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不斷給地方政府開「後門」發行專項債券。(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6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財政部一方面對外宣稱在約束地方政府的違規舉債行為,同時另一方面不斷的給地方政府開「後門」。繼發行土地專項債之後,財政部與交通部聯合制定的收費公路專項債也已經將額度下發的各省。
中國大陸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隨著投資的效率降低,維持較高的投資增速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經濟學界均有不少意見認為,儘管基建投資可以短期托底經濟,但長遠而言,則可能加劇經濟形勢的複雜,阻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目前房地產調控的持續,樓市交易明顯降溫。有專家認為,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從二季度開始出現拐點,下半年房地產投資會隨著房地產市場交易萎縮而有所回落。此外,下半年基建投資可能略有減速。興業銀行、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一季度數據顯示,財政支出速度較快,但預算內資金到位同比增速卻為負。
中國基建傳統融資渠道的壓力正在不斷增加,這種壓力來自於債市、信貸利率攀升。中國金融期貨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目前資金仍是基建投資的「瓶頸」。
實際上,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一般是以一年為期,這意味著今年地方融資平臺使用的是去年的資金。由於中國央行收緊了其貨幣政策,今年的資金壓力將會在未來半年時間中更為明顯地體現出來。
據經濟觀察報6月11日報導,一位東部城商行信貸部門的負責人稱,「目前還有些投資平臺還挺樂觀,他們還在等成本下降,但是有些反應快的平臺已經把以往簽訂的信貸合同餘款提走了,儘管利率比以前還是要高。」
在地方基建資金來源中,通過融資平臺發行債券或者從銀行獲得信貸是兩條重要的途徑,如今這兩條途徑的融資成本都在不斷提升。形勢的變化讓一些省份的基建投資受到影響,中部一省份截至目前完成的交通基建投資尚不足年初制定計畫的五分之一。
不過,新的渠道也正在嘗試被打通。接近政策制定的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財政部與交通部正在制定一份有關收費公路專項債的管理條例,這是一種針對收費公路的政府專項債券,目前選擇了部分省市作為試點。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信息顯示,今年地方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總額度為730億元人民幣。
另外在6月1日,中國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印發《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顯示,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一個品種,以項目對應並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或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償還。財政部在地方政府年度專項債務限額內,根據土地儲備融資需求、土地出讓收入狀況等因素,確定年度全國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總額度。
此前在4月份,前中國財政部部長、現任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的樓繼偉公開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當前最大的威脅是過度槓桿化,以及去槓桿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系統性風險。目前中國整體槓桿率為250%,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高達160%,而且由於人們消費觀念改變和購房貸款增長,近兩年居民槓桿率上升了近50%。
除了企業和居民的槓桿率,財政的槓桿率也不容忽視。現任中國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今年3月答記者問時稱,全國財政槓桿率為36%。樓繼偉透露,這只是規範統計的槓桿率,「假PPP真債,假引導基金真債有多少,很難分得清楚」。由於地方政府控制了一些國有企業,使得相當一部分的財政槓桿率變成企業的槓桿率。
樓繼偉還表示,金融部門多層次加槓桿,特別是小銀行靠拆借維持運轉,短錢長用,拆來拆去把風險定價不斷提高,緊縮壓槓桿的時候,很多企業難以維持下去。目前,出現一些信用債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債務違約。
據財經雜誌文章,日本一橋大學教授伍曉鷹認為,中國經濟最顯著的風險在於邊際資本產出率下降,資本產出比上升,投資效率越來越低,勢必導致「風險鐵三角」。所謂「風險鐵三角」:即生產率在不斷下降、槓桿率在不斷上升、宏觀經濟政策的空間明顯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