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中國經濟九大「痛點」(下)


【看中國2016年07月24日訊】(續前文)

六、借了太多錢的國家

在低端製造業擴張的早期和中期,國家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要擴展低端製造業的生產規模,需要建更多的工廠,更多的生線線,更多的公路,鐵路……而這,不僅僅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還需要大量的錢。與此同時,國家的管理者發現了一件事,低端製造業是賺錢的,是能夠解決就業的,只要投錢(包括直接投錢和間接投錢)給他們,去扶持這些產業的發展,就能夠獲得回報,促使國家更快的發展。管理者同時還發現,投更多的錢,經濟就發展得更快,投的錢少了,就沒有錢去擴張低端製造業,經濟發展就會慢下來,就業就不能充分解決。

但這時候,國家也很窮,國家的手中也沒有錢,龐大的低端製造業還處於發展的早期和中期,不能給國家帶來足夠的收入,怎麼辦?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國家管理者想了一個辦法——借錢。

理論上來說,這種做法並沒有什麼錯誤,在經濟起步之時,借錢確實是促進經濟騰飛的好辦法,擴張的低端製造業在當時還有很高的利潤,有足夠的能力來償還國家借的錢。問題產生在後面。

注意,這裡說的國家借錢支持企業發展,包括間接和直接兩種方式,而且以間接為主。間接主要是指借錢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低端製造業生產提供環境……直接就不用說了,由銀行給企業提供貸款。

好了,我們說了,國家自己的錢也是借來的,我們先看看國家是怎麼借的。

國家借錢的辦法很簡單——印鈔票。通過大量的印鈔,大量的資金投入,經濟迅速騰飛,因此也就有了三十年經濟發展奇蹟。但是,有一個問題,企業向銀行借錢要付利息,國家借錢其實也要付息,這個利息就是通貨膨脹。

印了更多的鈔票,當然就會通貨膨脹,物價就會暴漲,這個道理,小學生都明白。所以,從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物價就一直是漲漲漲漲……瘋狂地上漲。90年代初期到達頂峰,92年的物價簡直就是一天一個樣。

終於有一天,決策者發現要還的利息太高了,不行了。於是,決策者決定減少印錢,以減少利息負擔。與此同時,低端製造業已經結束瘋狂擴張早期和中期,不需要這麼多錢來支持擴張了,而且,高度發展的低端製造業和由此帶動的周邊產業給國家財政提供了足夠多的錢,國家開始有錢了,情況似乎一片大好。只要將以前還的利息慢慢付清,前途就是一片光明瞭。

時間到了2007年,那一年的年末,財經工作會議已經定調,要在2008年實行適度偏緊的財政政策,要結束印錢。然後,2008年年中,一切突然改變,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來了。

七、被迫繼續借錢的國家

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決策者忽然發現自己面臨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他們曾經為金融危機做了一些準備(比如,準備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然而,當金融危機真的來臨的時候,卻發現這些準備根本用不上。

國家面臨的,不是外匯短缺的危機,而是就業的危機。大量工廠的訂單在一夜之間消失,工廠無法再繼續生產,只好關門,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被迫蕭條,當湧向城市的農民工大量返鄉之後,城市就變得一片蕭條,所有的行業都開始受累,很多地方的稅收,財政收入幾乎是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就減少了30%,現在怎麼辦?

想來想去,最後只想到了一個辦法,繼續借錢,擴大投資。但這時候,低端製造業已經不賺錢了,而手中又沒有高端製造的技術,借錢支持哪一個行業的發展呢?

挑來挑去,最後只剩下一個行業————房地產。

雖然決策者搞了十大支柱行業,口頭喊了很多口號,但這些措施,口號,都無力阻止資金瘋狂地進入房地產。

為什麼會這樣呢?理由很簡單,一是想要支持的行業,他們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程度,發展空間已經不大了,沒有足夠的市場支持他們發展,更何況還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發展。二是也沒有技術積累,技術上無法支持他們去進行發展,僅僅有資金是不夠的。三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要刺激內需,刺激消費,但本來就已經是金融危機了,已經大量失業了,已經一片肅條了,人家憑什麼還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加消費呢?人家都傻了嗎?瘋了嗎?四是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企業倒閉,工廠關門,民工返鄉,百業肅條,地方政府發現自己的財政收入一夜減少,但地方政府早就習慣了大手大腳的花錢,現在沒錢了,怎麼辦?地方政府的領導人發現自己的手中還有一樣稀缺的資源——土地。這些土地可以用來做什麼啊?當然是建房子了!五是國家無力去支持高端行業的發展,國家投入只能進入基建領域,而進入基建領域的資金無疑會帶動鋼材,水泥等支撐建築行業的企業發展。

於是,這一輪的印秒根本就沒有能振興實業,而是都進入了房地產市場,將房產泡沫推向了新高。

但這輪危機持續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很快就結束了,2009年的外貿進出口短暫回落之後,2010年很快又刷新了新高,似乎中國經濟風景獨好。

為什麼會這樣呢?國外的經濟危機還沒過去啊?

事實上,正是因為發達國家還在金融危機中,美國的老百姓發現危機並不是一天就會過去的,但生活還必須要繼續,消費還是繼續,不可能不消費了,但因為金融危機,收入降低了,太昂貴的東西買不起了,然後,他們發現還是中國製造最便宜。為了省錢,為了減少經濟支出,為了渡過金融危機,還是買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吧。於是乎,這就形成了歐美經濟危機,中國經濟風景獨好的奇特景象。

現在,對於中國來說,失業危機過去了,農民工又返城了,低端製造工廠又有更多的訂單了,廉價勞動力似乎都慢慢開始供不應求了,工廠為了完成訂單生產任務,不得不開出更高的工資來招聘農民工……一切都是多麼的美好!

好,說到這裡,我們現在回到房地產上面。經濟好轉了,但投資者,地方政府卻發現房地產可以賺大錢,賺到比製造業更多的錢,多很多倍的錢,他們當然都不願意就此退出,而迅速恢復的經濟又給房價上漲提供了更多的動力。

於是乎,房價被進一步抬高……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擴大……

八、強大的集權政府

中國有一個非常強大的集權政府,當然,這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集權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效率,因為很多事情的批准,審核都只需要領導的一句話,而不需要複雜的民主程序,這在很多特點的時候是非常有效的。曾經看過一個關於胡佛水壩的記錄片,胡佛水壩於1931年動工,1936年正式完工,堪稱建築史上的奇蹟。在記錄片中,主持人解讀了現在重建胡佛水壩需要的最少的時間。據據民主程序,重建估計至少需要十六年,其中十年進行環境論證,五年進行會議討論,程序審議,一年時間進行建設。當然,這是美國。我們知道,我們這裡說的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中國。如果由中國來重建,那肯定只需要一年。這就是強大的集權政府帶來的高效率。

不僅僅如此,高度的集權還會將大量的企業,行業,綁在一起,擰成一根繩,讓企業垮不了……

是的,很強大,非常強大,也非常有效。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要讓船不翻,捆綁在一起是有效的,但我們現在問題是要讓船前進,經濟要發展,捆綁在一起其實是無意義的。否則,當年的國有企業也不會破產,國企職工也不會下崗了。

為了追求高效率,中國製造了很多問題,本來是不會產生的問題;為了追求高效率,我們拚命地掩蓋了很多問題,本來是應該迅速解決的問題……

有一句話,叫「一美遮百醜」,只要經濟發展始終以非常高的速度前進,那就是一美遮百醜,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一旦經濟發展停下來,慢下來,長期積累的問題就會爆發……一旦爆發,就是山崩海嘯!

與某些一心追求民主的理想人士說的相反,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強大的集權政府並不會阻礙經濟發展,相反,還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專制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有高層是一個瘋子,傻子,而底層又無力反抗的巨大風險,這會給國家造成毀滅性的災難(歷史上的瘋皇帝,傻皇帝,殺皇帝為數不少,給國家帶來的災難也是毀滅性的)二是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治理國家,社會,發展經濟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科學論證,簡單的決定會產生很多問題。在治理好一個現代國家肯定比在封建社會當一個好皇帝要難更多(不說那些禮儀之類的東西),需要更多的知識,更高的眼界,更高超的管理手段。

比如說,很多人認為腐敗是專製造成的,但這是錯誤的。腐敗與專制無關,只與腐敗的成本有關,即腐敗帶來的收益和被發現的風險。如果收益很高,風險很低,就會腐敗橫行。如果收益很低,風險很高,腐敗就很少會產生。美國也曾經經歷過嚴重腐敗的時期。(當然,在民主制度下,通常都是收益低,風險高,因此腐敗比較少;在專制制度下,通常都是收益高,風險低,因此腐敗比較多。這有點扯遠了,以後有空再專門談吧。)

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治理國家仍然是比較容易的(僅從經濟上來說),這時候的國家有很多經濟發展點,任何一個點都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這時候,國家發展最需要的,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強大的動力。而集權政府就可以用手中的鞭子為發展提供最大的動力,促進經濟的騰飛。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前面就會有陷阱,有暗礁,就需要有高超的技巧避開陷阱,避開暗礁,而不能一腳踏進去,一頭撞上去,然後,我們的決策者卻缺少這種技巧。特別是,長期的發展,已經讓他們形成了簡單、粗暴的思維。

————這裡先賣個關子,在後面接著說。

前面說了胡佛水壩的例子,現在接著說。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因為太需要胡佛水壩了,過多的驗證、論證、審核,實際上就是做無用功,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一切都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花十年去論證建胡佛水壩的,付出的成本是1;五年去討論,審核,付出的成本是1,再用一年時間去建設,付出的成本的也是1。因此,建胡佛水壩的總成本是3。

在集權政府下,省略了前面的論證與審核,因此,建胡佛水壩的總成本是1。

現在,可以看到,在集權政府領導下,建胡佛水壩節約了很多成本,這就是集權帶來的高效率。

但是,有一個問題,這個建設可能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如果是錯誤的,它可能帶來10點損失。

注意,錯誤的可能性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是不一樣的。在早期,因為一切都需要,建這些東西,90%的可能性是正確的,有10%的可能性是錯誤的。而在後期,因為一切都可能不需要了,建這些東西,90%的可能性是錯誤的,只有10%的可能性是正確的。

早期,在集權領導下建了十座胡佛水壩,一座是錯誤的,損失10個點。9座是正確的,因為減少了民主程序的論證環節,節省了20個點的投入。節省的開支大於損失,集權帶來了好處。

在後期,在集權領導下建了十座胡佛水壩,九座是錯誤的,損失了90個點,一座是正確的。同樣還是節省了20個點的投入,但節省的開支遠遠小於損失……集權帶來了壞處。

這就是集權的問題所在!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我們只需要前進的動力,不需要考慮太多的東西,強大的集權可以提供足夠的動力。這時候,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吃飽飯的問題,是比較簡單的問題。領導拍腦袋決定,並不會產生太多的錯誤。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高度,解決問題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經濟發展的難度越來越高,要繼續發展經濟,就要尋求最優解。

比如,將錢投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可能刺激經濟增長,但究竟將錢投向哪裡能帶來最高收益,能最大的刺激經濟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反覆衡量了。

比如,建高鐵建房子當然對國家的經濟有好處,但它是不是最優解呢?是不是將錢投向另一個領域會更好呢?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這並不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各個領域都急需,投向哪一個領域都不會是什麼錯誤,最多是先發展和後發展的區別而已。

這就好比你去做生意,因為剛開始大環境很好,做什麼生意都能夠賺錢,因此,花大量時間去考慮我做什麼是不值得的,你需要行動,行動,行動就行了!

如果大環境不好了,做很多生意都可能會虧本,這時候,該去做什麼生意,你就需要考慮考慮再考慮,慎重慎重再慎重,然後才能行動。

個人一樣,國家也一樣,但很遺憾,我們的決策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各級地方政府領導人就更不用說了。

九、未來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

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講清楚。經濟危機來臨,到底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經濟死亡?這本來應該在更後面來講,但上面已經講了不少,有些人可能已經等不及了,現在將這部分提前講一下(講一部分),這屬於非常重要的內容。

前面講到了技術天花板的問題,講了管理和決策的問題,現在來推理一下。

前面說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生產力水平提高主要通過技術和管理來實現。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來看一下種田的問題,原來需要100個人種田來養活100個人,當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需要一個人去種田,就足以養活100個人。剩下的99個人就可以去做其它的事情,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就會極大的提高。100個人減少到1個人的過程,就是經濟發展的過程。

現在問題出現了:當低端製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碰到技術天花板的時候,也就是發現已經無法再減少種田的人數了,現在,需要20個人來種田,80個人去幹其它的。注意,不僅僅這20個人,另外的80個人,該幹什麼事情,也基本上都穩定了。生產力水平基本上都無法再提高了,也就是經濟發展停下來了。

呃,這似乎不會有問題,大家該幹嘛幹嘛就好了,最多是生活水平都原地踏步而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為了便於理解,這裡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開了一家商店,第一年,他每個月可以賺300塊。他很高興,這比他以前賺的錢要多。

第二年,他增加了商品種類,生意更好了,一個月可以賺400……就這樣,一年一年,他的生意越來越好,為了擴大經營規模,賺更多的錢,他開始向銀行借錢。在他的預期中,因為明年賺的錢會比今年更多,因此,借錢是不必擔心的事情。與此同時,他需要娶老婆,養孩子。

好,三十年過去了,現在他的商店規模很大了,一個月可以賺10000元,他也規劃好了,這10000元該怎麼開支,一部分用來養老婆孩子,一部分來養父母,一部分用來還以前借的債,一部分用來保證生活必須的開支,一部分來保證商品運營——實際上,當所有的開支扣除之後,他就會發現,雖然賺得比以前更多,但仍然沒有什麼結余,不過,開支還是基本平衡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了(經濟騰飛階段)

很快,他發現了一個問題:商店賺的錢無法再增加了,因為這個地方(地球)只有這麼大的市場,而有些商品,被別的商家佔據了,他不能賣,他競爭不過別人(經濟發展停頓,原地踏步階段)。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出現了,他家旁邊也開了一家商店,和他賣一模一樣的商品,將他的生意搶走了一部分(國際競爭),他不但不能賺更多的錢,反而開始減少了。

再然後,第三個問題出現了,他的父母老了,需要他瞻養(國家老齡化)

——他的支出擴大了,收入減 少了,他很快發現這些開支都是無法裁減 的,老婆孩子該吃什麼東西,該買什麼衣服,都不能降低。父母不可能不養,銀行借的錢是一定要還的……開支不平衡了。

—-他想了一個辦法,去向銀行借更多的錢,以維持繼續經營商店和保持生活水平不降低,他期待對商店經營進行改革,以賺更多的錢(國家印鈔票)。

——他的改革碰到了難題(高技術困境),失敗了。他的商店現在一個月只能賺9000元。

——他的收入減少了,開支仍然不能減少,他不得不向銀行借更多的錢來維持(國家繼續印鈔票)

——他雄心萬丈,乾脆借更多的錢,將商店規模擴大,同時開始經營一些更賺錢的商品(產業結構調整)

——他被迫向銀行支付更多的利息。

——隔壁商店的生意越來越好,給他的壓力越來越大。

——他終於無法繼續維持家庭的生活水平不降低,但老婆孩子卻不同意。

——他也無力償還已經欠下的高昂債務。

——他終於破產了,30多年的努力,30多年的奮鬥全部付流水……一切終歸是一場空。

其實,問題還不止如此。

現在,他還有老婆孩子要養,有父母親要養,如果給他們的錢少了,他們還要和他鬧(老百姓鬧事)……

看看曾經的上世紀70、80年代的南美發生過什麼事情吧。1981年的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薪資卻只增長了19.2%……然後,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

你能想像如果物價漲了6倍,但工資卻還是差不多,接下來,你該怎麼生活嗎?

其實,就如同我們每個人也有運氣好壞一樣,一個國家也有國運的說法,就像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幾千年,中國都是在各方面遠遠超過日本的,但到了清朝末年,中日國運發生逆轉,日本在非常短的時期內綜合國力超過中國,進而全面侵略中國;這個過程持續了一百多年。但2009年之後,中日國運再次逆轉,中國GDP超過日本,並且在2014年的時候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兩倍了。這個確實也跟命理有關的。

未來中國的國運會怎麼樣?尚待觀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靖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