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8月28日訊】今天,很多人會對一些社會行為很鬱悶,貧賤時,崇洋媚外,當順從的奴才,所謂「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就是最生動的寫照;稍有得志時,趾高氣揚,將別人不放在眼裡。經濟僅僅發展了幾十年,人均生活水平還不如南美的智利,相距日韓更是甚遠。但看看網上,「滅了日本、教訓韓國」等言辭鋪天蓋地,甚至「美利堅都是小菜一碟」,驕狂的不可一世。
中國民族的種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中國的危機到底是什麼危機?是人種危機。今日就帶領大家,尋尋中華民族真正的種,不說那些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莊子等人的哲學思想和辯證史觀,也不說鬼谷子、孫子的軍事思想,只看一些具體事件。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齊王叫齊後莊公(?—公元前548年),姜姓,呂氏,名光,是姜子牙的後裔,齊靈公之子,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48年在位。齊後莊公本為齊靈公的太子,但齊靈公為了改立寵姬所生的公子牙,就派他到即墨去站崗放哨,趁機改立公子牙為太子。後來齊靈公病重,大夫崔杼、慶封等人從即墨將他迎回,殺死公子牙母子,齊靈公聞變之後,吐血而亡。太子光即位,就是這位齊後莊公。
按說,崔杼對齊後莊公有迎駕之功,也算功臣。可是,齊後莊公犯了毛病,這個毛病是心病,喜歡上了崔杼的老婆,兩個人開始私通。崔杼知道後,自然是怒火中燒,便設計殺了莊公,立莊公的異母弟杵臼為君,也就是景公,崔杼也自封為相國,飛揚跋扈、專斷朝政。但他對弒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別是擔心被史官記錄在史冊上,留下千古罵名。由此看來,這位崔杼先生比今天的一些人還強得多,至少還擔心遺臭萬年。於是,他將專管記載歷史的史官太史伯找來,說道:「昏君已死,你就寫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說的意思寫,我一定厚待於你,如若不然,可別怪我不客氣!」太史伯抬頭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簡,提筆而書,寫到:「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然後,將竹簡遞給崔杼。崔杼接過竹簡一看,勃然大怒,揮劍殺了太史伯。按當時的慣例,史官是世襲的,兄終弟及,於是,崔杼又召來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說道:「你哥哥不聽我的命令,我已處決了他,今後由你來接任太史之職。你就寫莊公是病死的,不然,他就是你的下場。」只見太史仲冷靜地攤開竹簡,提筆寫道「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更加怒不可遏,又拔劍殺了太史仲。接著,他又將太史伯的三弟太史叔召來,說:「你兩個哥哥都已經死了,難道你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如果改變寫法,還能有一條活路。」但太史叔平靜的回答:「按照事實秉筆直書,是史家的天職。與其失職,還不如去死。」結果還是在竹簡上照直而書。崔杼被氣得七竅生煙,把太史叔碎屍萬段。然後,令老四太史季補缺,續寫史實。太史季寫完之後,把竹簡遞給崔杼。崔杼一看,依舊是那幾個字,但他再也沒膽量繼續殺人了,嘆息一聲,讓太史季退下。
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說太史兄弟皆被殺害,抱著竹簡急匆匆趕來,要前仆後繼,接替太史兄弟將崔杼的罪狀記載史冊,見太史季已經據實記載,才放心返回去。
於是,齊國的史書上便留下了這樣的話:「周靈王二十四年,齊莊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弒齊莊公光於其府……」。讓後代的人們得以知道真正的歷史事實。
按說,史官不過是一介書生,崔杼卻領教了書生的強悍和大義凜然,所以,或許我們可以懷疑唐朝之後的史書所記載的事件是否屬實,但對於唐朝以前的史書只有尊重,因為記載那些歷史事件的都是真正的中華先祖中的精英——雖然他們只是書生。
太史伯兄弟是發生在中國東邊齊國的事情,再讓我們到北邊的燕趙之地去看一看真正的燕趙之士是什麼樣子。
田光(?∼公元前227)出生在戰國時期,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素稱燕國勇士。由於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混亂不堪,田光不肯做官,一直行俠仗義。晚年留居燕都附近(今河北徐水),與荊軻交往極為投機。
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兵屯燕界,燕太子丹震懼,邀田光謀刺秦王,田光因自己已經年邁,向太子丹推薦荊軻,太子丹同意。與田光分別時,太子丹囑咐田光說:「所言(指謀刺秦王)國之大事,願先生勿泄也!」
田光急忙找到荊軻,將自己舉薦之事告訴了荊軻,荊軻答應。但田光嘆息說:「我聽說,年長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讓別人懷疑他。如今太子告誡我說:‘所說的,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這是太子懷疑我。一個人行事卻讓別人懷疑他,他就不算是有節操、講義氣的人。」同時,田光還激勵荊軻,說:「希望你立即去見太子,就說我已經死了,表明我不會泄露機密。」然後,毅然拔劍自刎。
太子丹聞之跪拜哀泣。
田光以身取義。
荊軻行刺秦王,無論能否成功,他都必死無疑。所以,知道的人都穿戴著白帽(知道荊軻必死)為荊軻送行,行至易水岸邊,餞行之後準備上路。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著拍節唱歌,發出蒼涼淒惋的聲調,送行的人都流淚哭泣,荊軻一邊向前走一邊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又發出慷慨激昂的聲調,送行的人們怒目圓睜,頭髮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荊軻上車走了,始終頭也不回,慷慨赴死。
荊軻墓聯書寫到:「身入狼邦,壯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國,蕭寒易水古今流。」
2000多年後的人們,如果來到易水河邊,依稀可聽到荊軻的歌聲,這是中華勇士的千古絕唱。
田光、荊軻就是真正的燕趙之士,俠士被疑慮,就是俠士的屈辱,要用生命來洗去。荊軻為了燕國可以慷慨赴死。
然後,讓我們離開北邊,來到南方的楚國。
項燕(?-前223)是楚國下相人(今江蘇省宿遷宿城區),戰國末年楚國名將,抗秦名將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
項家在楚國,世代為將。韓、魏、趙、燕被秦國滅掉之後,東方只剩下楚國和齊國,齊國一味向秦國討好,簌簌發抖,楚國就成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後障礙,而這個障礙的中堅就是項燕。公元前225年,秦王派有名的少壯派將軍李信伐楚,而副將就是後來的名將蒙恬。李信和蒙恬率領二十萬秦兵,分兩路殺入楚境。很快,他們接連擊敗楚軍,攻佔了平輿等重鎮,楚地人心惶惶。項燕臨危受命,統率大軍抗秦。他敏銳地發現了秦軍的致命弱點:李信蒙恬,都是年少輕狂,率領的軍隊只有二十萬,根本無法佔領廣袤的楚國領土。只要等他們銳氣耗盡,然後掩擊,就能得勝。於是,項燕一面調集大軍做好戰備,一面令前線各城堅壁清野,不許出戰。李信深入楚國,轉戰多時,雖然勝多敗少,但也漸漸兵力疲憊。於是,他想掉頭撤退,與蒙恬匯合後,短暫休整,再做打算。項燕等的就是這一刻,他立即率領大軍,勇猛追擊!李信大敗,十多萬秦兵,損失半數以上,李信在蒙恬的接應下僥倖逃脫回國。
這是戰國時期,楚國唯一一次大敗秦軍。
公元前224年,秦王把傾國的兵馬60萬撥給王翦,再次伐楚,王翦在平輿一帶紮下大營。
王翦是戰國名將,名將出手自然不凡,面對士氣正旺的楚軍,下令堅守壁壘,不許出戰!項燕雖想發起攻擊,但面對60萬高挂免戰牌的龐大兵團,徒喚奈何。
雙方僵持了近一年的時間,秦軍在楚地,遠離家鄉,自然不會潰散;而楚軍就在家鄉,軍心開始動搖,數十萬楚軍開始竊竊私語。項燕只能下令向東撤退,準備到後方休整,然後再戰。王翦等的也是這一刻,下令全軍出擊,楚軍大敗,項燕被殺。
楚國滅亡了,但楚國數百年間遭受秦國的侵凌,在同樣彪悍的楚民族心中,血淋淋的誓言被項燕喊了出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項燕的兒子項梁、孫子項羽,最終埋葬了秦王朝。
楚人、秦人的彪悍與不屈,絕不遜色於今天的大和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甚至猶有過之。
然後,再讓我們將時光向後推移1500餘年,來到南宋最後一戰。
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範率軍攻至崖門,元軍陸續抵達崖山,對南宋軍隊形成三麵包圍之勢,這就是崖山海戰。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戰結束,大宋王朝宣告滅亡。南宋皇帝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自盡。戰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楊淑妃)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以圖後舉,但楊太后聽聞宋帝趙昺的死訊後,亦赴海自殺。楊太后跳海,將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民族的氣節也徹底帶走了。
崖山之戰後,漢族整體被奴役,漢文明的發展與傳承受到史無前例的打擊和破壞。 宋朝是中華歷史上最接近現代管理的朝代,也是中華文化巔峰的時代,這些都隨著宋的滅亡而凋殘。宋以後,自信、開放、寬容的民族不見了,日本史學界有一種說法,認為宋朝以後的明清朝代不再是華夏文明之正朔,乃至認為日本才繼承了華夏文化的正統,這些日本人的說法這裡不做評論,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觸。
漢文明在宋朝時期,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頑強的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南宋獨立支撐數十年。數十年的抗元鬥爭,最可怕的不是宋朝滅亡,而是消耗掉了漢民族最精英的人群,崖山之後宋朝的戶籍簿上3/4的漢人都被屠殺,可以肯定,被屠殺的都屬於堅貞不屈、具有民族氣節的漢人,是民族之魂,其它社會精英要麼隱居海外,要麼投海自盡。有血性、有骨氣、有膽量的人們都被大面積消滅或出走海外,這才是一個民族真正的悲哀,中國的脊樑已被打斷,中華精神已近滅絕。
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苟且。漢文明的綱紀、倫常、道德標準被打破了,金錢和暴力成為社會大眾的追求。而經歷元朝殘暴統治之後,整個中國社會不斷走向流氓化,只有拳頭和金錢,沒有文化……
今天,中華民族、漢族、傳統文化等,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詞彙,也以此自我標榜,沾沾自喜。但是,對照一下齊國的史官、燕趙的義士、楚人的不屈、秦人的彪悍,漢民族的自信、開放、寬容與大度,當代社會又繼承了多少?
中華不需要任何東西,唯一需要找回先祖的種,找回春秋戰國時期偉大而富有哲學的文化,世界上哪個民族敢於正視中華?那時,周邊國家將再次自認番邦!而稍有得志便驕狂,稍有挫折就自卑,不過是奴性本色的顯露而已,因為奴性深重。所以,就會自己人不斷盤剝自己人,就會有滿清的閉關鎖國和文字獄,等級成為社會打不破的囚籠,貪污納賄永無禁絕,不斷走向墮落。
反省吧。
奧運會熱熱鬧鬧地過去了。對於金牌多少,本不必關心,因為舉國體制和他國體制不同,起跑線不同,沒有多少比較的意義,所以,也就懶得關心。可是,有一個人身上最終還是閃出了中華的光芒,那就是郎平。這種光芒並不是因為女排的奧運冠軍,也不是因為聚光燈的籠罩。
在郎平作為運動員奪取世界冠軍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排隊員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代表的是女排精神,退役後可以輕而易舉地當高官。也因此,郎平的隊友基本都成了高官,只有郎平退役後放棄了送到手上的高官厚祿,獨自背包去美國,走窮學生的道路。有文章談到,郎平曾說:自己不想當官,因為不會說假話(大意如此)。這讓咱猛然想起齊國的太史史官:既然當了官,就不能說(寫)假話。雖然郎平和太史史官表達的順序不同,內在的含義一樣。還有,前幾天同學發來了一段有關郎平的文字:女兒三歲的時候,郎平與白帆離婚,直到現在她也沒有明確說過是為什麼。有一次被問到了,他說:「這個問題我不想多說,因為我有很多渠道發聲,但他(白帆)沒有。所以,我不管說什麼都對他不公平。」
真要為這句話讚美,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在郎平身上,即展示了自立、自強、自信,同時,對人時刻公平、公正,展示著自己的寬容與大度,而近似齊國史官的做法,又顯示出對信仰的堅守!
郎平在對這個社會說,這才是中華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