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講究「拾金不昧」,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失去是眼前的利益、誘惑,得到的卻是人格的操守和高尚的品德。得與失互相對應,得失之間,君子一定要權衡清楚啊!
舍祿全孝
範純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堯夫,謚忠宣,北宋名臣范仲淹次子。史料記載,在範純仁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親李氏夢見一小孩從月亮中墜下來,她以裙子接著,接而生下了範純仁。範純仁天資聰穎,八歲就能講解所學的書。
範純仁中皇佑元年(1049年)中進士,調任武進縣知縣,但他以遠離雙親而不赴任。後又改派為長葛縣知縣,範純仁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對他說「:你以前以遠離雙親為理由不去赴任,現在長葛縣離家不遠,還有什麼可說的呢?」範純仁說:「我怎能以祿食為重,而輕易離開父母!長葛縣雖離家近,但亦不能完全實現我的孝心。」
範純仁與范仲淹門下很多賢士交往,他自己也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學習;有時因學習到深夜,油燈的煙霧把帳頂都熏成了像墨水一樣的顏色。
範純仁不肯出仕,堅守孝道。失去的是俸祿,得到的卻是忠孝。「非善孝為先」,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範純仁直到父親歿後才出仕知襄邑縣,累官侍御史、同知諫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運使。宋哲宗立,拜官給事中,元佑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後拜相。從布衣至宰相,廉儉如一,寬厚待人,愛民如子,故人稱「布衣宰相。」
舍金買義
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家境貧困,寄食在孟嘗君門下。一開始孟嘗君身邊的人因為主人不太在意馮諼,就拿粗茶淡飯給他吃。馮諼就背靠柱子,彈劍而歌: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出門沒有車坐。長劍呀,咱們回去吧,無以養家。孟嘗君資其家用,不使他母親窮困,而馮諼從此就不再唱牢騷歌了。
後來,孟嘗君出了一通告示,問門下食客:「請問哪一位通曉賬務會計,能替我到薛地收債呢?」馮諼署上名字說:「我能。」於是孟嘗君替他備好車馬行裝,讓他載著債券契約出發。辭別時,馮諼問:「收完債後,買些什麼回來?」孟嘗君回答:「先生看著辦,買點我家缺少的東西吧。」
馮諼趕著馬車到薛地,派官吏把該還債的百姓都叫來核對債券,全部核對之後,馮諼站了起來,假托孟嘗君的名義將債款賞給這些百姓,並燒掉了那些券契文書,百姓歡呼萬歲。
馮諼又馬不停蹄地返回齊國都城臨淄,一大早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很奇怪他回來得這麼快,穿好衣服接見他說:「收完債了嗎?何以回來得這般快捷?」馮諼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買了些什麼回來?」馮諼說:「殿下曾言‘買些家中缺乏的東西’,臣暗想,殿下宮中珠寶堆積,犬馬滿廄,美女成行。殿下家中所缺少的,惟有仁義了,因此臣自作主張為殿下買了仁義回來。」孟嘗君說:「你怎麼買仁義的?」馮諼答道:「殿下封地只有小小薛地,不但不好好體恤薛地子民,反而像商人一樣在他們身上榨取利益。臣為君計,私自假傳殿下的命令,將所有的債款都賜給他們,並焚燬債券,百姓莫不吹呼萬歲,這就是臣替殿下買的仁義呀!」
孟嘗君當時很不高興。一年以後,齊王以「寡人不敢用先王的舊臣為臣」為由辭去孟嘗君,孟嘗君回到封地薛,還差百裡未到,當地百姓扶老攜幼,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方才看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舍棄了錢財利益,得到的卻是老百姓的人心。馮諼對孟嘗君接著進言說:「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洞穴,尚未能得以高枕無憂,臣願替殿下再鑿兩穴。」孟嘗君便給他五十輛車,五百斤金去遊說魏國。於是魏王空出相位,派出使節,以千斤黃金、百乘馬車去聘孟嘗君。魏國使者接連跑了三趟,可孟嘗君堅辭不就。齊國聽到這個消息很恐懼,齊國自稱無德,請先生孟嘗君顧念先王宗廟,暫且回國執掌政務。馮諼勸誡孟嘗君:「希望殿下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廟於薛。」宗廟落成,馮諼回報說:「三窟已就,殿下可安心享樂了。」孟嘗君為相幾十年,沒有纖介之微的禍患,倚靠的正是馮諼的謀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