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月18日訊】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社會生產力的直接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近年來,受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遭遇瓶頸。
企業效益下滑
實體經濟發展困難主要表現在企業數量增長放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大幅下降、企業效益明顯下滑等多個方面。
中國製造業主要面臨三個困境,分別是企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工業產品仍處於產業鏈低端和產能過剩問題持續影響生產。
目前中國大陸銀行業為了維持利潤水平,更傾向於對房地產、金融領域發放資金,對實體經濟興趣減弱,直接造成了企業貸款難問題。同時,製造業市場萎縮和產能過剩持續對生產造成負面衝擊,也使企業資金緊張,無法實行生產擴大。
民營企業對此感受更為明顯。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後認為,一些銀行對民營企業還沒有做到一視同仁,貸款利率也偏高,成為困擾民營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小企業最大的難題。
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認為,實體經濟存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盲目追求GDP、投資驅動型的經濟體制,使中國許多領域的產能都處於嚴重過剩狀態。
經濟「脫實向虛」嚴重
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具體表現為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以及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中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發展的嚴重失衡現象,可以用「實體經濟不實,虛擬經濟太虛」這兩句話來概括。
其中,「實體經濟不實」,主要是指實體經濟中真實的、創造社會財富的產業部門生產率低下,具有較大的泡沫經濟成分。「虛擬經濟太虛」,則是指虛擬經濟中,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比例較低,同時自我循環、脫離實體經濟發展的泡沫化成分高。
中國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946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96億元。實體經濟脫實向虛的根本原因,是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偏低,致使企業資金流入房地產、金融等領域,對實體投資意願不強。資產價格增速一旦比實體利潤更高,經濟就容易有脫實向虛的傾向。
一方面,在利潤率差異的驅使下,企業都不願意辛苦地做實業,都更願意去做資本市場、衍生金融產品和房地產等;另一方面,虛擬經濟存在真實利率高、資產價格高、槓桿率高等問題。他認為,現在中國的資產價格,如股票、房地產、藝術品甚至郵票等等,其價格都存在著嚴重的泡沫。
虛擬經濟太虛,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中國虛擬經濟長期處於被抑制的狀態,金融創新能力差,金融市場發展不足,尤其是資本市場發展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虛擬經濟部門不能給民眾和社會提供更多的投資理財產品,有限的投資理財產品面臨著居民龐大的理財需要,最終導致資產價格失衡。這是目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核心問題。
經濟下行壓力始終存在
產業競爭力衰退是中國實體經濟困境的典型表現。從整體來看,中國工業生產仍處於產業鏈中下游,大部分製造企業仍遵循「薄利多銷」的生產銷售模式,產品附加值不高,直接導致了工業企業利潤水平遭遇瓶頸,同時這樣的產品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和稅費成本走高的背景下,也逐漸喪失了價格優勢,缺乏可持續發展動能。
2016年中國整體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三大需求的走勢呈現投資趨緩、消費平穩、出口下行的態勢,內生增長動力正在逐步形成,工業領域面臨調結構瓶頸發展。預計2017年伴隨著有效需求的持續萎縮,經濟下行壓力猶存,致使宏觀經濟可能產生經濟下行與通貨膨脹率上行壓力並存的「滯漲」風險。
此外,工業生產成本和工業產品價格走高都將繼續制約工業經濟的發展。2016年分行業看,受資源情況影響,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走高,未來生產要素價格普遍上漲的可能性增加,對產業鏈形成成本壓力,致使需求能力削弱,制約了工業經濟領域的持續發展。
從2012年開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就在逐年遞減,尤其是勞動力工資水平,逐步與發達國家水平持平。2016年本土企業外逃情況引發了對中國企業實際稅負問題的熱議,同時在營改增深入推進階段,企業稅負不降反增等問題存在。企業利潤會在低位遊走,稅費負擔剝奪企業利潤的行為會嚴重打擊企業生產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