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襄陽定策(圖)



闖王李自成畫像。(網路圖片)

公元1640年,河南災荒嚴重,朝廷腐敗,人民賦稅深重,痛苦不堪。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聲勢浩大,使崇禎王朝驚恐不安。

其中,以陝西人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發展尤為迅猛,在很短時間內就組成了1萬多人的隊伍。這支隊伍軍紀嚴明,對老百姓秋毫不犯,所以,深得民心。李自成率軍進入河南後,許多名人志士,如牛金星、李岩、宋獻策、顧君恩等人都慕名投靠。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賦」,「除貪暴」的政治綱領,大大增強了起義軍的聲威。不久,起義軍連克秦、晉、楚、豫大片地區,連陷荊、襄、鄢、安陸(今鄂中一帶)等地,建立了革命政權。李自成定都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為襄京,自立為新順王,積極整編部隊,準備北伐京都,徹底消滅明王朝。

李自成的起義軍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崇禎皇帝夜不能寐,非除之不可。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決定派督師孫傳庭總領數萬大軍,火速前往襄陽剿匪。在大敵來犯之時,李自成毫不畏懼,頻頻迎戰。然而,戰況不佳,屢遭敗仗,只好堅壁固守在襄陽,一連數日不敢再戰。他一面號召城中軍民「挑土筑牆以自守」,一面思考破敵之計。他認為襄陽不可久留,必須另擇合適之地,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在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上,他集思廣義、以商對策。公元1643年,起義軍在湖北襄陽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制定了關於北伐的戰略決策,史稱「襄陽定策」。這次會議為扭轉敗局起了關鍵作用。

會議一開始,牛金星首先發言,他說:「我軍在襄陽立足未穩,官兵就大舉進犯。對此,我軍應先取河北,迅速攻佔京都以斷其後路!」大將楊永裕反對這個意見,他認為:「河北貧脊荒蕪,不宜進兵。目前,應按兵不動,據守襄京,截斷北方明軍糧運,待機進取。」大家對他們二人的意見都不表贊同。這時,兵部從事顧君恩發言:「我認為留守襄京,隊伍長期侷處在長江中下游一帶,難成大事,其策失之緩。此時直搗京都斷敵後路萬一不勝,退無所歸,其策失之太急。不如先取陝西省的關中,回統帥桑梓之地,秦邦百二山河,富有傳統,群眾基礎好,在那裡建立根據地,依賴其人力、物力發展壯大隊伍,伺機攻取山西,再進攻北京,足以建功立業!」李自成最後發言,他說:「依顧從事之言,我軍應向陝西方向突圍,以後該如何呢?」顧君恩說:「我軍進入關中之後,當招兵買馬,擴大兵源,訓練隊伍,養精蓄銳,伺機取山西,而後直搗京都。進退有餘,實為萬全之策!」他說的很有道理,眾人聽了心悅誠服。李自成聽了也很滿意,立即決定組織部隊迅速向陝西方向突圍。第二天,天剛濛濛亮,大雨嘩嘩下個不停,起義軍已人不知、鬼不覺地棄城而走。孫傳庭知道後天已大亮,忙派兵追擊。無奈老天不保佑,雨越下越大,一連下了幾天瓢潑大雨,把官兵澆垮了。李自成突圍成功,在西安建立了根據地,反明決心日益堅決。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人稱「闖王」,拜牛金星為丞相。翌年,明軍一面大肆圍剿另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一面對付滿族皇帝努爾哈赤的騎兵。李自成看時機成熟,開始大舉進軍山西。10月,起義軍乘勝攻進京都,崇禎皇帝在一片喊殺聲中於景山御花園上吊自殺。從此,結束了明王朝的統治。李自成的起義軍所以能迅速推翻明朝統治,這絕不是偶然的,除了在政治上提出了深受群眾擁護的主張外,在軍事上,制定和實施了襄陽戰略決策,乃是奪取勝利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潤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