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深度分析 朝鮮核武器其實劍指中國?(下)(圖)

作者:張璉瑰 發表:2017-03-12 06: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難得一見深度分析朝鮮核武器其實劍指中國?(下)
朝鮮核武器對中國的威脅,鮮有人談及(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3月11日訊】本文上半部分請見難得一見深度分析 朝鮮核武其實劍指中國?(上)

三、矛盾激化引發的不理智行為,有可能把朝鮮半島及其周邊國家推向深淵。這主要是指下述兩種情況。

一是錯誤判斷形勢和力量對比引出的非理智行為,或戰爭邊緣政策失控。

朝鮮半島對抗雙方都在搞戰爭邊緣政策。美韓不斷進行針對朝鮮的聯合軍演,朝鮮自核試後以「打全面戰爭、打核戰爭」相威脅似成常態。2013年3月6日《勞動新聞》頭版文章公開宣稱「用精密核打擊手段將首爾和華盛頓炸成火海」;2013年3月29日朝鮮領導人主持作戰會議,要求「命令一下,要在第一時間打擊一切使之七零八落,變成灰燼」(見當日《勞動新聞》報導)。朝鮮一位軍事專家對敵我力量對比的判斷具有相當的代表性。金日成軍事綜合大學室主任楊虎日判斷:「沒有前線和後方之別的立體戰爭不僅在整個韓國地區,而且在美國本土開展」,「60年來先軍朝鮮為全面戰爭切實做好了準備……而美國本土幾乎找不到這樣的備戰工事」,「美國可以說是全無防備的無人之境,攻打美國易如反掌」(見2013年3月30日中新社轉發朝中社報導)。朝鮮領導人的判斷更為樂觀:朝鮮已成為「世界頂級軍事超級大國」(金正恩語。見2013年12月25日朝中社報導)。這種判斷極有可能使朝鮮做出錯誤的決定。

二是特異心理在應激狀態下產生的特異行為。

最近一個時期,在朝鮮半島,無論是人事處置方面還是處理敵對關係方面,都出現一些極端行為和極端言詞。特別是在謾罵中使用的那種污穢詞語,是當今文明社會官辦權威媒體所罕見的,因此引起世界驚異和研究。筆者的一位朋友是研究社會心理學的,他在談及這一現象時說:特異言詞反映的是特異心理和特異人格,具有這類心理特徵的人在應激或挫折狀態下極有可能做出特異行為。

2012年4月13日香港媒體曾念出了朝鮮前領導人的一段語錄,並打出了字幕:「如果我們失敗了,我一定要炸掉地球,和美帝國主義同歸於盡。一個沒有朝鮮的地球還有什麼好留的呢?」

2013年3月30日朝鮮政府和政黨團體發表特別聲明,稱「苦苦等待的殊死決戰的最後時刻終於到來」,「在朝鮮半島不和不戰的狀態結束了」,朝鮮軍民即將奮起進行「正義的祖國統一大戰」。在這份嚴厲的聲明中寫進了這樣一句話:「沒有先軍朝鮮的星球是不會存在的。」許多人對這句話沒有看懂,其實這句話是在複述上面所引用的朝鮮領導人的語錄。擁有核武器並把炸毀地球定為政府意志,著實讓世界吃驚。

中國:沒有選擇的選擇

1、朝鮮擁核,它對我安全意義發生重大變化。這時,它不再僅僅被動充當我國安全屏障或他方入侵我國的橋樑,因為它擁有了在如此近的地方劍指我心臟地區的能力和手段,它本身成為有可能對我構成嚴重威脅的能動力量。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未曾有過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朝鮮擁核對我來說是一種歷史性變局。

一個國家對他者的威脅是由「能力」和「意願」兩個因子構成的。威脅的大小取決於二者的乘積,即:威脅=能力×意願。「能力」和「意願」其中任何一項為「零」,「威脅」亦為「零」。

一般情況下,「意願」作為一種主觀因素,它是會經常變化的;而「能力」一項,卻具有相當的恆定性。一個國家一旦獲得威脅他國的能力,除非有外力強制,其「能力」就成為一個「恆量」,甚至是一個不斷由小到大的「矢量」,即隨時間推移,其威脅持續存在或與日俱增。

當今世界,如果一個國家不斷提升其常規軍事能力,其他國家雖然不安,但無從指責。因為對方的舉動是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而且是出於常規的「相互制約」的動機和法則。但若是企圖通過發展諸如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提升其威脅他國的能力,在當代世界是不可接受的。因為第一,自從二戰結束時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人們便認識到,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和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是人類難以承受的,故1960年代末制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核擴散已成為國際法的重要內容,此舉違反國際法。第二,由於核武器有不加區分地殺戮生靈、毀滅生存環境的最後性質,在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下違背國際法制核擁核,就有了不計後果孤注一擲的含義。

朝鮮堅持核武計畫遭世界普遍反對,原因即在於此。

作為中國近鄰的朝鮮,如果這裡沒有核武器,中國為了自身安全,只警惕這裡不為外部強大敵對力量控制即可,至於半島內部是發展還是停滯,是和平還是戰爭,是分裂還是統一,這雖然也對中國安全利益產生影響,但不對中國構成致命威脅,中國可以從容處置。但一旦半島無核化遭到破壞,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因此,維護半島無核化,反對朝鮮核試,也就成為中國又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

2、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後,其核戰略正進行階段性調整,即它自認為擁核目標已臻於完成,其工作重心由「闖關制核」調整為「迫使國際社會承認其核國身份」,即俗語所稱「先生孩子,後報戶口」的「報戶口」階段。因此,自2013年5月派特使訪華、6月提議與美國舉行高級會談以來,朝鮮展開活躍的外交攻勢,力求突破國際社會反核擴散統一戰線,迫使國際社會「習慣於」同有核的朝鮮打交道,最終迫使其承認自己的核國地位。但到目前為止,朝鮮的核外交並未取得突破。但對朝鮮核問題,國際社會不時有綏靖主義和機會主義泛起,維護半島無核化努力實有失敗之可能。如美國在朝鮮擁有威脅其本土能力之前並不認真考慮如何解決朝鮮核問題,甚至不時出現與朝單獨媾和,使朝核武器變為只對周邊國家構成威脅的單刃劍的想法。在中國,也有人認為朝鮮核武器是針對美國的,對中國來說「朝鮮擁核不是壞事」,朝核問題拖下去對中國有好處。

如果由於政策失誤,有關國家不能通力合作維護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擁核成為事實,而對一個以戰爭邊緣政策為行為方式的核朝鮮,中國只能通過實施「贖買政策」,來維持朝鮮對華友好的「意願」,這似乎成為中國又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但是,誰都知道,「意願」是一種主觀決定,而且是一個「變數」,隨利益的主觀判斷變化而變化。而且它的重要特徵是,正向保障需雙方共同努力才成,而逆向發展卻可以由任何一方單獨行動而決定。2012年7月31日至8月2日,朝美雙方在新加坡進行「議題廣泛」的高層秘密接觸。據同年8月16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透露,會晤中朝方代表坦告美方:朝現領導人同其前任一樣,維持「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同志」這一基調 (見同日韓聯社發自美國的報導)。因此,即使實施「贖買政策」,是否持續有效也是值得懷疑的。

不久前有人對「贖買政策」提出質疑,另一些人將這種質疑冠以「拋棄論」進行批判,反覆強調朝鮮對中國的「屏障」意義和戰略價值。筆者認為,二者觀點對立,但卻犯了同樣的錯誤。即:

第一,僅僅從中國單方面需求考慮問題,完全無視朝鮮的主觀意願。你需要朝鮮做屏障,朝鮮願意當你的屏障嗎?1955年12月朝鮮在反對「延安派」的鬥爭中提出「樹立主體,反對事大主義」,朝鮮數十年來奉行不渝。2009年7月23日,中國高級外交官在泰國呼籲重啟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並表示中國將為此「竭盡全力」。7月27日朝鮮作出回應,其外務省發言人聲明:「朝鮮視主權和尊嚴為生命,認為朝鮮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國家,其本身就是愚蠢和不可理論。」

第二,建設「戰略屏障」是需要付出的,中國是否付得起是個問題。中國要想讓朝鮮充當「戰略屏障」,中國要先充當朝鮮的戰略屏障。眼下就是要掩護和支持朝鮮推進核計畫,充當「擋風牆」,防止美國等打擊其核計畫,否則「拜拜」。對此中國付得起嗎?此外,即使中國的「擋風牆」暫時起作用,接踵而至的其他要求,中國終有一天付不起怎麼辦?因此,即使「贖買政策」有效,中國也存在一個支付能力的問題。

3、最近,在朝鮮一再宣示「永不棄核」以後,我國開始出現一種失敗主義思潮,認為迫朝棄核已不現實,我們不應再主張維護半島無核化,應把追求的目標由要朝棄核改為對朝鮮核武器進行「管理」。這是一種不具任何現實意義的空想。朝鮮砸鍋賣鐵搞出來的核武器會讓外人去管理?在包括安理會在內整個國際社會都反對朝鮮進行核擴散的情況下,有關國家都沒有魄力和決心阻止朝鮮擁核,在公開承認「維護半島無核化」之努力失敗以後,就有能力和辦法「管理」朝鮮核武器?大概沒有多少人會相信。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朝鮮才有可能讓中國去「管理」,這就是在朝鮮一味推進核計畫過程中,出現了赫克所擔心的核事故,朝鮮束手無策。這時,朝鮮很有可能會邀請中國人到現場參觀,並下「最後通牒」:中國必須馬上出錢、出人、出技術替朝鮮排除核事故,否則中國將有池魚之災。屆時中國面臨的將是又一個別無選擇。被迫出力為朝鮮消除核事故,是被綁架、被脅迫,是損財而受侮。

何以中國沒有提出「赫克之問」

在地理上美國距朝鮮很遠,無論朝鮮發生什麼樣的核事故,對美國都不會造成嚴重的危害。而中國是朝鮮的近鄰,朝鮮核設施又建在距中國如此近的地方,不論那裡發生什麼樣的核事故,中國都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然而,對此感到不安而首先提出「赫克之問」的,卻是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人。這其中的緣由大概比問題本身更值得思考。

1、有人說,朝鮮邀請美國人去參觀其核設施,沒有邀請中國人,中國方面不瞭解其核設施現狀,故無從提問。但問題是,朝鮮何以對美坦懷相迎而拒中國於千里之外?這便涉及朝鮮擁核的真實目的。「面對美國擁核自衛」,這只是一個說法,充其量只是階段性目的。質言之,對美國來說,朝鮮核武器是朝鮮用來提升談判位勢,促美朝建交的籌碼;對朝鮮周邊國家來說,是對抗和要挾的利器。功能不同,使用方法自然不同。對美進行坦誠展示,既是輸誠,也是示重;對他國保密,因為這是達成威懾的必要條件。我們很多人相信「自衛說」,不知道或根本想不到朝鮮核武器還有什麼其他含義。

2、其實,朝鮮在許多場合曾向美國人坦露過其研製核武器的動機。但這些信息在被韓國和西方媒體披露後,我們許多人認為這些坦言的流布,是「美國挑撥中朝關係」,拒絕相信。中國的核專家和國際戰略學者,對朝鮮核計畫對中國的含義有清醒的認識,並有建言,但他們的主張往往被視為「干擾」。因為當時中國的主導性判斷是,朝鮮核問題是朝美間的事,中國不是「當事者」,中國任務是「勸和促談、增信釋疑」。甚至還有人認為,朝鮮核問題是中國的外交資源,可以用來與美「打牌」,故「半島無核化」口號可喊,但不可真干,因為那是幫美國「解套」。在他們看來,朝鮮的核武器只「套」住了美國,其他國家在「套」外。更有甚者,有人把朝鮮核問題貼上意識形態的標籤,撰文稱凡力倡維護半島無核化,反對朝鮮擁核的主張都是「受韓美影響」,極力否定之。

3、不知何時起朝鮮問題被視為「敏感」,中國媒體只能「正面報導」。諸如我漁船、邊民被扣押掠奪等「負面消息」,常被外部和內部兩隻手合力「管理」,致使我一般民眾對真實情況十分陌生,許多人的印象仍停留在20世紀「抗美援朝」時期,對朝鮮核問題的認識和主張也來自冷戰時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如有人主張「我們不能同美帝國主義站在一起給社會主義朝鮮施壓」,「穩定要優先於半島無核化」,等等。

4、在朝核問題上中國智庫作用不太理想。在朝核問題上學界發聲者大體有這樣幾種人:一是職能部門研究人員。他們雖有較好的專業知識,但體制決定了他們必須按「口徑」進行撰述,其工作往往是政策解釋和宣傳。二是在其他專業領域頗有建樹,在半島問題成為「顯學」後來這裡「玩票」的人。由於他們對半島問題缺乏系統瞭解,故其主張建議有時不靠譜。如一位美國問題「大腕」建議中國向朝提供「核保護傘」,然後勸朝棄核。且不說這是否符合中國力量和利益,僅就朝鮮而言亦為大謬。被朝鮮視為立國根本的「主體思想」,就是在1955年反對「延安派」的宗派鬥爭中產生的,其核心價值即「反對事大主義」,這個「大」在歷史上是實指的。假如中國政府果真向朝方提出這樣的建議,朝鮮方面必定會認為中國企圖恢復宗藩關係,是侵犯其主權和尊嚴,定拍案而起。也有些人有經歷,對朝鮮核問題也有系統瞭解,但多種因素決定了他們有比中國利益更想關心的東西,因此其表述帶有一定的誤導性。如朝鮮核問題剛剛被提上國際議題時,他們宣揚朝鮮核問題是美國為打擊朝鮮而製造的「偽命題」。後來朝鮮承認了其核計畫,他們改口說朝鮮真實意圖不在核武器,而是「打核牌」,以此尋求補償。朝鮮核試後他們又改口稱,這是美國「逼良為娼」。朝鮮宣布「永不棄核」以後他們又鼓吹,中國應加大對「核朝鮮」的援助以「維護中朝友誼」。可以看出,他們的主張是隨外國的需要而不斷變換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華啟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