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2月23日訊】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之間,這些前朝出生,後朝長大的人,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一代。現在的流行語,叫他們為「四零後」。
這代人如今都早已年過花甲,步入古稀,即將進入耄耋。
雖他們垂垂老矣,但尚未死絕。
他們中的少數人,有些尚能揮毫,還很健談,可以飲酒,甚至極少數依然活躍在演藝圈和教壇、政壇。
科研單位以及拾荒者、流浪漢之中,也都有他們的身影。歡樂愉快的老幹部活動中心,他們是常客。繁重吃苦的體力勞動場所,他們也不稀缺。
四零後,生於戰亂,成長於新朝。他們在沒懂事的時候,就面臨改朝換代的巨變,懵懂地注視著國家政權之變、身邊社會之變,家庭起落之變。
他們在新奇中飽嘗著喜怒哀樂,經受著命運安危沉浮的顛簸。
這代人中的有思想者,因新舊時代連接,多少知道舊社會未必就是那樣醜惡,思想認識,客觀而深刻。他們承繼傳統,兼具現代文明意識。他們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為了生存,被形勢所迫放棄追求思想自由。
他們中有的一些人,一出生就被定成「天生」是本質不好,但還「可以教育好」的人,受盡社會歧視。
特別是那些勤儉持家,卻成為地主、資本家的後代,還有一些大戶人家的子女。因為在大講階級鬥爭的年代,劃定階級成分,是有比例數字和指標任務的。為了完成任務,就將一些達不到地主、資本家經濟條件,實際是富農、中農的人,劃為地主。將小業主、小作坊主,劃為資本家、工商業。
這些被湊數的「地主」「資本家」的子女,他們的父輩並不富裕,他們本身更沒過上好日子,一輩子卻背個出身不好的政治包袱,備受社會歧視。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即使在文革後,說起往事,有些人依然談虎色變。因為他們幼小的心靈,被傷害的太深。
他們中的有些民主覺醒者,過早地就被失去生命和自由。
到今天,他們又是不被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理解。
很多四零後們加入少先隊,入團、入黨,讀書、參軍、就業,工作,理所當然地成為「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但這不是全部四零後。
大部分四零後在青少年時期面臨的是飢餓、失學、失業、上山下鄉被下放農村當農民。
他們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歷經五十多次規模巨大的政治運動,使他們眼花神亂,應接不暇,無所適從。
文革結束後,他們始遇良機,卻因年齡、家庭之累,多數人鮮有作為,少數人岀類拔萃。
曲折,豐富,可怕的社會閱歷,讓四零後大多數人謹小慎微,循規蹈矩,思想保守。少數人接受改革開放,撥亂反正。具有「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新思想,順應社會大潮,與時俱進。
他們比上不足,知識學養不如前輩;比下遜色,做官經商不如晚輩。缺少前人的厚重,沒有後人的姦猾。
他們囊中羞澀,上下負累。雖然刻苦勤勞,節儉本份,卻與富貴無緣。
苦逼的是他們退休後,遇上「雙軌制」。體制內幸運者,吃香的喝辣的;體制外倒霉蛋,被下崗,賴低保。
同為共產主義接班人,他們各盡所能,別人按需分配。
昔日響徹雲霄「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口號,現在變成工人階級一切被領導。
驚訝、難過、失望、鄙視、憤怒,什麼情緒都有,就是沒錢。
他們的內心長期在受煉獄的煎熬,卻無處訴說。
好在身體是自己的,黃泥崗上無老少,他們中很多人身體健康。
活著很重要。
窮困點沒什麼,一輩子都苦過來了,現在怕什麼?比起家財萬貫的那些關在監獄的四零後官員,弟兄們,我們多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