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實體經濟 到底誰在胡說八道?

發表:2017-01-02 08: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7年1月2日訊】日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出席「江蘇省浙江商會十週年大會」時,提出:「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對立起來,企業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只有好企業和壞企業之分。」

此前,馬雲提出「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資源」五大變革,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說,「除了新技術,其他都是胡說八道。(馬雲)本身不是(從事)實體經濟的,(能)製造什麼東西?」

馬雲上述那番話,或是對宗慶後的回應。即便以人們眼中最「虛」的虛擬經濟——金融來說,金融的利潤還是要靠實體經濟來提供。金融只是把資源分配到不同的實體經濟領域的工具。正常情況下,如果實體經濟不能產生利潤,金融業整體上也無錢可賺。

眼下,之所以人們對中國經濟產生「脫實向虛」的深刻印象,其實是因為在大量新增貨幣的衝擊下,實體經濟的生產結構在調整或扭曲,而金融業最靠近貨幣出口,故可在資源再分配中收割套利利潤。

馬雲說「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此話也未免打擊過大。

的確,有一部分實體經濟是在市場經濟中落後的,但更多的實體經濟之所以艱難,乃是因為外部因素。宗慶後舉的第一個因素是「稅費高」;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貨幣對生產結構的扭曲。

相對來說,電商可以繞開一部分稅費,也可以在生產結構的變動中領先一步,這固然是對實體經濟的幫助,但如果馬雲由此而不體諒實體經濟的處境,視外部壓力下一些實體經濟的艱難掙扎為「落後產能」、「不思進取」,這就有失「設身處地」的換位考慮。

近來,有關大陸企業賦稅過高,企業老老實實繳稅就面臨死亡的爭論一直沒有平息。而中共政府主要依靠國有企業發展經濟,國有企業在大陸佔據絕對壟斷地位,經濟政策及銀行都在支持國企,國營企業要政策有政策,要錢銀行給錢,一年下來虧損了還可以找政府要補貼。而國企多是經營不善,很多還是殭屍企業,浪費國民財富。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研究報告顯示,國企利潤的改善近幾個月以來明顯高於民企,連續5個月增速上行,民企反而連續6個月增速回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