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6月2日訊】馬雲曾經說過,自己最後悔的事就說做了阿里巴巴,搞得自己太忙完全沒有了生活,他羨慕每個月賺2-3萬的人,他說這些人是最幸福的!之後又有新銳中產報告,給了一個很扯淡的標準,說年入10萬到50萬的群體就是中產了。這讓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年收入10萬到50萬相當於月入8000到4萬,這完全就不是一個群體好嗎?
有人說,月入4000的人焦慮相當好理解,顯然錢是不夠花的,如果夫妻雙方都是這個收入,在北京都不夠租套獨立住房的。即使有房子,養個娃估計也剩不了幾個錢了。那麼月入2-3萬的呢?有馬雲說的那麼幸福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他們依然焦慮不堪。
首先,在高房價面前,月入2-3萬基本上變得沒有任何用,夫妻雙方一年不吃不喝也要10年才能買房,如果交首付,算上利息。估計一套房子供完至少要15年。也就是說如果一對30歲的夫婦開始供房子,很可能要疊加他們生兒育女的週期,在45歲之前,他們家的生活基本也是剩不下什麼錢的。為什麼要從30歲算起?有幾個25歲就拿到2-3萬月薪的呢?一想到這樣的日子要過15年,怎麼能讓他們不焦慮。
其次,有人說那我有房了,月入2-3萬總沒有焦慮了吧?也並非如此,社會變革太快也是焦慮的產生源頭。你回想一下,5年前你能想像現在的社會嗎?2012年,你用微信了嗎?知道共享經濟嗎?10年前你開始上網購物了嗎?那時候還在挑戰24小時網路生活。如果放到現在,估計要挑戰的就是24小時無網路,看你能不能生存下來。社會快速發展,大家的工作也是快速變化的。但凡月入2-3萬的,要麼是網際網路要麼就是金融,屬於時代發展前沿的產業。算是趕上了好時代,而其他行業想拿到這個收入,估計基本都得是高管了。所以這就是一個問題,你現在收入高,以後還有沒有這麼高的收入,現在你在趨勢之上,以後還會不會繼續留在趨勢裡面。對於每個人的未來都是不確定的,不是線性的。像父輩那樣,進入一個企業一幹就一輩子的事情,基本上不會出現了。所以明天的錢不知道在哪裡,怎麼能讓人不焦慮。
第三,競爭焦慮,社會既然是快速動盪的,人也是動盪的,留給每個人的時間並不多,甚至很有限,現在網際網路的興起,技術也是日新月異,快速迭代,這讓技術人員根本就沒有吃老本的基礎。你只要3個月不學習,技術就落伍了。給你的道路就兩條,要麼成為管理者,要麼成為技術大牛。當管理者畢竟是少數,當技術大牛,你就要面對若干年輕人的競爭。年輕人是有時間優勢的。所以只要你歲數大了,有家庭了,有孩子了。進步慢了,被年輕人超越這是常有的事,如果在業務上被打敗,你的崗位,高薪收入可能分分鐘不保。現在很多公司的IT技術高手,工作兩三年都可以達到年薪50萬,但如果沒有特別成功的產品經驗,這個數字很難再往上突破。熬年頭是沒用的。頂多去小公司忽悠幾天。
第四,家庭焦慮,中國人歷史上市家族式群居的,我們都習慣了4代同堂,3代同堂,再不濟也跟父母住在一起,生活上總能搭把手,但隨著改革開放之後,全中國都進入了漂的模式,幾億人都漂在外地打工,這個地方沒有父母沒有親人,房子也是合租的,這裡除了靠自己,誰都指望不上。即使你混的出人頭地變成中產了,在這裡組成了家庭,但大部分人,仍然遠離父母。這時候他們面臨三個把錢豁出去,把愛人豁出去,還是把孩子豁出去的選擇,要麼把父母接來,這取決於父母的意願,更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可能涉及重新購置房產的話題。要麼犧牲一個勞動力,在家裡看孩子,這將面臨家庭收入大幅下降局面,再者就是把孩子送回老家,或者乾脆交給保姆,這就對孩子未來的教育及安全產生巨大的擔憂。
所以,如今的中產是無限焦慮的。對於明天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讓他們生活的一點都不幸福。有人說那我有幾套房子,收房租!那是不是就快樂了,現在看是很快樂,但還是那句話社會是快速變化的,沒有一種模式是一勞永逸安全穩定的,70年代你覺得當個工人,一輩子就穩定了,80年代你覺得進個國企就穩定了,90年代你覺得是個萬元戶,或者10萬元戶,這輩子就夠吃夠喝了。2000年你想如果要有個小煤礦,我就暴富了。但結果大家都知道,如果你還在工廠,基本是社會最底層了,如果你去了國企1998年可能已經下崗了,萬元戶或者10萬元戶,這僅僅是現在人家一個月的收入,至於曾經暴富的煤老闆,經濟週期一結束,立馬債臺高筑,變成了赤貧。幾套房子收房租能養你一輩子嗎?顯然不可能,人還是要追隨趨勢,如果被趨勢甩下來,不管你之前賺了多少錢,有過多少積累,都沒什麼用,分分鐘就讓你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