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9月18日訊】「過度的流動性正在追逐有限的、被認為具有較好收益率和安全性的支撐,這樣就導致我們目前對支撐的選擇出現了一種偏向性發展,所以投資第一選擇的是房地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表示。
樓市泡沫在越吹越大,監管部門一再警示,但資金還在蜂擁而入。9月14日,央行發布的8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稱,上月人民幣貸款增長9487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長5286億元,佔比55.72%,成為信貸增長主力。
當天人民大學發布的報告亦顯示,在2016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5萬億中,有至少2.3萬億投向了購房貸款(接近2015年全年的水平),佔新增人民幣貸款的31%,加上1.1萬億投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貸款,合計至少有46%的貸款投向了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市場交易的火爆,導致家庭部門的定期存款轉化為房地產商的活期存款。」報告稱。
2015年7月-2016年7月貨幣存量變化及同比增長率變化(萬億,%)(網路圖片)
劉元春領銜的團隊研究發現,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M2新增13.8萬億,同比增長率下降3.1個百分點;M1新增9.0萬億,增速上升18.8個百分點,由此形成的M1和M2增速剪刀差接近22個百分點。在貨幣的各組成部分中,活期存款新增8.6萬億,佔新增M1的95%,同比增速上升21.7個百分點。M2中准貨幣新增4.9萬億,同比增速下滑11個百分點;其中單位定期存款新增0.9萬億,同比增速下降8.5個百分點;個人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新增4.7萬億,同比增速上升0.4個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注意到,居民的儲蓄存款儘管增長率跟M2增長率比較一致,但卻遠遠比不上M1的增長率,企業的定期存款還在下降,並沒有與居民存款同步增長,這一切都能要房貸上揭開。
「居民的房貸沒有成為居民自己的存款,居民把房貸給了開發公司買了房子,買房之後這筆錢就不是居民的了,這是形成M1和M2剪刀差的原因。」姚枝仲說。
姚枝仲認為,中國的貨幣擴張很大一部分還是輸送給了房地產業,通過居民的貸款支撐起了房價的上漲,並沒有更多地對製造業的其他行業進行支持,這個邏輯從數據上還是能看出來的。
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復甦,資金「脫實向虛」的情況在2016年不僅沒有減輕,反而進一步惡化。
報告指出,全社會新增融資中很大比例進入房地產開發,其他行業活動的新融資規模相對有限。2016年1-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源與社會融資總額的比值達到78%,高於歷年同期的水平。此外M1和M2增速「剪刀差」持續擴大一定程度上從貨幣供給的角度反映了資金「脫實向虛」情況的惡化。
華夏時報記者發現,多家銀行高管在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公開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個人房貸的信貸投入。
「目前的房價其實是政策性的,就是放鬆了對房貸的限制,進而導致了房地產的開發投資增長,這是一個鏈條,其實這裡面是有風險的,高房價在還沒有明顯回落的情況下,又出現進一步的上升,這是一個泡沫的過程。」姚枝仲稱。
報告警示:加劇資金「脫實向虛」是本輪房地產復甦的又一重要風險,可能會加劇總體經濟下行壓力。
「房地產市場在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博弈之間被架空了,房地產政策如果不能尋找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益相契合的政策方案,很難有所作為,起到真正的作用,要麼就是全面管死,要麼就是泡沫繼續上揚,這兩種現象是很恐怖的。」劉元春毫不諱言。
在9月14日召開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月度數據分析會上,劉元春認為,下一步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很有可能在土地市場的調控上做文章,達成地方和中央利益的契合,達成去槓桿和穩增長之間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