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6月8日訊】中國經濟的金融風險越來越大,以至於官方多次提出防控金融風險。在剛剛結束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中國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發布了《中國金融政策報告2017》。
回顧近幾年金融政策報告的重點內容可以發現,中國經濟最突出的問題在於兩方面:一是房地產泡沫增大的現象,二是政府債務積累的太快。
中國房地產市場亂像人們有目共睹,中共政府雖然多次發布調控政策,但房價卻在調控的過程中越漲越高。而債務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債務率上升很快。從1949年到2008年發放貸款30萬億元人民幣,但此後七年間貸款餘額增加了76萬億,發放貸款數量是前30年的兩倍多。這直接導致債務風險過大,以及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餘額上升。
去年以來,「防控金融風險」在官媒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在4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中,維護金融安全首次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高度。隨後作為金融監管部門的一行三會不斷發文,在各自負責的領域和行業去槓桿。
針對中共當局不斷提及金融風險,吳曉靈認為,中國到了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註重保障金融安全的時期。隨著金融業的「交叉地帶」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金融風險也開始積聚,因而中央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吳曉靈看來,金融安全其實最主要的就是防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保證系統性金融風險不發生,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最根本問題就是打破剛性兌付。金融機構所處的都是高風險的行業,對於這些行業來說,出風險是正常的。如果能夠明確市場的風險責任,那麼實際上是在變相釋放風險。
金融系統對一個國家而言,其安全關係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國的銀行、證券、債券、信託等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其中有的業務層層嵌套,造成風險疊加。
近幾年,中國經濟逐步下行,實體企業經營狀況明顯惡化。相應地,金融體系面臨資產質量下降,壞賬風險上升的壓力。分析人士認為,維護金融安全根本出路在改革。快速發展的金融業態與相對滯後的金融監管格局之間產生矛盾。在混業經營的大潮下,中國傳統的分業監管格局留下了監管套利的空間,單一監管主體的監管漏洞往往對全局性產生了不良影響。
(觀看更多中國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