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火力強大,而中國卻用「人海戰術」來應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接續〈嘆!「中國人民志願軍」究竟是何角色?(上)〉一文
六、看看督戰隊
朱忠康《在朝鮮戰場專殺自己人的志願軍督戰隊》:
2012年4月30日,時年89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李振舉,在鞍山養老院面對到訪者,開口便道:「朝鮮兩年我沒殺過一個美國鬼子,自己的人卻殺得記不清。」其哭述他在督戰隊負責槍殺臨陣脫逃的志願軍將士的經歷,「不開槍自己就會被當叛徒槍決」。督戰隊見逃跑或後撤的志願軍官兵,就用機槍橫掃。可憐這些年輕的生命,前進是死,後退也是死,只得無奈地飛蛾撲火,前仆後繼倒在陣地前,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試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什麼角色?
七、看看人海戰術
人海戰術,是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將軍李奇微對中國軍隊作戰方式的說法。對此概念他的概括是:共軍以密集的戰鬥隊形,採取波浪式的衝鋒方法,連續不斷地衝擊美軍陣地,直至被美軍密集的火力擊退——李奇微的應對之策是火海戰術。
李奇微舉的戰例是中國軍隊第四次戰役中的砥平里戰鬥——這是美軍戰術發生轉變的一次重大轉捩點。
這次戰鬥中,砥平里是美軍防線中一個孤零零的突出點。坐落在一個直徑5公里的小盆地裡,周圍都是小山包。漢城至原州的鐵路從西北向東南橫貫小鎮,鎮上還有公路通向四方。由此可見小小的砥平里實際上是一個戰略要點。
砥平里守軍是由美軍第二步兵師23團團長指揮的23團本部兵力,加上一個法國營在內的4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中隊(相當於一個加強坦克連的編制),總共有6000多人。防守面積僅直徑1.5千米。一共配備有6門155毫米榴彈炮,18門105毫米榴彈炮,還有一個連的防空機關炮,20多輛坦克和51門迫擊炮。
本來美國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已經在視察砥平里後准許守軍撤退,以免過分孤立而被殲滅。可是李奇微重新下了一道命令:「不准撤退,堅守砥平里!」
攻擊砥平里的是志願軍第39軍、40軍、42軍3個主力軍的4個主力師5萬餘人——5萬餘人圍攻6000人,這是當時的戰鬥態勢。
1951年2月13日,戰鬥由志願軍40軍357和359團首先打響。
一個當年參戰的美軍士兵描述:
「當夜幕降臨,四周響起了淒厲的軍號聲,他們(指志願軍)從地平線滿山滿谷地湧出,不畏生死地往前衝……他們一排排地像麥捆子似的被機槍火力擱倒,後面又一排排地往上衝,又被擱倒……我們的機槍狂吐著火焰,槍管打紅,臂膀打酸,看著滿坑滿谷的屍體,我對自己說,my God!這不是戰鬥,這簡直就是屠殺。」
14日黎明,美軍的飛機鋪天蓋地而來,在環形防禦陣地周圍整整轟炸了一個上午,下午砥平里的美軍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護下出來反衝擊。志願軍的傷亡巨大。
經過了一個白天的激烈戰鬥,天逐漸的黑了下來,中國軍隊向砥平里發起了更大規模更大面積更密集的攻擊!志願軍參加圍攻砥平里的參戰部隊都已經到位,完全包圍了這個只有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的環形陣地。寂靜的黑夜,突然在砥平里周圍響起了血崩般的喊殺聲和淒厲的衝鋒號,美軍防禦部隊匆忙發射照明彈照亮了戰場。只見原來平坦的雪地中突然冒出了無數的志願軍戰士,潮水般湧向美軍的防禦陣地。美軍很快反應了過來,開始集中坦克和火炮阻擊,同時輕重機槍和平射的高射機槍在陣地前組成了密集的火力網。悲壯的步兵衝擊開始了,儘管前面的志願軍戰士成排地倒在火力攔阻網下,可是後面地戰士繼續衝鋒。根據一些曾經參戰的美軍回憶當年的情景:中國軍隊高呼萬歲,端著明晃晃的刺刀,拚死衝鋒。儘管我們的機槍全力開火,槍管都打紅了,手臂都打酸了,撂倒了整排的中國士兵,可是後面的中國人繼續踏著同伴的屍體進行衝擊。
戰鬥結果,志願軍4個主力師強攻2晝夜,全被打殘,傷亡超過1萬5千人,而美軍傷亡才幾百人。戰鬥到後期,美軍突出包圍圈,反擊匆忙後撤的志願軍。據美軍統計,志願軍沒來得及帶走或掩埋的戰場遺屍就有4千多具。
其實,人海戰術是中共軍隊的傳統。
人海戰術對火海戰術,美國兵為此驚呆不已,李奇微將軍戰後喟歎道:「中國人不僅漠視生命的價值,也漠視自己人的生命。」
——試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什麼角色?
八、看看戰俘們的悲慘下場
請先看看,美國是怎麼對待戰俘的——
朝鮮戰爭中,美軍官兵上衣口袋裡皆裝有黃色尼龍綢質地的降書,上面印有13種文字,中文居首:「我是美國人,請不要殺我,並設法把我送回去。我會通過美國政府交涉,給你們以報答。」中國稱其為投降書,美軍稱其為求救書。美軍原則規定:喪失戰鬥力;敵眾我寡戰而必亡;繼續戰鬥只會造成無謂傷亡的情況下,可向敵方投降。被俘期間,軍餉照發,軍銜照授,戰俘回國同樣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請再看看志願軍戰俘——
志願軍共有21805人被俘,其中只有7千餘人選擇回大陸,另有1.4萬餘人選擇去了台灣。
據中方解釋高級代表賀明將軍所著《忠誠——志願軍戰俘歸來人員的坎坷經歷》一書透露,在遼寧昌圖縣誌願軍歸國人員管理處(歸管處)正式處理結論的志願軍戰俘只有6064人,其餘1046人是怎麼處理的?賀明未作說明,官方也未有任何交待。尤其是第二批在中立區經過解釋選擇歸來的440名戰俘,不知去向,音信皆無,根本就沒有送往昌圖「歸管處」。
這些歸來的戰俘,在短暫的歡欣後,政治磨難隨之而來。集中學習後,要求相互檢舉揭發,檢舉者與被檢舉者的命運其實並無差別,皆屬「右傾保命,繳槍被俘」一類。吳成德是被俘職務最高的志願軍戰俘,其《美軍集中營親歷記》說:歸管處領導對被俘人員的講話始終貫串著以下指導思想:「第一、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被俘本身就是右傾怕死,就是可恥,為什麼不和敵人拚死或自盡;第二、一個怕死被俘的人,怎能和敵人堅決鬥爭呢?即是有些鬥爭,也是迫不得已的反抗,因此只能交代過錯不准談有功,功過更不能相抵。第三、只能在主觀上深挖錯誤原因,不能從客觀上找理由。在這種極左思想的支配下,我們拚死回歸祖國的6000多人,被認為全是右傾怕死變節。處理結果:除一兩人外,百分之百終身控制使用,黨員98%開除黨籍。」
志願軍戰俘張澤石1979年6月,給全國人大寫申訴信:「沒想到當年敵人的欺騙宣傳『你們回大陸去,只會挨整挨鬥,一輩子也不得翻身』竟成了我們六千多人的悲慘現實。」審查戰俘的軍官對戰俘說:「共產黨的字典裡沒有『被俘』這兩個字,你戰鬥到彈盡糧絕後,你怎麼不學『狼牙山五壯士』跳崖自盡呢?當俘虜活著回來就是人民的罪人!」
當初選擇去台灣的戰俘,曾被謾駡為背叛祖國和人民,1987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當年赴台的志願軍戰俘。那些選擇回大陸而後勞動改造的戰俘,與腰纏萬貫的赴台戰俘見面後,痛哭流涕感慨萬端,自歎天差地別。
——試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什麼角色?
總之:這些志願軍戰士,是被迫參戰侵略韓國的,也是受害者,吃苦了,犧牲了,值得深深的同情。但是,可愛嗎?連毛澤東、中共中央都不愛,怎麼能可愛?一支僕從軍的士兵,怎麼能可愛?一支侵略軍的士兵,怎麼能可愛?
士兵可愛不可愛,關鍵在戰爭的性質。許多法西斯德國、日本的士兵,都具有濃重(狹隘)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強烈的無私獻身精神,誰能說他們可愛?
中國人民志願軍究竟是什麼角色?——兩個字:炮灰。
責任編輯:辰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