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6月5日訊】據海外中文媒體報導,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出國看病。據攜程網的數據,去年中國人出國看病的總數為50萬人次左右。走出國門求醫人群中,除了整形手術和常規檢查外,危重病人數量正在增長。由於出國看病人數增長、「病種」越來越多的現狀,衍生出了一批特地為病患者量身打造的特殊服務,即醫療旅行中介,他們的市場潛力巨大。
北京的一家業內公司稱,去年曾為1000餘名患者提供過服務,這個數字比前年多了一倍。該公司會把病人送到美國或日本,病人一抵達這兩個國家的目的地,公司僱員便會在機場迎接,並將其送到一套租來的公寓裡住下。病人去醫院時,一名翻譯會陪伴左右,為患者翻譯。據《紐約時報》網站報導,在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有僱員為患者提供旅行和住宿方面的幫助,麻省總醫院、梅奧診所和波士頓兒童醫院均提供翻譯。波士頓的梅奧診所高管,健康保障項目和國際醫藥部門負責人也表示:「來自中國的患者是人數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據稱,中介機構專業的服務掃清了患者的後顧之憂,使患者能安心治療。
一名罹患胃癌的病人在中國輾轉了兩家醫院,在經受了手術、化療和放療後,癌細胞捲土重來,中國的醫療系統無法阻止癌症侵蝕。後來他到了波士頓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這家醫院為他使用了一種在中國還沒有的免疫療法新藥。四個月之後,他的腫瘤縮小了,健康改善了,體重也增加了。當然花費也不低,約為22萬美元(約合150萬元人民幣),患者全部自費,在談及醫療方面的差異時他說:「我能感覺到巨大的差距。」
發達國家的醫療服務更具人性化(圖片來源:Flickr.com)
中國與先進國家的醫療差距在那?
為什麼那麼多有錢的中國重病患者,不顧旅途勞累,不遠萬里跑到國外就醫呢?下面筆者就此現象作出分析:
第一,先進的西醫技術。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拿癌症來說,中國很多地方還在嘗試用傳統療法治療,而在國外已經研發出質子重離子治療的新型技術。西方的醫療水平以及先進的理念也要比中國強一些。畢竟西醫起源於西方,不是中國。在國外可以尋求到最新藥,國內沒有;還有在中國的醫院會出現診斷不明甚至誤診,病理診斷和影像檢查的水準,這點上國內外醫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調整治療方案上,在病情明確的情況下,國內外醫生在精準用藥的細節上也會有差距。
第二,在中國的醫院裡,除了專業化制度不是很明確外,還有腐敗的社會大環境,導致整個醫務行業職業道德低下,很多醫護人員和患者醫患關係十分緊張。有的醫生在接診時沒有耐心,讓原本就疾病纏身的患者更加不快。因而,有很多人寧可多花錢去國外,也不想在國內治病時受「窩囊氣」。而在國外的醫院看病,病人確是能體會到「當上帝」的感覺,所以寧願化更多錢到國外享受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紐約時報》稱,近來儘管中國實施了很多的醫療改革計畫,但公立醫院目前依然不堪重負,床位和醫生都供不應求,難以提供被很多西方人視為理所當然的那種醫療服務。為了尋求更好的醫療服務,不堪國內醫療的擁擠和被輕視,高端患者願意用錢在國外獲得患者的尊嚴。
就像一位來美就醫的70歲中國患者說:「看病的大夫對病人的關切態度非常重要,美國的大夫一次可以聊一個多小時,每次還跟你握手,能讓你放心,在精神上起到了很好的安撫作用,這對病人非常重要。而國內病人太多,大夫累得夠嗆,也忙不過來,國情就是這樣。」
第三,據患者稱,在中國看病就像跑一場馬拉松,從進入醫院的那一刻開始,排隊、掛號、看醫生、交費、做檢查、等檢查結果、再去看醫生……等到整個檢查做完、醫生確定結果,不僅是患者,包括家屬都是身心俱疲。很多中國富人既不能像中國官員一樣能享受到特權帶來的專門的醫療團隊服務,也不願和普通百姓一樣受折騰。到國外就醫,就成了中國富人們比較好的選擇。比如在美國,病人看病的預約制就讓患者少了很多紛擾。提前預約醫生,預約成功後方可在約定的時間去醫院看病,所以不會有擁擠、到哪都需要排隊的現象。患者出國看病到達目標醫院後,會先在醫院進行註冊,獲得一個註冊號,憑藉這個註冊號便可以在醫院的官方網站上查詢相關的預約信息,檢查結果等,無需在醫院與住處間來回奔波。
第四,在中國,住院往往需要有家屬陪護,而出國看病親人陪護的現象幾乎沒有。原因之一是國外的護士很多,完全能夠照顧病人,一般需要住院的患者都有專職護士看護。還有在國外患者住院時間很短,例如一個複雜的心臟手術患者5天後就能出院。這也是醫療發達國家的優勢,他們在外科手術方面的技術很先進,手術創口小,癒合時間短,副作用也少,為患者減少了很多痛苦。
不過,出國看病最關鍵的一點在於謹慎,因為國內外醫療體制以及費用的支付方式都有不同,中國患者在沒有國外醫保,也不能在國外享受到任何醫療福利,在全額自付醫療費用的情況下,患者必須清楚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能承受。因此,在出國之前一定要多方瞭解,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