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當軒集・雜感》是清朝詩人黃仲則詩作,其中造就了「百無一用是書生」之名句。(圖片來源:fotolia)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祭出來砸讀書人腦門,百發百中,勢必打落雲端。
百無一用是書生
百無一用是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到底聽哪句呢?這話當然有其他版本。文雅些的,如《圍城》裡這一段兒吃乾醋:
蘇小姐道:「鴻漸,你學過哲學,是不是?」
趙辛楣喉嚨裡乾笑道:「從我們幹實際工作的人的眼光看來,學哲學跟什麼都不學全沒兩樣。」
不文雅些的,就是:
你讀那麼些書,你能找到媳婦兒麼?
應這句話,得問句子原作者黃仲則:
誰讓你對讀書人說這話,散播不良情緒來著?你歧視讀書人嗎,嗯?
解讀黃仲則的詩句
然而,脫離上下文說文字,形同耍流氓。故此,我們先看看黃仲則(黃景仁)當年這詩,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首句說,自己幹啥啥不成,第二句「不平鳴」,出自韓愈安慰孟郊的話頭,「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這是說,黃仲則自己仕途不甚妙,心情大不好。《儒林外史》裡周進考不上,是抱著門板哭;黃仲則文雅點,咱不平,但咱可以出點兒動靜。
第二聯,泥絮,典出「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後面「薄幸名」就是杜牧那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咱考不上啊,失意落拓,江湖漂泊。
發了會兒牢騷,終於到了第三句: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這裡像是自嘲憤激,自己拿自己尋開心。
古來詩人,厚道些的,都懂得自嘲。陸遊「此身合是詩人未」呢,蘇軾還「我為聰明誤一生」呢。看看就行,別當真。
如果光是這麼撒一句潑,黃仲則這詩就失之淩厲,不夠敦厚:考不上大學就說高考生全都糟爛,這牢騷人人會發;但能圓回來,才顯得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黃仲則就圓自己的話了: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裡還是用典,還是按韓愈勸孟郊的說法:
「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以鳥鳴春……以蟲鳴秋」。
所以黃仲則的態度還是:不進廟堂黃鐘大呂,咱到底還是可以跟蟲子一樣鳴鳴嘛。
有才者的自嘲風格
如是,這詩可以簡單概括如下:
我沒考上;心情不好;漂泊無根,到處碰壁。考試真沒勁,讀書有啥用啊!
但是——所有精華部分都在但是後面——我還是找願意聽我的人(比如我自己),給他鳥鳴春,蟲鳴秋吧。
整體而言,這首詩的情緒是:
我是出不了書,但我可以自己寫自己喜歡的東西開心啊!
雖然有自我寬懷的嫌疑,但黃仲則這詩,頹唐裡有灑脫。洪亮吉說黃仲則「咽露秋蟲,舞風病鶴」。他是病,是秋蟲,但還是可以咽露,可以舞風。
所以,以後,有人跟你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你可以直接甩這詩押尾兩句: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我們是沒啥用,但我們還是可以發聲呀!
當然,本文重點不在於此。
黃仲則說自己「百無一用是書生」。然而,張維屏說:
「夫是之謂天才,夫是之謂仙才,自古一代無幾人,近求之,百餘年以來,其惟黃仲則乎。」
包世臣是個愛吹的人,書法上,「自擬右軍第一人」,但很看得起黃仲則,「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
《圍城》裡,董斜川口氣極大,蘇軾都看不起,但概括起時代來,還挺客氣。說他老爹「他到如今還不脫黃仲則、龔定庵那些乾嘉習氣,我一開筆就做的同光體。」說明黃仲則是乾嘉習氣代言人了。乾嘉時代,大半個世紀呢,一個人代言!
黃仲則覺得自己不得志,百無一用是書生,但就這麼春鳥秋蟲,讀書寫詩,三十五歲死掉,也成為有清一代的大詩人,被當做天才、仙才、六十年間第一人。
這樣一個人,居然說什麼「百無一用是書生」,屬於自嘲加撒嬌。
趙翼「三分人事七分天」
趙翼曾經說,「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趙翼是什麼人?不到三十歲入直軍機,下筆千言,蹲地上都能寫文章,倚馬可待的刷字魔。三十四歲狀元,本來要擬第一,乾隆認為清代陝西還沒狀元呢,取了他第三。完成了《廿二史劄記》這種嚇死人的玩意,論學術清朝屈指可數;論詩則與袁枚張問陶並列。
勤奮、學問、成就和才華,都足夠。這麼個老頭,往地上一打滾一扯鬍子,「三分人事七分天」,這是什麼呢?自嘲加撒嬌。
自嘲加撒嬌,所以動人,是因為特殊的人說將出來了。黃仲則有資格拿自己尋開心,百無一用是書生;趙翼有資格做結論,三分人事七分天。他們說這話不會有反智的嫌疑,因為他們的成就書之竹帛了,無可替代了。
何況他二人撒嬌完了,也沒自暴自棄呀,還是該寫詩寫詩,該著書著書去了,「我們就是春鳥秋蟲,要鳴」。
所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三分人事七分天」。
蘇軾「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單看,似乎是給讀書人撐腰的。
當然還是老規矩:不能脫離上下文。原句是: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衣服簡樸,看去窮愁。
但肚裡有詩書,氣度自然華貴。
這裡還有個對比的效果。即,氣度高下,不看衣服,看內涵學問。
氣度學問比衣服外物更體現內涵,這才是重點。
我知道,這麼說一定有人不滿意,一定有人覺得: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准是個仗著有點文化,就自鳴得意的窮酸吧?再怎麼自誇,他內涵能好到哪兒去?
實際上寫這句話的人,確實一輩子都沒什麼積蓄,沒享過大福。四十來歲時,為了剁手不買東西,需要把銅錢掛在房梁上,要用時才拿下來——好阻止自己購物。送女婿出門,沒有酒,只好勸女婿喝一杯泉水。工資很低時,自己開田貼補家用,還發明蘿蔔飯。家裡買不起肉,就少吃飯。買不起車,就多溜達,安慰自己說對健康有益。想起故鄉時,就念叨薺菜配肥白魚,考慮青蒿和涼餅的問題。理想就是春天睡醒之後起床,穿了鞋子,踏著田,去踩新鮮野菜做飯吃。自己念叨說山間清風,江上明月,都是免費的,高興得不得了。
這個人喜歡睡午覺。喜歡去和尚廟裡蹭熱水洗澡。喜歡賴床。認為人生最美的,就是早起梳了頭,然後睡回籠覺。沒有米了,就盤算房東明天要打牙祭,嘿嘿嘿,我可以蹭他的雞吃。跟任何人,和尚道士、乞丐小官、醉漢農民,都坐得下來聊。愛講冷笑話。喜歡熱水泡腳。自己企圖製作墨水,把房子差點燒了。自己釀酒,引發了家裡人腹瀉。爬山,看到亭子了,想歇腳,爬不上去,忽然一轉念:哪兒不能歇呢?哎呀真是偷懶都有好心得啊!就高興地坐下來了。他還很無聊地,將上面這些都寫下來了。
這個人確實一輩子都不富裕。哪兒都安不下家,臨了也沒遺產。但最後他的人生,就用以上這些窮巴巴的日子,證明瞭肚子裡有詩書,氣度是可以很自在雍容的。他的經歷,加上他的名字,本身就夠證明「腹有詩書氣自華」了:
只要飽讀詩書,什麼亂七八糟的日子,都能過出滋味和氣度來。他確實可以拍著胸脯,「我寫的我負責,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不信看我吧!」
這個人叫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