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雖壯志未酬,卻為中國文學開創了璀璨的篇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接續〈山鬼的獨白〉一文。
〈國殤〉是楚人為了追悼、祭祀陣亡將士的輓詩。「國殤」的「殤」是指「未成年而夭折」。《小爾雅・廣名》亦載:「無主之鬼,謂之殤。」此處是指「出征戰亡的壯青年」。「國殤」就是指「為國犧牲之人」。唐代張說於〈為魏元忠作祭石嶺戰亡兵士文〉一文中即載:「痛茲壯士,翦為國殤。」雖是如此,但《中國名著選譯叢書15楚辭》亦載了不同的說法:「關於本篇的具體祭祀對象,一般認為是廣大戰士中的犧牲者,但從實際內容看,所祭的應是一位主將;但篇中以主將自述的口氣描寫了整個戰場的情況,因此也就包含了對廣大戰士的歌頌。」
〈國殤〉主要描繪了楚國多年的爭霸戰況,而非限定某一場戰役。全詩充滿了英雄激昂的征戰情緒與英勇不屈且不畏犧牲的愛國精神,並間接反映楚人對於國殤的推崇與敬仰。
〈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註36),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壄。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註37)
翻譯
握持吳國製作的銳戟,披上犀甲。雙方戰車交錯,短兵器互相接擊。
旌旗遮蔽了天日,敵眾人多如雲集。兩軍互相射擊,流矢紛紛墜地,勇士爭先殺敵。
敵軍欺凌我們的陣地,踐踏我們的行伍,左側驂馬倒斃,右側驂馬負著刀傷。
兵馬的車輪埋陷在地上,四馬遭捆絆。手持玉鼓槌來擊響戰鼓。
天象生怨,威神發怒啊!嚴酷痛殺了所有戰士,骸骨被棄於原野。
將士一去不復返,平原渺茫路遙遠啊!
配戴長劍,挾著秦弓,首身分離,心也不會有悔恨。
真的是勇敢又威武啊!始終都是剛烈堅強不許凌辱。
人雖死,精神並未泯沒,你的魂魄是鬼中英雄啊!
註36:「犀甲」,即是指犀牛皮製成的鎧甲。
註37:「子魂魄兮為鬼雄」此句,另有一本為「魂魄毅兮為鬼雄」,句譯為「魂魄堅毅真不愧為鬼中英雄」。本文採取「子魂魄兮為鬼雄」。
終於,要來說說〈九歌〉的最後一篇〈禮魂〉了。
據《中國文學欣賞精選集・第二冊楚辭》載:「[禮魂]舊說是祭一般善終的靈魂。有人認為是送神曲。也有人認為『禮魂』當作『禮成』,為十篇的亂詞,魂為成的誤字。此說可備參考。」黃壽祺、梅桐生就於《楚辭》贊同此觀點,並表示:「王夫之首先指出〈禮魂〉為〈九歌〉的送神曲。他說:『凡前十章,皆各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終古無絕,則送神之曲也。』後來王邦采、王闓運、梁啟超等贊成這種看法,現在得到普遍承認。」
圖為荊州的屈原大雕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禮魂〉
成禮兮會皷,傳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註38)
翻譯
祭祀的典禮完成後,敲響眾鼓。傳遞鮮花,女巫輪番接替的跳著舞蹈。
美好女子愉悅自得的唱著歌曲,每一年春蘭秋菊盛開之際,祭祀永遠都不會有衰絕時。
註38:「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兩句的意思,主要是指「言春祠以蘭、秋祠以菊為芬芳,長相繼承,無絕於終,古之道也。」黃壽祺、梅桐生於《楚辭》載:「每年春秋兩季,當蘭花菊花盛開的時候,都要舉行祭祀,永遠不斷絕。」
參考資料
一、書籍
1、姜濤編著《中國文學欣賞精選集・第二冊楚辭》(台北市:莊嚴,1992)
2、徐建華、金舒年譯注﹔金開誠審閱《中國名著選譯叢書15楚辭》(台北:錦繡,1993)
3、屈原著﹔黃壽祺、梅桐生《楚辭》(台北:台灣書房,2008)
二、網頁
1、《爾雅》、《小爾雅》、《楚辭補注》「《四部叢刊初編》中第577~581冊」、〈離騷〉、《史記》、《漢書》、《楚辭章句疏証》、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欽定四庫全書》本」、《星經》「《漢魏叢書》本」、西晉郭璞傳《山海經》「《四部叢刊初編》中第465~466冊」、西晉張華《博物志》「《古今逸史》本」、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南宋朱熹《楚辭集注》「《欽定四庫全書》本」、南宋羅願《爾雅翼》「《欽定四庫全書》本」、明代陳第《屈宋古音義》「《欽定四庫全書》本」、明代王夫之《楚辭通釋》「《欽定四庫全書》本」、明代胡廣《禮記大全》「《欽定四庫全書》本」、《通占大象曆星經卷上》「《正統道藏》本」、清代徐文靖《管城碩記・卷十四》「《欽定四庫全書》本」、清代蔣驥《山帶閣註楚辭》「《欽定四庫全書》本」、清代顧炎武《日知錄》「《欽定四庫全書》本」、《日講禮記解義》「《欽定四庫全書》本,本書為(清)康熙年間敕編,乾隆元年敕校」、林雲銘與林沅《楚辭燈》「影本,原書源自哈佛燕京圖書館」、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楚辭集校集釋(上)》「湖北教育出版社」(數字資源平台)
3、弈之〈屈原・九歌(一)東皇太一(及今譯詩)〉、〈屈原・九歌(二)雲中君(及今譯詩)〉、〈屈原・九歌(三)湘君(及今譯詩)〉、〈屈原・九歌(四)湘夫人(及今譯詩)〉、〈屈原・九歌(五)大司命(及今譯詩)〉、〈屈原・九歌(六)少司命(及今譯詩)〉、〈屈原・九歌(七)東君(及今譯詩)〉、〈屈原・九歌(八)河伯(及今譯詩)〉、〈屈原・九歌(九)山鬼(及今譯詩)〉、〈屈原・九歌(十)國殤(及今譯詩)〉、〈屈原・九歌(十一)禮魂(及今譯詩)〉
4、《楚辭章句》、〈黃陵廟碑〉、〈湘妃詩序〉、〈為魏元忠作祭石嶺戰亡兵士文〉(維基文庫)
5、潘嘯龍〈《九歌》二《湘》「戀愛」說評議〉
6、臺靜農《中國文學史(上)》、張正體《楚辭新論》
7、趙逵夫〈湘君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原刊載於《北京社會科學》第三期,1987年。
8、聞一多〈什麼是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