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仙的原種為唐代從義大利引進。(圖片來源:Pixabay)
在希臘神話中,水仙納西瑟斯(Narcissus)是一個俊美而自負的少年。有一次他在池水中看見了自己的俊臉,於是愛上了自己的倒影,從此以後再也無法從池塘邊離開,最終憔悴而死。後來在他死去的地方長出了一株水仙花,這就是西方世界認為水仙花的來源。而在中國的傳統神話中,水仙則是堯帝的女兒娥皇、女英的化身。她們二人同嫁給舜,姐姐為皇后,妹妹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駕崩,娥皇與女英雙雙殉情於湘江。上天憐憫二人的至情至愛,便將二人的魂魄化為江邊水仙,她們也成為水仙的花神了。
水仙的來歷
中國水仙的原種為唐代從義大利引進,是法國多花水仙的變種,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經上千年的選育而成為世界水仙花中獨樹一幟的佳品,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最早記載水仙傳入中國的可靠文獻是晚唐段公路《北戶錄》中的一段文字:「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摘之水器中,經年不萎。」是說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給孫光憲幾棵水仙花。
但是水仙一名何來?明人呈彥匡的《花史》中有一條說,「唐玄宗賜虢國夫人紅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寶所造」,出處卻無從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花名的解釋是:「此物宜卑濕處,不可缺水,故名水仙。」值得注意的是,他引了唐代段成式的筆記《酉陽雜俎》中的記載:「柰只,出拂林國。苗長三四尺,根大如鴨卵。葉似蒜葉,中心抽條甚長。莖端有花六出,紅白色,花心黃赤,不結子。」,並認為這種叫柰只的花,與水仙甚為相似,很可能水仙花本來從外國傳入的時候就是叫做「柰只」。
水仙花喜靜,好陽光與清冷空氣,配以文石。因鱗莖時有黏液滲出,需時時清淨。養水仙,最難是不使翠葉瘋長,葉盛則無花。今人好切球莖而使翠葉盤曲成蟹爪,韭葉秀叢、蘭香細幽的感覺也就因此被破壞。水仙花狀如酒盞,白花黃蕊稱為「金盞銀台」,以單瓣越纖薄越貴。水仙花球的生長態勢主要是通過雕刻獲得,通過人為地破壞其細胞組織的發展,造成畸形的生長,最終控制莖葉的姿態和花朵的疏密。當然,如果做法得當,此舉無可厚非,但被「精雕細刻」的水仙就只剩匠氣了。
水仙的眾多稱呼
雖然水仙可以通過雕刻,成為我們想要的形態,但水仙又似乎一直擺脫不了俗氣的比附。有俗語說:水仙不開花--裝蒜。僅一句話就把水仙從凌波微步的仙界拽入凡間,這樣的比擬並非孤例,六朝的典籍中也稱水仙為「雅蒜」;宋人因其莖幹虛通如蔥,稱它為「天蔥」;也有詩人以其綠葉如韭菜,乾脆稱它為「薤葉蔥根兩不差」。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少部分人的稱呼,文人們對於水仙還是有不少的讚美。例如水仙,又稱「凌波仙子」、「頸節之花」、「花草四雅」之一、花中雅客、歲寒友、雪中四友之一。而詠水仙的諸多文人中,黃庭堅是最為有名的一位,在他的作品中經常見到水仙的身影。
《次韻中玉水仙花二首》:「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沈為骨玉為肌。暗香已壓酴醾倒,只比寒梅無好枝。」「淤泥解作白蓮藕,糞壤能開黃玉花。可惜國香天不管,隨緣流落小民家。」
《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其三》:「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簪一枝。」
在這些詩句當中,黃庭堅賦予水仙冰清玉潔的形象,僅次於寒梅。水仙能從淤泥糞壤中生長,保持高潔的本質,可惜命運捉弄,以國香之質而隨緣流落百姓之家,作者流露一股憐憫疼惜之意,不也正投射了對自身的感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