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涼爽,物景亦引人感觸良多。(圖片來源:Pexels)
「春去葦葉青,秋來蘆花白。」秋天裡風高氣爽,高高的蘆葦葉子和穗子開始泛白、乾枯,而蘆花則開始怒放。
蒹葭蒼蒼
一眼望去,千朵萬朵蘆花隨風輕搖,如千萬隻展翅的白鴿,又如無數飛馳的白狐的尾巴,最後湧起浪花,一波一波地滾向天際。
大片大片潔白的蘆花在秋風中翩翩起舞,交織成密密的一層層,一團團,像花絮,如霜勝雪,遠遠望去,猶如隆冬的雪花,落在田野裡、房屋上,景象美極了。
秋天的蘆花在空中飛舞,飄呀,飛呀,自由自在;累了,倦了,落下了,又無聲無息。
蘆花潔白美麗,清雅飄逸,蘆葦隨風蕭蕭,有超塵脫俗的韻味,它使得周圍的秋草全成了陪襯,成了俗物。
在《詩經》裡蘆葦叫做「蒹葭」,一個很拗口但是很詩意的名字。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數千年前的一個深秋,河中蘆葦莽莽蒼蒼,河岸上嚴霜鋪地,和河中蘆花相互輝映。
在這清秋的早晨,河岸邊一個少年獨自徘徊,他的神情像秋霜一樣峻潔高冷,他的舉止像蘆花一樣瀟灑優雅。
少年不時眺望河的對岸,原來他是思念他的心上人,思念總是讓人甜蜜也憂傷!
少年想逆流而上,又想順流而下,去尋找心上人的居處,但是路途遙遠又有險阻,而心上人的行蹤又是那樣的漂泊不定。
《蒹葭》這首詩寫的是一種思慕想念的感情,朦朧含蓄,不易索解,但是纏綿動人,直擊人心中柔軟的那一部分。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古今人心本無不同,幾千年過去了,還是一樣的「蒹葭蒼蒼」,一樣的對「秋水伊人」的想念,還是一樣的美麗與哀愁!
秋風落葉
秋夜總引發人愁思連連。(圖片來源:Pexels)
秋風掃落葉,落葉伴秋風。秋風落葉帶來濃郁的美麗秋色,也不可避免地給人帶來傷感和哀愁,「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天的盛景是如此短暫,草木迫不及待地凋零,繁華落盡,華筵已散,秋風吹走的不只是落葉,還有流年。
戰國宋玉在《九辯》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是無情的象徵,秋風掠過,萬物蕭條,花草盡衰,悲涼哀愁之至。《九辯》由此被稱為「悲秋」之祖。
其實在宋玉之前的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早已經常使用秋風落葉來表達他心目中的美麗與哀愁。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湘夫人》這首詩寫湘君對湘夫人的情愛思念,湘君是湘水男神,湘夫人是湘水女神,這是神靈之愛。
湘君佇立岸邊,遙想湘夫人降臨在北邊水灘的情景。可是只見秋風徐至,洞庭波動,落葉飄零,涼風襲人,不見湘夫人的蹤影,真是望眼欲穿,愁思無限。
湘君登上白薠四處張望,期待著黃昏的約會,在秋風蕭瑟中,對湘夫人的思念如那層層疊疊的落葉,越來越厚積,越來越深沉。
也許真的是「相見不如懷念」,神靈也不能例外。
「黃葉舞秋風,伴奏的是四野秋蟲。粉臉蘆花白,櫻唇楓血紅,自然的節奏,美麗的旋律,異曲同工。」
這是民國時期有「金嗓子」之稱的周璿唱過的一首《黃葉舞秋風》,和她唱的歌一樣,周璿也是一個有著「美麗與哀愁」的奇女子。
總有那麼一些從時間深處走來的常讀常新的古典詩詞,總有那麼幾首老歌,會讓人想到某些記憶深處的東西,比如溫暖與感恩,比如隱隱約約的小曖昧,比如美麗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