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商店」(圖片來源:《都嘟》)
【看中國2017年4月24日訊】許多人都對特供感興趣。比如人家送一瓶酒,非跟我說這酒是特供的,特供哪兒哪兒,特供誰的云云,都拿這東西來忽悠我。
;;;;「特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特別的供品。這個詞在我小時候就有了。中國特供的形成是在1964年。那一年政府成立了一個大商店,專門賣特供物資,起了一個特美妙的名字,叫;;;;「友誼商店;;;;」。別說買東西,年輕時能進到友誼商店看一圈就特別滿足。那裡頭的好多東西是市面上沒有的。
特供又是基於什麼樣的歷史條件產生的呢?1964年時,「新中國」成立已經十五年了,政權逐漸趨於穩定。那時,「三年大飢荒」剛剛過去,經濟有所復甦,但要完全保證國民需求是不大可能的。為了滿足來中國的外國人的生活需要,設立了特供製度。不是每個人都能進友誼商店,也不是有錢就能去那裡買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友誼商店是中國特供製度的一個標本。
追溯起來,「新中國」的特供最初是為了保證軍隊需要。我小時候生活在軍隊大院,對物資匱乏感受不深。軍隊在歷朝歷代,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候都是有特供的。特供起初提供的物品,都是一些今天想起來特可笑的東西,比如菸酒之類,很多菸酒的包裝上會寫一個;;;;「特供;;;;」或者;;;;「專供;;;;」什麼的字樣。人們拿這當回事,只是因為當時物資短缺而已。我經歷了那段歷史,買布要布票,買糧要糧票,買油要油票。買什麼都要票。還有一種東西今天聽著都怪,叫;;;;「工業券;;;;」——買重要的工業品,必須出示;;;;「工業券;;;;」。如果我沒記錯,在當時的北京,你要想買一輛自行車,竟然需要三十張;;;;「工業券;;;;」。有的人舉全家之力把買自行車的錢攢齊了,還得到處找券去。
在過去,買自行車可是一件大事。添置那天,全家一起到商店去挑。永久的,鳳凰的;有大套的,就是車鏈子全包在裡頭,也有半套的,還有沒套的。沒套的下雨天騎,水花四濺。不管你買自行車還是買縫紉機,都管你要;;;;「工業券;;;;」,你還覺得應該就是這麼回事,因為這東西都是工業生產的。詭異的是,還有一些與工業無關的東西也管你要;;;;「工業券;;;;」,比如茶葉、毛線什麼的。那時候,人們很少直接買毛衣,都是買了毛線自己織。
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輕工業上來了,;;;;「工業券;;;;」才沒用了。我們那時候出去玩,先去自由市場,拿糧票或;;;;「工業券;;;;」換回一個塑料桶。到了老鄉家,用桶洗臉洗腳,屋子裡沒有盥洗間。玩了好幾天,最後把桶送給老鄉當房費。老鄉沒見過塑料桶,用的桶不是鐵的就是木頭的,塑料桶結實,也摔不壞,拿著又輕,就特別高興。
友誼商店對我們一點都不;;;;「友誼;;;;」
說起來這些事都過去三十多年了。
我們對特供和友誼商店的記憶是什麼呢?商店不讓隨便進,但越不讓進就越想進,想看看裡頭究竟有些什麼。
「改革開放」後,外國人明顯增加,友誼商店變得非常熱鬧,卻不讓中國人進,門口站兩人看著,沒護照不讓進。那時候,有個日本人跟我學中文,有一次我想跟他一塊兒進友誼商店去看看,到門口,日本人進去了,把我給擱外頭了。
過了倆禮拜,他說你想不想進那個友誼商店看看?我說想,但沒護照進不去啊。他說,這麼著,咱倆換一身衣服,你就能進去。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一頂破草帽扣腦袋上,衣服也不講究。他跟我說,你衣服穿講究點。我就穿得講究點。再到門口,看門的果然先攔他:你證件呢?我一閃身就進去了。日本人磨蹭半天,最後才把護照拿出來,也讓進了。
進去第一感覺就是友誼商店夠大,大概是四層,什麼都有賣的。但東西太貴,而且專門賣給外國人,要收人民幣的外匯券。這個外匯券有點意思,上面有一排字,寫得很奇怪,叫;;;;「本券與人民幣等值;;;;」。我認為,凡是專門寫上這類話的票據都是不等值的,等值就不用寫了;凡是不等值的,都得特別強調等值。
中國人很有意思,都是對外人好。這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稱之為面子。那時候,外國人到中國來可以享受各種便利條件。我們當時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做事要注意國際影響。人都沒出過國,還得注意國際影響,就是別給外國人造成一個不好的印象。
所以我們就把最好的東西賣給了外國人,這就是友誼商店的由來。這個名字也是強調;;;;「友誼;;;;」,但只是對外人;;;;「友誼;;;;」,對自個兒一點都不;;;;「友誼;;;;」。
琉璃廠古董店也曾特供老幹部
甚至連文物、古董都有特供。清末那會兒,北京的古董店就非常多,琉璃廠興旺發達。「新中國」成立後,經過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規模小了很多。很多老幹部喜歡收藏,都跑到琉璃廠去買東西。剛開始大家都是一視同仁,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專門給老幹部開了一個店,東西只賣給他們。我那時年輕,特想進去,人家卻不讓進。好在單位發給我一個記者證,那時候的人對記者特好,一出示記者證,他們就給我點頭哈腰的,把我給讓進去了。
進去一看,全是古董。那時候的古董特有意思,全是真的,沒有假的。有時候還能碰到一些領導幹部,也認識了一些。
後來等我有能力進去的時候,跟老師傅們去聊天,看到有很多官釉,我還買過。一開始也不賣給我,慢慢跟他們混熟了,一開始還說不能多買,少買兩件得了。我去買碗,說買官窯的,就是你們說的古董。價值連城的古董那時候也不值錢,我進去打開櫃子一看,那碗摞一摞,一摞拿出來,往地上一放,嘩啦一聲。買的人蹲在地上挑,一個一個地挑。
一女的四十來歲,膚色有點黑,她露出的那節腿肚子,看著就夠黑的,還在我旁邊老哆嗦。你想想,我美不勝收地在那兒挑碗,她離我一尺遠,我的餘光就能看見那條腿,老哆嗦著,弄得我心煩意亂。我勸她,你到那邊坐著去,我在這兒慢慢挑。她說,這有什麼好挑的,拿一個得了。我說,你們家買只小雞還挑半天,怎麼我買個碗你不讓我挑啊?一下就把她說樂了,說樂了她就跑旁邊坐著。以後我再來的時候,她就說,你自個兒挑吧,隨便挑,挑完結了賬就行。有時候我在裡頭一待就是一天。
那年月很有意思。滿街都是鄉下農民,騎著自行車,後面擱一紙盒子,裡面全是剛孵出來的小雞。貴的賣兩毛,便宜的賣一毛五,瘸了腿的賣一毛。很多孩子圍著,讓爹媽給買一個回去養。我們家還養過,那個雞可不好養了,我們養的雞最後全是走八字,腿都軟了。
瓷器古董能夠公開賣給中國人,還是1988年的事。那年,琉璃廠開了一個店,不賣外國人,專門賣給中國人。我在那裡買過很多東西。今天物質極大豐富,但是東西也特別貴。今天的拍賣場,古董有的是,只要你有錢,上億的都不算新鮮事。《編輯部的故事》裡好像有這樣一句台詞,說;;;;「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是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