》中提出,十年內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要用英語力敲開全球化大門,將世界帶進臺南,將臺南帶往世界。
臺灣實踐大學教授陳超明強調:「語言的問題是一個戰略性問題,也是國家生存力和競爭問題的一種表現,我們要跳脫意識形態,去看英語在全球競爭力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是一個經濟議題,也是國家戰略議題,這個問題突破了,有助於臺灣的整體定位。」
邱志偉要求國發會盡速整合相關部會,提出願景、規划行動方案、編列預算,並協助各地方政府申請前瞻基礎建設的競爭型計畫經費來執行相關行動方案。同時要協助民間推動英語友善環境,三位委員也會提案要求行政單位應盡速研擬相關計畫送立法院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