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4月10日訊】當下,人口「老齡化」已經是全球普遍問題,「高齡化」才是更令人憂心的問題。過去數十年,人口高齡化一直是西方國家的主要特徵。現在,這種現象正逐漸蔓延到亞洲。對此,渣打發布了一份以量化數據為主的重磅研究報告。
渣打銀行經濟專員Enam Ahmed等發報告稱,亞洲經濟體將以最快的速度高齡化,且將通過勞動力供給對經濟增長構成拖累,「人口高齡化問題在2020年之前會開始拉低中國、香港、韓國及泰國GDP增長,新加坡也拖不過2025年。」
儘管亞洲國家努力採取多種措施提高生育率,但渣打認為,「這些政策目前已證明並不成功。包括中國、泰國、日本、新加坡及韓國等主要經濟體的生育率仍遠低於2.1的人口替代率。」
悲催的是,他們認為一些國家會「未富先老」,「泰國和中國將在未來數十年面臨這個挑戰。」
該報告指出,亞洲的退休金制度將無法維持。「中國退休體系最早將於2030年出現赤字;泰國可能在2041年出現赤字。屆時,韓國及越南的退休金體制也將出現小額赤字。」
渣打還發現了一個亞洲很獨特的現象:在發達國家,人們通常認為年輕人時拚命工作,到事業發展後期達到儲蓄水平最高,退休後才會開始花費積蓄。然而,這並不適用於很多亞洲國家,亞洲高齡者很少消耗儲蓄。
根據聯合國定義,「高齡化」社會是指超過65歲人口的佔比處於7-14%,若進一步升至14-21%則為「高齡」社會,若超過21%以上則為「超高齡」社會。
上述渣打報告稱,亞洲經濟體的人口高齡化速度比其他地區更快,特別是東亞。甚至於,「這些地區高齡化的速度前所未見」。
報告援引聯合國的推算稱,中國及新加坡需要25年的時間從高齡化社會發展成高齡社會。泰國只需要20年,和巴西差不多。香港花了30年。
相比之下,英國的這種轉變花了45年、美國花了69年、法國更是花了115年。
各國的高齡化發展進度也不一樣。按照渣打的報告:
韓國及新加坡即將於2030年成為「超高齡」社會(根據聯合國定義,高齡人口佔總人口的21%以上);他們已經是「高齡化」社會了(7-14%的人口超過65歲)。
中國及泰國將於203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
香港65歲以上人口將快速增加,目前已經是一個「高齡」社會(14-21%的人口超過65歲),2015年15.1%的人口超過65歲;預期將於2025年上升到22.3%。
至於高齡化的關鍵驅動因素,渣打總結了三點:
1、不斷下降的生育率
由於更好的教育、都市化、更高的工資、節育、減少依賴農業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近幾十年來,亞洲的總生育率下降得最快,預測將從1970-1975年每一婦女生育5.1人降至2025-2030年的2.0人。
香港、韓國、日本及新加坡是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平均每一個婦女只生1.0到1.4個小孩,遠低於其他已開發國家。
2、長壽
由於物質生活改善、醫藥進步且更易取得健康服務,平均壽命快速提高,這將繼續是全球人口邁向高齡化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
3、生育率下降之前死亡率下降,或過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
許多亞太國家(包括日本和新加坡)在二戰結束後都經歷了一個嬰兒潮。這些人現在都六十多歲了。。
在大部分亞洲國家,人口紅利正在反轉。
渣打認為,過去數十年,勞動力人口對於經濟作出了正面貢獻。而這種局面未來將會發生改變。
其中,中國、香港、南韓及泰國可能最早受到影響,時間可能是在2020年之前的五年內:在1996年至2000年之間,中國勞動力成長對GDP成長的貢獻每年平均超過1.5個百分點,而在1980年代則超過3個百分點。
由於一些亞洲國家的家庭人口模式,比如中國的「4-2-1」現象,部分國家的退休金體系可能面臨嚴峻的赤字挑戰。
渣打認為,雖然最近有些政策改革,但退休金制度仍無法支撐。中國的國家退休體系最早將於2030年出現赤字;而泰國則可能在2041年出現赤字。到那個時候,韓國及越南的退休金體制也將出現小額赤字。但低負債(尤其是中國、韓國及泰國)讓這些國家有機會吸收與年齡相關的成本上升,至少是在短期之內。
一個國家向著高齡化邁進時,除了人口紅利減少帶來的負面衝擊之外,還有可能享受到消費潛力。
渣打預計,一些主要新興市場(包括金磚四國以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南非和土耳其)65歲以上族群的支出,將從2015年的0.8萬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4.4萬億美元,漲幅超過400%,中國將佔其中很大的一部分。
該報告還預計,中國65歲以上族群的支出,將從目前的0.4萬億美元提高到2030年的2.8萬億美元。
渣打預測,到2030年,主要新興市場高齡者私人消費平均將提高至總消費的12%,幾乎是2015年7%的兩倍。預期中國及泰國的佔比將從10%左右提高到超過15%,反映出高齡人口方面較先進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