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3月29日訊】在中國股市長期存在著令人困惑的現象,中小盤股票長期顯著跑贏大盤藍籌股票,中國股市機構投資者(以股票基金為代表)長期平均更多持有大盤股,而散戶投資者更多持有中小盤股,最終,機構表現卻長期顯著戰勝散戶。
為了挖掘這些現象背後所蘊藏的深層次原因,筆者所主導的課題小組針對400多家主動管理型和股票型基金從2003年至2015的持倉動向和收益表現進行運算分析,並對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持股情況及變化作了深入調查,根據其研究而形成的關於中國股票二級市場有效性的論文《中國股市不對稱信息的價值與分布:針對股票基金和重要股東的研究》(Private Information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Evidence from Mutual Funds and Corporate Insides,該論文在2016亞太年金融與銀行業會議上獲CFA最佳論文一等獎)。
該研究指出,一個二級市場的有效性與信息的分配和定價機制息息相關。首先,有效的市場應該公平分配相關信息(relevant information)到所有市場參與者。這與金融業的法律法規及其執行強度很有關聯。如果法律法規嚴懲內幕交易(inside information),那市場參與者即使有內幕信息也不敢通過其交易獲利,市場的信息分配就更公平。其次,市場參與者應有能力及時準確的分析相關信息並通過交易來影響資產定價。這與市場參與者的成熟程度掛鉤。如果受過金融投資教育的參與者佔比越高,那大家對於資產定價的把握就越精準,資產定價的合理性也就越高。
這兩個概念其實與投資學有非常緊密的掛鉤。要想成為一個能長期戰勝市場的投資者,無非需要兩個條件:快速取得相關信息和準確分析相關信息。一個成熟有效的二級市場是很難被戰勝的。
原因其一:市場公平及時向所有參與者分配相關信息,所以在取得信息這一關上很難勝出。
原因其二:市場參與者普遍懂得如何參考相關信息給資產定價,所以在分析信息這一關上也難勝出。這在美國的股市已經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
舉例美國的股票基金(stock mutual funds),回顧過去二三十年,它們的總體表現只與市場持平。當然也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基金經理能長期戰勝市場,但他們畢竟是少數。
筆者還通過研究對中國股市有效性有了一些發現。第一:中國股市中機構投資者(以股票基金為代表)長期跑贏市場。總體上,股票基金跑贏市場平均回報。在控制了市場風險因子後,股票基金總回報年化戰勝市場6.50%,扣除費用後還戰勝市場4.75%。這個發現與美國市場的結果大相逕庭,或許與中美市場中機構散戶比例相關。比如在中國股市,散戶交易量佔市場交易量的85%左右。但在美國股市,散戶交易量佔市場交易量的10%都不到。遺憾的是,中國的散戶在兩條起跑線上都輸給機構。其一:在信息採集上,機構往往具有強大的資料庫支撐,能在第一信息攝取相關信息,而散戶則相對遲緩。
其二:在信息分析上,機構可以雇佣金融專業人士為其分析數據並操盤下單,而散戶則又處於弱勢。所以在中國這樣一個散戶主導交易的市場,機構打敗散戶並且戰勝市場是一個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