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江山劉伯溫(圖)



劉伯溫畫像。(網路圖片)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劉基好學敏求,聰慧過人,由父親啟蒙識字,十分好學。閱讀速度極快,據說「讀書能一目十行」。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歲的劉基入郡庠(即府學)讀書。他從師習春秋經。這是一部隱晦奧澀、言簡義深的儒家經典,很難讀懂,尤其初學童生一般只是捧書誦讀,不解其意。劉基卻不同,他不僅默讀兩遍便能背誦如流,而且還能根據文義,發微闡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師見此大為驚訝,以為他曾經讀過,便又試了其他幾段文字,劉基都能過目而識其要。老師十分佩服,暗中稱道「真是奇才,將來一定不是個平常之輩!」一部春秋經,劉基沒花多少工夫就學完了。泰定四年(1327年),劉基十七歲,他離開府學,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程朱理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鄭復初在一次拜訪中對劉基的父親讚揚說:「您的祖先積德深厚,庇陰了後代子孫;這個孩子如此出眾,將來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門楣。」劉基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訪程朱理學故里──徽州,得知歙縣南鄉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書》,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擱船尖),原來這裡隱藏了一個完整的明教社會,不僅找到了《奇門遁甲》而且還結識了一大批明教聖者,劉基的虛心好學和出眾才智,使他在這裡學就和掌握了豐富的奇門斗數知識,回家後就在家鄉出了名,大家都說他有魏徵(唐)、諸葛孔明(三國·蜀)之才。元統元年(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從此他便步入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

十四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正是元王朝政權逐漸走向全面崩潰的時期。元王朝建立半個世紀以來,用極端野蠻落後的方式統治中國,對廣大人民進行了無情的屠殺與殘酷的剝削,人民再也無法生活下去了,於是中國大地上到處出現了農民起義與暴動,元王朝岌岌可危。一面是貪婪昏憒、醉生夢死;一面是水深火熱、揭竿而起。在這樣的情勢下,劉基步入宦途,就迫使他要麼與元朝統治階級合作,沆瀣一氣,最後同歸於盡;要麼反其道而行之,站在人民一邊,共同埋葬貪婪殘暴的王朝。作為一個崇尚氣節和有正義感的知識份子,劉基選擇了後者,儘管那裡佈滿了荊棘。仕途坎坷蟄居隱退劉基考中進士後,在家閑居3年。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作為天子門生,他還是無限感激元朝皇帝賜給他這一施展才華的機會,以實現自幼立下的宏圖大志。所以,他一出仕就抱定要用自己的全部的才華和忠誠,去幹—番大事業。縣丞雖然是個輔佐縣令的小官。劉基並沒有因為位卑職微而敷衍塞責,他勤於職守,執法嚴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績。他深入鄉間,體察民情,發現高安縣一些豪紳地主勾結貪官污吏,無法無天,騙人錢財,奪人妻女,殺人害命無惡不作。劉基傾聽百姓的哭訴後,義憤填膺,決心為民除害。經過明察暗訪,掌握了真憑實據後,對幾個劣亦昭著的豪強惡霸,堅決予以嚴懲,並對縣衙內貪贓枉法的官吏也進行了整治,高安縣的社會風氣很快就有了好轉。劉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贏得了百姓的讚譽。

在任官的五年內,處理地方事務的原則是「嚴而有惠愛」,能體恤民情,但不寬宥違法的行為;對於發姦摘伏,更是不避強權。因此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但因為他的正直,地方豪紳對他恨之入骨,總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長官及部屬信任他的為人,才免於禍患。

辭官後,劉基返回青田,1343年(至正三年),朝廷徵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後來因檢舉監察御史職,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還給他許多責難,他只好上書辭職,任期約一年。

蟄居隱退

1346年(至正六年),劉基接受好友歐陽蘇的邀請,與歐陽蘇一同來到丹徒,在距歐陽蘇家附近的蛟溪書屋住下,過了一段半隱居的生活。以教授村裡中的子弟讀書來維持生活,偶爾和月忽難、陶凱等好友時相往還。

1348年(至正八年),劉基結束在丹徒約兩年的半隱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來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即劉璉。在杭州的四年當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時相往來,也和劉顯仁、鄭士亭、熊文彥、月忽難等文士詩文相和。1352年(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壽輝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劉基便帶著家人回到故鄉。回到故鄉不久,朝廷來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主要任務是幫助當地政府平定浙東一帶的盜賊,特別以方國珍為對象。

助明開國

1360年(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任謀臣,展現一個非常成功的兵法家的才能。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並建議朱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並得以實現。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1370年(明洪武三年),為嘉勉劉基的功榮,授命劉基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本想封劉基為丞相,但劉基一再推脫,只好作罷。這並不是劉基的客氣,而是他明白自己的正直會遭到其他為官者的排擠。因此申請還鄉。朱元璋授命他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並封為誠意伯。劉基的功勞對於明朝來說可以說是最大的,但每年俸祿只有二百四十石。

即帝位後的朱元璋,心態開始發生變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本來第一個要收拾的是獨攬大權的丞相李善長,因為李嫉恨劉伯溫,朱元璋就選擇劉伯溫充當殺手。「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明史列傳16》)儘管劉伯溫說得都是大道理,不過他心裏應該明白,讓他出來收拾李善長,既是利用,也是試探他的忠誠度。他一旦受命或可減輕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則齒寒,此例一開,以後朱元璋對待開國功臣元老就會換另外一副面孔,此等不義之舉,按劉伯溫的個性是絕不可為的。正因為如此,第二年他就請退,告老還鄉了。

晚年生活

1375年(洪武八年),劉基雖然不良於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員一樣,參加元旦的早朝,隨後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這雖屬於歌功頒德的應酬文字,但詩中仍可以看見劉基的心情。據說正月中旬,宋濂的門人劉剛來到劉基的住處,商請劉伯溫將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擇取精華部分編輯成書,以便誦讀,也請劉基為新書寫一篇序文。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儘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後於農曆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朝廷贈他為太師,謚號文成。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討論劉基的功績,並決議劉伯溫應該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太廟。

歷史上真實的劉基並非神仙,不過按今天的頭銜,可算是哲學家、謀略家、文學家、軍事理論家、易學家、天文學家等,其著述也廣泛涉及到了這些方面,「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明史點·列傳十六》),其《郁離子》想像詭異,寓意深遠,有如《莊子》,《百戰奇略》更是兵書寶典(後人對是否伯溫所作尚有爭議),天文曆數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觀象玩佔》傳世,此外還著有曆書《玉洞金書》一卷,《注靈棋經》二卷,《解皇極經世稽覽圖》十八卷。頗為奇特的是,和羽扇綸巾、談笑自若的傳統學士名臣儒雅瀟灑的形象不同,劉伯溫身著布衣,威猛剛烈,「虯髯,貌修偉,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全然一副梁山好漢的模樣。



責任編輯:潤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