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新的思微:替子女收拾房間對嗎?(圖)


一套新的思微:替子女收拾房間對嗎?
一套新的思微:替子女收拾房間對嗎?(網絡圖片)

斷捨離不只是單純的收納術,或丟棄雜物的技巧而已,它其實是一套思考法。簡言之,就是協助你判斷「需要與不需要」的練習,透過反覆操作的過程,它不只能幫你收納房間,還能幫助你整理思緒,當然,也能用這套方法整理親子關係。

當「斷捨離」這三個字被重新解構和定義,我們透過「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棄多餘的雜物精簡化,經由「斷」與「捨」這兩個動作,才能進入「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這個境界。

也就是透過思考:「要與什麼物品一起生活?要斷絕什麼?該留下什麼?該丟棄什麼?」在腦海裡反覆做選擇、下決定,最後悟出「離」,超脫了對物的執著人對自我的認同、自信、自尊心也將由此誕生。

不幫孩子整理房間,為什麼能提升他的思考力?

斷捨離的第一步,就是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比如說,你可以這樣問問自己:

這項事物對自己而言「是否需要?」、「是否適合?」、「是否舒服?」,綜合理性與感性交互檢證,不斷做出選擇,捨棄對自己而言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事物,另外一方面,留下需要、適合、舒服的事物。所以,斷捨離正是藉由一連串去蕪存菁的過程,進行深層思考的收納術。

換個角度來看,當「斷捨離」公式套用到親子關係中,則創造了溝通的管道,藉由彼此的對話,訓練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當你不再為孩子收拾房間,而是藉由與他一起實踐斷捨離,詢問對方將物品留下來的理由並提出建議,最後尊重他的意願處理所有物,讓他自主思考、選擇、決定。在這個反覆練習的過程,無形中已為他鍛鍊腦力、強化心志,也孕育出個人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能避免親子之間的摩擦,讓你們的關係更親近。

整理房間,等於在釐清思考

斷捨離的第一步,就從整理開始。整理空間也等於整理思緒,空間清爽了,思緒會更加清晰,心靈同時也得到淨化。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蘊含許多能充分鍛鍊思考能力的機會。

在斷捨離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主角是自己。以自我為基準來思考、選擇、決定,究竟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要)、覺得適合(適)、感到愉快(快)的事物。如此一來,就能鍛鍊出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你能夠充分瞭解自己,以自我為主體整理出一套思考架構,你的判斷、決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增長。

斷捨離的重點不是丟,而是「當下的自己」

進行斷捨離時有一點要特別留意,千萬不要有「這個還能用……」、「好可惜……」這些以物品為主的想法,也不要抱著「以前經常使用」、「未來可能用到」的念頭,為過去和未來的自己設想,唯有當下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主角。

以當下的自己為中心,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思考、選擇、決定,不只房間變整齊了,個人的思考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這一點無論是大人、小孩都適用。

替子女收拾房間,是父母忽略孩子想法的開始

話說回來,如何將斷捨離運用在教養上呢?只要從斷捨離出發,一步一步做到以下三件事:

斷: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只要循序漸進的執行,不只能增進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幫助彼此保有自己的空間,卻又能建立親密的關係。

首先,請牢牢記住一個原則:「只有本人才能做最終決定」。無論是什麼東西,唯有物品的所有人才能決定,到底該如何處置。

多數父母已習慣無論任何事,都先替孩子做決定,主觀的判斷孩子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甚至命令孩子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這絕對是大忌。因為這會使得孩子思考中斷,並且習慣聽命於父母,最後懶得思考,失去自主判斷的能力。所以,即使是出於好意,父母仍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買給孩子的東西,就是屬於孩子的所有物,要讓他們自己處置屬於他們的物品。

你是否也對以下的場景感到熟悉?在幫孩子整理房間時,認為有些東西孩子已經用不到了,就自作主張的把它扔掉,結果孩子發現後立刻阻止你,甚至和你鬧情緒,搞得雙方都不愉快。

實際上,父母眼中看來毫無用處、認定不需要的物品,對孩子而言可能是異常珍貴、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這是緣於價值觀的不同,而當孩子能建立個人的價值觀,就代表他能夠自己判斷、獨立思考,這正是培養思考力的關鍵。

幫他整理房間,等於忽視孩子的自我意志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練習自主思考的機會,建議父母試著讓孩子練習,決定自己的房間需要留下哪些物品。

世界上的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即使是為孩子做決定,出發點也是為孩子好。不過,忽視孩子本身的意志、一味的把父母的想法加諸於孩子,說穿了這種行為不過是一種自我滿足。

協助孩子練習斷捨離,也許一開始必須花費很多時間,但父母千萬別急著給他建議,或認為「照著我說的比較快」就替他做決定,這樣只會讓孩子成為接受命令、不懂思考的機器人。

實際上,陪伴孩子憑藉本身的力量去思考、挑戰,並將從前的挫折轉化為經驗,對親子來說都是難得可貴的成長過程。孩子也能透過斷捨離,瞭解如何「替自己做決定」,學習適度的使用自主權。

思想靈活的小孩,都有善於包容的父母

即使父母能夠做到不侵犯孩子的私人領域,但還是會忍不住抱怨:「實在無法忍受孩子的房間總是亂成一團。」尤其小孩的房間裡,陳舊的漫畫和雜誌堆積如山,怎麼看都是些垃圾。

但你可曾想過,對他們而言這些舊東西不是垃圾,反而是珍貴的寶物。

當父母踏進小孩的房間,比手畫腳的下達命令:「這個明明就是垃圾,快丟掉!」擅自處理孩子的物品,就像個霸道的入侵者,恣意踐踏孩子的王國,這只會讓人想把父母趕出門外,對親子關係也毫無幫助。

說到底,孩子的東西還是屬於孩子的。父母本來就不該介入孩子跟物品之間的連結,這樣也不會侵犯孩子的私人領域。

從斷捨離訓練他正確使用主導權

當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才是物品的所有者,就該把斷捨離的主導權交給他,雖然孩子做的決定,從父母的角度不見得都能理解,但對孩子而言,究竟什麼樣的東西是重要的,只有自己最清楚。父母唯一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用包容的心,試著去瞭解孩子的世界。

要知道即使面對同樣的物品,每個人也會有各自不同的看法。這就像在職場上或與人交往的過程,會遇到擁有各種不同價值觀的人,來自不同領域、國家、接受過不同文化洗禮的夥伴,唯有彼此尊重、包容,才能對彼此產生正面的影響,激發出更好的結果。

若你能試著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觀點,去理解和自己不同的看法與價值觀,那麼不管是在人生、生活、工作甚至教育上,面對各種不同的狀況,都能更加靈活的應對。

在親子關係上也一樣,父母的身教和孩子緊密相連,樹立良好的典範以身作則,並尊重、包容孩子的價值觀,才能讓孩子的思考力保持靈活的彈性,在各方面的表現更上層樓。

如何不破壞關係,而能讓孩子主動整理房間?

有孩子的人一定都能瞭解,要他們自己動手整理房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以我為例,當我希望兒子整理房間時,也是花了一番功夫。我的兒子非常喜歡畫畫,他為了不丟掉那些作品,清出很多空間來保留那些畫作。

作為父母,當然能瞭解那些作品對他的意義,實在很難對孩子說出:「你把那些畫丟了吧。」但是,眼看著作品越來越多,房間變得越來越亂,實在很難放任他繼續囤積下去……,想必許多家長都能體會我的為難。如果對他說:「把那些東西整理好,不要的就丟掉。」

他縱使知道這樣堆下去也不是辦法,但還是會為了保護心愛的作品,而忍不住反抗:「你別管,我全部都要留下來。」這樣不但傷害親子關係,更無法幫助他理性思考。

這種時刻不妨換個方式和孩子溝通,試著問他:「你最喜歡哪一幅畫呢?」「……應該是這幅吧。」等他回答之後,你就可以接著說:「這幅的確很棒,但我覺得這一幅也不錯。」像這樣大力的誇獎孩子。

你可以透過這個過程誘使他自己做比較,漸漸轉移孩子對心愛作品的執著,也能加速他決定的速度,幫助他告別那些再也用不到的物品。雖然聽起來像是在設計孩子上鉤,但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最糟的狀況是,父母擔心孩子猶豫不決會浪費許多時間,因此自作主張就把物品處理掉了。這不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更會在親子關係上留下陰影。如果你還是對孩子房間的物品耿耿於懷,不妨換個角度想,小孩也不見得喜歡家裡的每一樣東西。

例如,我兒子小時候做的公雞黏土作品,被我放在家裡當裝飾品。雖然怎麼看都是稚氣未脫的質樸作品,我卻愛不釋手。但對於已經成年的兒子來說,自己小時候的作品被母親當成家裡的擺飾,多少會覺得難為情,很想把它扔掉,只是他能包容的想:「就隨老媽開心吧。」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也很努力在包容父母。

若你也像我一樣,無法對問題視而不見,應該適時向孩子表達意見,並敦促孩子做決定。在孩子思考、選擇、決定的過程中,扮演推手的角色,默默守護孩子,養成孩子獨立自信的特質。當子女具備這些條件,父母也不需要再為他們操心了。



責任編輯:古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