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有關民主政治等敏感言論的相關系列文章日前結集出版,外界關注,這可視作習陣營部署政治大變局的一個重要信號。(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7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瀋清綜合報導)素有胡錦濤的「文膽」及中共高層「智囊」之稱的俞可平頻頻發表民主政治等敏感言論,相關系列文章日前結集出版,在大陸公開發行。外界關注,俞可平敏感文章的發表及結集出版,可視作習陣營部署政治大變局的一個重要信號。
俞可平的新著《偏愛學問》日前在大陸出版。全書分五個部分:看中國;說政治;談民主;論治理;品學問。書中收錄俞可平此前發表的關於民主政治的系列文章,包括「中國的治理改革」、「中國公共管理的新變化」、「權力制約的五條途徑」、「民主是個好東西」、「民主的共識」、「協商民主與代議民主」、「增量民主與治理改革」、「兩岸‘民主試驗區’」、「使民主運轉起來」、「從統治走向治理」、「追求善治」、「誰來制定善治的評價標準」、「應該如何看待資本主義」等。
俞可平在書中闡述的主要觀點包括:一種良好的政治制度,可以使政府享有足夠的權威,同時公民也享有充分的自由;治理不同於統治,它指的是政府組織和(或)民間組織在一個既定範圍內運用公共權威管理社會政治事務,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滿足公眾需要。治理的理想目標是善治,即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善治意味著官民對社會事務的合作共治,是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最佳狀態;要充分吸取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優秀成果;知識份子應當立足當今中國的現實,充分吸取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創造性地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國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全面進步。
書中介紹作者稱,俞可平是中央編譯局原副局長,現任北京大學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中國民主治理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其倡導「治理」、「善治」、「社會治理」、「全球治理」、「官民共治」、「增量民主」、「政府創新」、「動態穩定」、「協商民主」等理念影響深遠、廣受關注。
俞可平素有胡錦濤的「文膽」及中共高層「智囊」之稱,因他在2007年撰寫《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書而受注目。他因而被視為中共體制內的自由派學者。
2013年7月13日,《新京報》刊發題為《俞可平:如何實現有序的民主》的文章。文章稱,「中國夢」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就是「高度的民主和法治」,「民主已經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此言論再次否定劉雲山宣傳口人馬當時對習近平「中國夢」所做的解釋,並直接呼應了當年6月25日習近平在政治局的講話:要關注國際形勢發展變化,「把握時代潮流」「世界大勢」。
2015年10月28日,已擔任14年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的俞可平宣稱辭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一職,隨後轉任北京大學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大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並在多種場合公開發表民主政治敏感言論,相關演講全文接連在有習陣營背景的大陸財新網發表。
如,2015年12月7日,俞可平在北大的演講在財新網以《我們違背了哪些政治學公理》為題刊登,文章結合中共官場亂象,闡述中共政治體制違背了六條政治學公理;俞可平還表示,「如果違背了這些公理,無論是誰都會受到懲罰」。
今年1月5日、6日,俞可平接連在財新網發表文章,呼籲客觀看待當代資本主義,公開談論四大政治理想:善政、法治、民主、安全;並稱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社會的不公。
2月19日,俞可平在財新網刊文稱,中國官本主義的典型特徵是專制主義,唯有民主法治才能破解官本主義。
5月4日,俞可平在北大所做的演講被財新網以《政治學的功用和青年政治學者的責任》為題發表。俞可平公開談論民主政治與政治制度設計。
5月24日,財新網發表俞可平的專欄文章《現代政治權威的合法性來源》。文章強調,民主而非專制,法治而非人治,善治而非善政,成為現代政治權威的主要合法性來源。
6月13日,俞可平在財新網發文說,俄羅斯的民主轉型,引起了中國知識份子的高度關注;這種關注更有現實政治的意義。文章重點闡述,即使像俄羅斯這樣具有深厚專制政治傳統的大國,走向民主政治也是不可逆轉的客觀歷史進程。
6月26日,俞可平在深圳公開演講,承認中國已出現局部治理危機,總結中共政治治理面臨六大突出問題;並含蓄批判中共網路封鎖制度,稱「以堵為主的網路制度不長久」。
俞可平頻頻發表政治敏感言論,與習陣營通過多種渠道釋放的變局信號相呼應,引外界關注。
有評論指,一直力挺習近平的俞可平釋放出如此信息,應該是在預示中國當政者要想獲得執政的合法性和權威性,未來必將走向民主取代專制,法治取代人治,善治取代善政之路,中國必須發生一個相當大的改變,因此可以將俞可平的文章視作大變局的一個重要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