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2月26日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專家瀋大偉教授認為,中國並不處於崩潰的邊緣,但是卻可能陷入了漫長的衰退階段。
瀋大偉強調,如果中國繼續目前的保守「硬權威」治理方式,中國將陷入一個長期的衰敗過程,世界上多個新興工業體和列寧式國家的經驗,都是先例。
自從1960年代以來,全世界一共有101個新興工業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但只有13個國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經濟體,這些國家最終也都成為不同形式的民主政體,中國會不會是一個例外?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瀋大偉(David Shambaugh)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瀋大偉本星期一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主辦的名家公開講座「分析中國的未來」上暢談看法。雖然他強調,關於「中國的未來」的提問,不可能有簡單的答案,但是他也十分肯定,如果繼續目前的保守「硬權威」治理方式,中國將陷入一個長期的衰敗過程,世界上多個新興工業體和列寧式國家的經驗,都是先例。
他解釋稱,根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數據,新興工業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率不高,高達約87%的國家繞不開這個「陷阱」。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指的當一個經濟體的人均收入達到1萬1000美元時,它將面對勞動力成本上漲、經濟轉型等巨大壓力。陷入這個「陷阱」的經濟體可以長期處於中等收入狀態,並且因無法及時轉型而減慢經濟增長,越「陷」越深。
另一方面,在13個發展成發達經濟體的國家中,有兩個:希臘和以色列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時已是民主國家;其他11個原本是專制政體,當他們走出中等收入階段時,全都實現了不同形式的民主。
民主化與經濟完全發達是因果關係
瀋大偉分析說,這些數據顯示,民主化與經濟充分發展成熟,不只是直接關係,更是因果關係。
除了政治上的轉型外,這13個國家的另一個特點是大力投入於創新。中國近兩年也明顯加大了對創新事業的投入,但是對創新的投入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上下互動的方式以及國內創新人員和國際同行交流也不夠,瀋大偉因此認為,中國的創新事業將是不完整的。
綜合經濟、政治等維度的比較結果,瀋大偉表示:「坦率的說,我的預測是,中國會成為第88個(跨不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
上述分析的基礎,是將中國與處於同樣發展階段的國家放在同個天平上相互比較,由此預測中國的走向。換言之,這個邏輯不認同中國「例外論」或「特殊國情說」。但談到中國時,也有許多人會質疑:中國作為華族與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國家,幅員又十分遼闊,其他國家的經驗與中國能否相提並論?
瀋大偉在演講中沒有點明提到「例外論」,但他一開場時就強調,外界應該用比較的視角來看中國,中國是獨特的國家,卻不是獨一無二的國家。
他強調:「不能只是從中國看中國……為什麼中國能免疫於幾十年來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列寧式政體的經驗?我的看法是,中國不能倖免。」
當前,中國在經濟、政治、環境、科技、國家安全等領域,都面對一系列的關鍵轉折點,一些領域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儘管2013年中共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大部分目標還尚待落實。
對此,瀋大偉分析稱,反腐造成的負面效應、利益集團的阻撓、高層經濟決策的不確定性,以及過度依靠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都是改革舉步不前的原因。
他形容當前的中國,猶如一部車子開進了一個環島,這個環島有四個出口:新專制主義、硬權威、軟權威、半民主化,不同出口將導向不同的結果。如果回歸到2009年的「軟權威」路線,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目標將有更大可能能夠實現,中國將出現部分政治改革,最終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評估中國的未來?瀋大偉以說,關鍵的問題是:「中共政權是否有信心,去推行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必不可缺的政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