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內進水超過1,000c.c.會導致低納血症、血壓降低。(網路圖片)
《黃帝內經》所說「天食人以五氣」中,風、暑、濕、燥、寒五氣,若不均易致偏盛成災,但有風袪風,有暑清暑,有燥滋潤,有寒溫之,都可調解,唯獨溼氣不易去除,濕為陰邪,易停滯性黏膩,為多種慢性病、疑難雜症的病根。
濕多發於夏秋之季,夏多潮溼,東西易發霉,人也容易發霉。每到夏天,就胃口差,四肢睏倦,低熱,一到秋天便有症狀全消的現象,稱為「疰夏」。《內經》說:「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溼咳、痰多黏稠,胸悶蔓延時日很難好,易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冬天冷,氣候如果乾燥尚能適宜,如果冷又溼,則令人難受。
濕無孔不入,濕在頭:會「濕重如裹」,好像頭戴鋼盔一樣。濕在身:身體沉重,如同穿一件溼衣服一樣,令人不爽。濕在上焦:頭脹、頭重、胸脇悶、口淡無味、痰多、口臭。濕困脾胃:舌苔厚膩、胃脾脘腹滿悶、噁心、食慾不振。濕熱薰蒸肝膽:兩脇脹痛、黃疸、四肢睏倦、便祕。濕熱下注大腸:腹痛、腹瀉、下痢、便有膿血、肛門灼熱。濕熱下注膀胱泌尿系統:尿急、尿頻、尿刺痛、尿黃臭、血尿、結石、砂淋。
濕入子宮:白帶、陰癢、子宮頸糜爛。濕入皮下:痰濕型肥胖、水腫、溼疹、瘡瘍流水。濕流關節:肢體沉重而痛、關節活動不靈活、痛風、腳氣。《內經》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當外受溼邪,不能排解致內溼,而脾虛不能運化津液,易致水腫諸病。
最難破解的是人造溼,曾幾何時,突然健康資訊叫人多喝水,一天喝2、3,000c.c.的水,甚至有人喝到5,000c.c.。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體有70%是水,食物約70%是水,人體每一次可接受的最大吸水量約250c.c.。成人的腎,每分鐘可過濾120c.c.液體,每小時只能排水800∼1,000c.c.。 1小時內進水超過1,000c.c.會導致低納血症、血壓降低。激烈運動後喝大量水,會稀釋電解質,反致中毒,引起頭痛、噁心、嘔吐、抽筋等症狀。膀胱能承受600c.c.尿液,儲存約150c.c.就有尿意,超過300c.c.就會不舒服。
水多不表示代謝多,人體是血管,不是水管,啟動代謝的機制是氣化功能,不是水,必須水經過肺、心、脾、腎,運化成津液,才能成為生化的動力。水如果能把廢物代謝掉,難道就不會把營養物質也排出?水無識別能力,只是一種介質,決定去蕪存菁的是機能。水入消化系統約須15分鐘,當水太溼,來不及運化出去,停滯成死水,就易發霉生菌,水火無情,最終造成水毒,氾濫成災,水滴穿石,水深火熱,水裡來火裡去,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