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洪武朱元璋像。(網路圖片)
明朝洪武元年,有一位姓丁的書生從江西南昌府遷到鄧州市城內,在文廟後邊置了一處莊園。以後世世代代,子孫繁衍成一個大村莊,因為都是丁姓,人稱大丁營。村裡人為了防止匪患騷擾,又修筑了寨牆,因緊鄰湍河北岸,名曰湍陽寨。鄧州的老百姓說:丁家沾了好地氣,日後要出大人物呢!果不其然,大約在六世以後,出了一位娘娘,丁家自此成為皇親國戚,丁娘娘的身世也在民間傳為美談。
丁娘娘大丁營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村裡人男耕女織,一派祥和的景象。村裡有富人,也有窮人。要說最苦的還數丁大妮,她父母雙亡,八九歲就跟著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命她拾柴燒火,洗碗洗衣,稍不順心,非打即罵。大妮不僅命苦,而且模樣長得也非常醜陋,頭上長滿疥瘡,又害過天花,落了一臉麻子。長到十七八歲時,已成為姑娘群中的大能人了,哥嫂對她仍是冷眼相待,但她從不計較,反倒十分樂觀,終日哼著自編的歌曲:「柳葉黃、柳葉青,朝廷選我當正宮……」好話重三遍,雞狗不耐煩,她那厲害嫂子更是聽不進去,指著她的鼻子罵:「就你這又禿又麻的醜八怪,朝廷要是選你當娘娘,除非是石頭髮芽驢扎角,太陽西邊出來東邊落。」
且說這一年皇帝宣旨,派兩位欽差到民間選妃。事前由高僧指點,一是選美的方位在京城西南,不拘千里;二是不講模樣講天象。選妃這一家房頂上必須是「活獸點頭」,門前必須有「金龍擺尾」。二位欽差領旨後按高僧指點的方位到民間走訪,當他們到達鄧州後,拿出地圖觀看路線時,一眼便看出湍陽寨風水不凡,離城又近,就決定到湍陽寨察看一番。他們進了東寨門,走到村中時,飢渴難耐,打算向村民找杯茶喝,正想進門喊人時又停住了,只見這家連房門都沒有,門前掛著一條麥秸織的爛蒿席,風一刮,稀裡嘩啦地亂擺動。兩位大臣不禁心裏一動,這莫非是「金龍擺尾」?可這間爛草房裡能藏住貴人嗎?再用心一看,就看出學問來了:正好丁大妮家一對老公雞在叼仗,從地上叼到牆上,從牆上叼到房頂上,幾百個回合,不分勝敗。時值中午,兩隻叼仗的老公雞都累了,一頭一個臥在房脊上,張著嘴,點著頭。兩位欽差大臣見狀,不禁合掌大笑,這不是活獸嗎?有了「活獸點頭」,有了「金龍擺尾」,又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謝天謝地,真是不虛此行。欽差大臣讓人找到村裡管事人,說明來意,眾人不勝歡喜,只是擔心大妮相貌醜陋。兩位欽差說:「這是天意,不管她是禿子、麻子,我們都要把她帶回去向皇上覆命。」於是,眾人趕忙幫大妮梳洗打扮。不料,頭臉一洗,脫下一個又厚又大的殼子,禿痂子、麻點子不見了,露出了烏黑油亮的秀髮和白裡透紅的臉蛋,完全一副窈窕淑女的模樣。一時間整個湍陽寨像鍋滾了一般,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兩欽差命大妮上馬,她的惡嫂嫂此時跑前跑後對大妮百般恭維。大妮不屑一顧,呸!一口唾沫吐在地上,活生生的是顆金豆子,她嫂子趕忙趴在地上去撿,大妮一腳蹬在她的背上,愉快地上了馬。
欽差大臣帶著丁娘娘,趕赴京城。大妮進京後,被封為唐敬王妃。她不忘家鄉,為解決老百姓渡河之苦,就說服唐王在河上修了兩座橋,一座是半店的唐王橋,一座是城西的得子橋。因丁娘娘在此居住,親自監理修橋事宜,在此又生一皇子,橋修好後才渡橋回京,故稱得子橋。這兩座橋至今依然完好無損。後來丁娘娘的兒子繼承皇位,但不幸早逝,後娘娘三歲的孫子登基,擁為皇帝,丁娘娘垂簾聽政,成就了一番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