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棄母引華裔熱議:嫁了洋老公 還養爸媽不?(圖)

發表:2016-11-17 03: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老人回到北京(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1月17日訊】把一生積蓄交付給女兒,甚至變賣在北京房屋供外孫女上大學的退休老教師張薰(化名),在喪偶後跟隨女兒、外孫女定居美國亞特蘭大多年,最後卻被女兒、洋女婿和外孫女嫌棄,然後在外孫女的幫助下「離家出走」,待在亞特蘭大機場,苦等飛往北京的航班。後在有心人的幫助下,張薰回到北京友人家中。該事件在美國華人社區引起熱議。張薰老人的故事,被海內外輿論形容為一場「遺棄悲劇」。

不過,「上海觀察」15日報導,張薰在12日接到外孫女打來的電話道歉後,十分堅定。她開始告訴身邊人:「我脾氣也犟,國外住不慣,分手是早晚的事。」為保護女兒,老人至今仍不願透露女兒的姓名和其它信息,並堅稱她和亞特蘭大的親人是「和平分手」。

而一位和張薰女兒同校畢業的美籍華人在微信公號「海客範」寫下「嫁了洋老公還養爸媽不?」的評論說:「如果我父母要求過來跟我長住,我估計會被逼瘋,這不是贍不贍養的問題,而是可見的魚死網破。」

由於文中提出「把父母留在國內」的主張,這位名校畢業生也受到無數網友的攻擊。

有報導指,在北京,有不少這樣的特殊「空巢老人」。子女出國定居,他們留在故土。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並非出於子女「遺棄」,而是養老的「主動選擇」。

澳洲華人:跨國婚姻屢遇贍養問題

亞特蘭大華人被懷疑遺棄81歲老母,遭輿論譴責。不過自小生活在澳洲華人社區的雪梨大學博士「小朵冷靜」在微博中指出:其實這不是個案。在雪梨的華人社區,這些遭子女嫌棄的華裔老人是一個沉默的群體。

據報導,小朵的母親在教會的華人社團做義工。這裡已成為不少隨子女來海外養老的中國老人唯一的「避風港」。

傅博永遠記得,不懂一句中文的女婿在白紙上畫圖示意,「今天晚上我下班回來之前,請你搬離這個房子」。

傅博在老伴去世後,女兒邀她來雪梨照顧第三代。僅四個月,就爆發了數次家庭紛爭。紛爭,從食物開始。傅博買了臘肉、咸鴨蛋,想要「換個口味」。女兒質問:「為什麼要買這種垃圾給孩子吃?你為什麼不能像local(當地人)那樣吃潔淨的東西?」

在這個家庭,許多從中國進口的食物,彷彿都不合時宜。在傅博的記憶裡,那幾個月,唯一讓全家都滿意的事,就是把家門前的野蘋果摘下做成蘋果派。

遭到女婿暗示性威脅後,她匆匆收拾行李向華人社工求助。不會說英語的她,在華人幫助下辦完所有手續,迅速回國。歸國之後,深居簡出。

來自吉林的陳煥夫婦,兩年前他們賣掉國內的房子,帶著大半輩子的積蓄投靠獨生女兒,然後花了300多萬元澳幣買下澳洲別墅。應女兒、女婿的要求,別墅寫上小夫妻的名字。可後來,他們到雪梨後疲於照料外孫,毫無機會住進別墅。再往後,他們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被「請」回國內。

在小朵看來,回國似乎並非華人老人最不幸的歸宿,受難的反倒是那些最終留下的。她說,「我觀察到中國人組建跨國婚姻家庭的,遇到代際贍養問題,幾乎都不樂觀。而夫妻雙方都為華人的,矛盾會緩和很多,因為都認同婚後大家庭的概念。」小朵已見過身邊幾十個案例。

最讓小朵覺得心痛的,是中國老人在海外遇到危機時,一般會因害怕家醜外揚而選擇沉默。

專家:華裔老人隨子女養老 經濟須獨立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一副主任表示,對於在海外跟隨子女生活的老人,她建議,最要緊的是保持經濟獨立;同時和社區同類老人建立聯繫,即使語言不通,也必須尋找到相當於中國鄰居這一角色的人交流。

她表示,海外養老之辯的本質在於:中國老年人「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和社會現實之間產生的不對等性,老人把一輩子積攢的所有資源以及心力都交付給子女,然而正是這種全盤託付,造成兩代人之間的倫理問題。



責任編輯:楚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