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調控樓市、抑制泡沫、控制債務、推進改革,中國決策層面臨多重挑戰。(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1月6日訊】中國最近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被認為釋放了政策轉向信號,但面對債務膨脹和房地產市場怪象,明年經濟增長目標怎麼定仍在爭論。
究竟應該保持今年的水平,還是把下限壓低到6%,以此為推動結構性改革、削減過剩產能、調整債務結構等艱難任務提供更大空間?
許多觀察人士和經濟顧問預計明年的增長目標將定在今年的水平,或者措辭上較靈活,變成「6.5%左右」。普遍認為要實現2010-2020年期間GDP和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經濟每年增長必須在6.5%以上。
但希望下調目標的聲音也在增大。
路透社引述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決策圈內人士說,「如果明年繼續保持6.5-7%的增長目標,那就在老路上走得太遠了。」
走鋼絲
普華永道中國/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張鑒鈞對BBC表示,今年有望保持6.7%左右的增長,但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明年要維持這個速度較困難。
保持6%以上的增長也可以實現,但需要政府「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和基建項目投資,努力提高有效率的投資,以及在教育、養老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同時保證房地產市場不出現大的波動」。
「但是,如果供給側改革所涉及的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無效投資的擴大無異於飲鳩止渴,只會加劇產能過剩和壞賬增加,最終對中國未來的長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他說。
去產能和國企改革推進艱難,圖為中國網路宣傳供給測改革的圖片。(網路圖片)
所以需要兩方面同時推進,而這麼做的困難很大。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瀋建光在新浪網專欄撰文,列出他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五大矛盾,包括:
1)房地產政策調整和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矛盾,2)萬億新增貸款和區槓桿目標的矛盾,3)資產價格與匯率走勢的矛盾,4)生產品價格、房價上漲與通脹預期的矛盾,5)大宗商品價格攀升與去產能的矛盾。
中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從十年前的150%竄升到了250%。包括國際清算銀行在內的國際機構和國內外許多經濟學家都發出警告,今後幾年爆發銀行業危機的風險很大。
越拖越難
不少為決策層提供諮詢和建議的專家學者認為,保證6.5%以上的增長可能不太現實,因為它要求經濟刺激的支撐,而刺激措施或許將使目前的債務和房市泡沫險像惡化。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不久前撰文指出,今年三四季度中國經濟企穩主要依賴房地產和基建投資,但這兩個「動力」很難持續。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明年二季度將開始顯現,而基建投資的拉動效應也會重新減弱。
如果美國12月加息導致全球經濟再度劇烈震盪,中國經濟難免受衝擊,而屆時很難再用放鬆房地產調控、加大基建投資等政策工具。
章俊認為,制定經濟增長目標時如能把區間的下限下調至6%的話,可以顯著減輕穩增長壓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進結構性改革方面,這將有利於中國經濟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這個觀點在經濟學界有較多共鳴。
路透社引述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顧問說,現在應該把更多力量放在推進結構性改革上,否則所有最棘手的問題都拖到最後一年,就太晚了。
擠泡沫?
專家預計中國股市、債市監管趨嚴。(網路圖片)
今年10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業界對此的解讀是,央行切換貨幣政策重心,由「穩增長」轉向「抑制泡沫」,預示監管趨嚴。而穩增長則要通過財政政策和供應側結構性改革來實現。
按照中國慣例,每年秋冬季節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工作,分析局勢,展望未來並制定來年經濟發展計畫。這個會議被視為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次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