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蔣介石總司令在徐州會晤西北軍首領馮玉祥(左一)。
1927年4月18日,四・一二清黨後的第六天,蔣介石在南京創建南京國民政府並舉行成立典禮。在中共的操縱下,武漢汪精衛國民黨中央污蔑蔣介石為「反革命」,單方面宣布罷免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開除蔣介石的黨籍,並通緝蔣介石。
北洋張作霖大举進犯 寧漢國民黨各自北伐
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十五省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見國民黨寧(南京)漢(武漢)分裂,便企圖趁機奪取南京和武漢,消滅國民黨。他命孫傳芳、張宗昌直魯聯軍沿津浦線南下,包圍合肥,並占領浦口、揚州、南通一線,隨時準備渡江攻打南京;並命其子張學良率北洋奉軍占領河南駐馬店,威脅武漢。
大敵當前,對峙的國民黨寧漢雙方宣布各自分別準備北伐,以抵禦張作霖、孫傳芳北洋軍的大舉進犯。
5月1日,蔣介石決定將所屬陸軍編為三路大軍,繼續北伐,以解除江北孫傳芳敵軍的威脅,並解合肥之圍:(1)第一路軍何應欽任總指揮,下轄黃埔第一軍(第1師、第3師除外)、周鳳岐第26軍、賴世璜第14軍、曹萬順第17軍;(2)第二路軍蔣介石自兼總指揮(白崇禧代理),下轄黃埔第一軍第1師、顧祝同第3師,以及楊傑第六軍、陳調元第37軍、賀耀祖第40軍;(3)第三路軍李宗仁任總指揮,下轄桂系第七軍、王天培第10軍、胡宗鐸第19軍、王普第27軍、柏文蔚第33軍、葉開鑫第44軍、第15軍劉鼎甲師。
張發奎大敗北洋奉軍 汪精卫拉馮玉祥夾攻南京
武漢汪精衛政府除了對付北洋軍,同時也策劃準備以武力討伐蔣介石南京政府。汪精衛委任新加入國民黨不久的馮玉祥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盼望西北馮玉祥跟武漢唐生智的軍隊,從南北兩面夾攻南京。而擁兵幾十萬的西北馮玉祥對「寧漢對立」取觀望和中立態度,他謝絕了汪精衛提出的合作要求,不赴武漢就職。
汪精衛遂委任程潛為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唐生智為武漢北伐軍總指揮兼第一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6月1日,以張發奎第四軍「鐵軍」為主力的武漢北伐軍在漯河、臨潁大敗張學良率領的奉軍主力,與東出潼關的馮玉祥軍隊會師鄭州。
6月9日,汪精衛、譚延闓、孫科、唐生智、張發奎、鄧演達等武漢黨政軍要員抵達鄭州,與馮玉祥會談三日,決定將河南交給馮玉祥接防,武漢唐生智軍隊南撤。這樣,馮玉祥不僅掌握了豫陝甘三省的黨政實權,還將兵力擴充至40-50萬,成為當時國內人數最多的軍事集團。
蔣介石聯合西北馮玉祥 雙方決定合作北伐反共
南京方面,李宗仁指揮第三路軍在津浦線正面擊敗直魯聯軍,桂系夏威、胡宗鐸兩軍於5月15日攻克合肥和蚌埠,王天培率第10軍於6月2日占領徐州。何應欽指揮第一路軍陳誠、劉峙兩師占領淮陰,曹萬順第17軍占領漣水。6月9日,白崇禧指揮第二路軍攻克津浦路明光以南地區,與何應欽第一路軍聯合攻克海州(今連雲港)。南京三路大軍會師隴海線。孫傳芳、張宗昌直魯聯軍全線向臨沂、蒙陰方向潰退。張作霖見魯南危急,急調奉軍從東北入關,準備全力對付南京北伐軍。
6月19日,西北軍首領馮玉祥應邀抵達徐州,蔣介石率南京方面各高級將領歡迎。6月20日晚,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以及張靜江、吳稚暉、戴季陶(戴傳賢)、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等黨政軍要員,跟馮玉祥方面李鳴鍾、何其鞏等15人,召開特別會議,商討處置共產黨問題、武漢政府問題、繼續北伐等事宜。
雙方決定合作反共和北伐,共同為三民主義而奮鬥。蔣總司令提出雙方一致行動,向武漢進兵,消滅反動勢力。馮玉祥不願攻打武漢汪精衛政府,對此給予婉拒,只答應跟蔣介石合作反共和北伐。
蔣馮徐州會議 商定聯合北伐作戰方針
此次徐州會議,蔣介石和馮玉祥商定了聯合北伐作戰方針如下:
一、白崇禧指揮第一、第二兩路軍(因何應欽已回南京)由贛榆、郯郊城兩線北進,攻略魯東各地後,再與李宗仁第三路軍會攻泰安,並分兵襲膠濟鐵路;
二、李宗仁指揮第三路軍在津浦鐵路正面作戰,第三路軍三個軍與馮玉祥的西北軍劉鎮華、鄭大章兩部聯合進攻濟寧;
三、馮玉祥的中路軍在京漢路正面作戰,以孫良誠為總指揮。
南京三路北伐軍於6月23日開始總攻。白崇禧指揮第一路軍由贛榆北進,相繼攻占日照、諸城,直逼膠濟鐵路;白崇禧同時指揮第二路軍從郯城北進,攻打臨沂、莒縣、沂水、費縣和蒙陰。李宗仁指揮第三路軍經過四天苦鬥後,於6月27日,攻克嶧縣和臨城。
汪精衛唐生智圖攻南京 蔣介石撤兵徐州失守
時至6月,武漢汪精衛見蔣介石南京軍隊的主力遠赴山東跟孫傳芳、張宗昌北洋軍作戰,南京防衛空虛,遂命唐生智、張發奎組成「東征軍」,沿長江兩岸大舉東進,企圖攻占南京。6月中下旬,武漢張發奎所部已占領九江;唐生智、程潛所部抵達黃梅,企圖進軍浙江,前後夾攻南京。
6月27日,鑒於首都南京面臨武漢唐生智「東征軍」的威脅,蔣介石急令山東前線的南京北伐各軍:除留部分兵力防守魯南要隘外,其餘全部班師,回防首都。
李宗仁接到蔣介石電令,即率桂系夏威第七軍等部隊南撤,在南京外圍的蕪湖布防,防堵武漢唐生智「東征軍」,山東津浦前線則由第三路軍前敵總指揮王天培負責指揮。張宗昌直魯敵軍趁機向津浦路大舉反攻,籐縣、臺兒莊相繼失守。而此時,白崇禧還在指揮第二路軍與敵反覆爭奪臨沂,敵我雙方僵持不下。7月21日,蔣介石再次電令白崇禧率軍撤退,留在魯南的王天培指揮第10軍作戰不利,徐州失守。
馮玉祥催蔣介石反攻徐州 孫傳芳大舉南下進逼南京
7月24日,在河南與張宗昌直魯聯軍對壘的馮玉祥,見南京北伐軍撤離,慌忙急電蔣介石說:「徐州不保,諸事棘手。」馮玉祥希望蔣介石南京北伐軍能夠奪回徐州,以緩解直魯聯軍對馮軍的進攻壓力。
7月27日,為聯合馮玉祥共同反共和北伐,並和緩來自武漢汪精衛方面的壓力,蔣介石親臨蚌埠,指揮黃埔第一軍陳誠第21師會同楊傑第6軍、王天培第10軍、柏文蔚第33軍、賀耀祖第40軍、葉開鑫第44軍等軍,反攻徐州。
7月28日夜,見蔣介石南京方面軍事失利,汪精衛到九江跟張發奎、黃琪翔開軍事會議,企圖分兩路由皖南、浙南向南京進攻。
8月2日,蔣介石親臨距徐州僅7里的雲龍山麓督戰。不料,敵大批援軍突然向左翼王天培第10軍猛烈進攻,王天培率軍擅自撤退,導致反攻徐州不幸失利。孫傳芳、張宗昌直魯聯軍乘機大舉南下追擊700里,一直進逼到長江北岸,直接威脅首都南京。
汪精衛報復私仇 蔣介石為北伐大業毅然引退
8月3日晚上,蔣介石在宿州與陳銘樞討論徐州戰事,曰:「軍官驕縱,保持私利,不肯犧牲,不聽命令,而擅自撤兵,以致此敗,餘惟有辭職,以謝黨國耳。」(《蔣中正總統困勉記》卷七 )蔣介石在徐州回南京的火車上,開始考慮下野問題,讓貼身秘書陳布雷起草辭職文告(《陳布雷回憶錄》臺北1967年版)。
8月8日,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以及吳稚暉、李宗仁等人電武漢汪精衛政府,自承魯莽,贊成寧(南京)漢(武漢)合作。8月10日,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以及譚延闓、孫科等人覆電南京胡漢民等人,自承防共過遲,贊成寧漢合作。
8月9日,武漢軍總司令唐生智再度公開煽動反蔣叛亂,呼籲以武力討伐蔣介石,他在通電中繼續詆毀污蔑蔣介石「獨裁」,號召「海內外忠實同志共起而平亂」。同時,武漢汪精衛堅持先須蔣介石下野,寧漢雙方才能商談合作。馮玉祥見雙方僵持,於是主動出面調停,主張蔣汪兩人同時引退,實現寧漢合作。
8月12日,南京召開中央執監委員會議。吳稚暉等文人政要主張蔣介石留任;而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軍方將領受時代和歷史侷限,只顧考慮眼前完成北伐作戰,缺乏遠見,在當時不能認識到蔣介石的領導對於北伐和國民黨的極端重要性,據說在會議上沒有發言。而吳稚暉當年則提出另外一種說法:「到8月12日,聽見他(指蔣介石)走了,於是又開政治會議,武裝同志(指軍方將領)都說蔣先生要歇歇,照唐生智那種氣勢洶洶,我們兩面受敵不了,蔣先生暫且歇一歇也好。」(吳稚暉《弱者之結語》)
為了國民黨的內部團結,促使寧漢雙方共同完成北伐大業,反共清黨,蔣介石毅然決定引退。隨後,胡漢民也宣布辭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表示與蔣介石共進退。
對於蔣介石下野,胡漢民和吳稚暉認為馮玉祥應負最主要責任,而蔣介石本人則認為:「大局破壞至此,桂系軍人無知,其罪小,無足深怪;而汪精衛不顧黨國,陰謀破壞,報復私仇,爭奪權利以為快,是誠總理之罪人,昔日尚以為偽君子,今則知為真小人……」《蔣中正總統困勉記》卷七 )
期望寧漢共同北伐 蔣介石遠赴日本考察
1927年4月12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蔣中正)下令在上海淞滬地區清黨。(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8月13日,蔣介石將南京軍事指揮大權交給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三位總指揮負責,發表通電,正式宣布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並向寧漢雙方提出三點希望:(1)武漢同志剋期遷移東來,共同集合於南京;(2)分駐湘鄂贛各地武裝同志,並力北進,會同津浦線作戰之軍隊,一致完成國民革命;(3)鄂贛湘諸省徹底清黨。
8月19日,參謀總長李濟深、海軍總司令楊樹莊、南京北伐軍三位總指揮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將領通電慰留蔣介石。但蔣介石決心已定,離開南京赴上海。後來,又遠赴日本考察。
三個多月後,原本下令撤銷蔣介石總司令職務,開除蔣介石黨籍的汪精衛,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主動呼籲懇請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而在當時,盤踞在長江北岸的孫傳芳見蔣介石下野,南京國民政府群龍無首,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認為是自己復仇反攻的千載難逢良機,便聚集全部孫軍,準備伺機渡過長江偷襲南京,跟武漢唐生智兩面夾攻,一舉摧毀南京國民政府。
北伐戰爭史上最驚險、關乎南京國民政府生死存亡的龍潭戰役因此爆發。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