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者列寧。(網路圖片)
一、何為一黨專政?
由列寧一手開創的紅色極權制度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社會形態呢?借用被毛澤東打成「大右派」的儲安平的話說,它最根本特徵可以歸結為三個字:「黨天下」。
「黨天下」首先意味著一黨專政,即一黨壟斷政權,也就是只有一個黨合法,並且只有一個黨執政,除此之外禁止建立其它任何黨派,當然也就不存在多黨聯合執政或輪流執政了。
列寧對此並不避諱,他曾公開承認說:「當有人責備我們是一黨專政時,我們就說:‘是的,是一黨專政!我們所依靠的就是一黨專政,而且我們決不能離開這個基地。’」
與西歐的民主黨不同,列寧一手締造的布爾什維克黨就像是座金字塔,位於塔的底部的是幾百萬普通黨員,在這個底部之上的是一級一級的黨的官僚機構,每一級黨的機構都必須無條件的服從上一級機構,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擁有絕對的領導權。位於金字塔頂部的是什麼呢?是黨的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的核心則是人數更少的政治局,政治局又是以公認的黨的領袖列寧為首的。
列寧曾把統治蘇俄的權力體系稱之為「寡頭政治」。他說,「由大會選舉十九人組成中央委員會領導全黨,而且在莫斯科領導日常工作的是更小的集體──組織局和政治局──這樣看來,就成為真正的‘寡頭政治’了──我們共和國的任何國家機關未經黨中央指示,都不得解決任何重大政治問題或組織問題──‘從上面’來看,從實現專政的實踐來看,無產階級國家政權的整個機構就是這樣──這種機構在二十五年內從不合法的小組成長起來。」
在談及這種「寡頭政治」的核心時,列寧又進一步強調了個人權威的作用。他說:「在激烈鬥爭的時代,實行工人專政,就要提出個人權威、個別人物的道德權威的問題,這個人的決定無須長時間的討論而須全體服從。」比這更赤裸裸的是列寧在論述中央集權制同一長制和獨裁的關係時的直白:「蘇維埃社會主義中央集權制同一長制和獨裁毫不牴觸,階級的意志有時是由獨裁者來實現的,他一個人有時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一個人行事往往是更為必要的。可見,列寧不僅主張黨和黨中央的獨裁,而且贊成個人獨裁。
列寧不僅是這麼主張的,掌權後也是這麼做的。
蘇維埃政權初期著名國務活動家,曾任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的奧新斯基在1919年3月召開的布爾什維克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指責列寧說: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作為整體的中央,有的只是領袖。黨員執行的不是黨集體決定的政策,而是個人決定的政策。黨的政策的確定「更多是這樣:列寧同志和斯維爾德洛夫同志互相談談就決定了當前的問題……所有的決定都是個人的決定」。總之,「管理黨的在法律上是集體——中央,而在實際上是一個人——列寧」。
如此一來,黨也就變成了列寧曾經所說的「傳送帶」——列寧和政治局控制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控制黨,接下去是黨作為「先鋒隊」控制政府和所有黨外組織,從最高層順著這條線把命令傳達到需要傳達的最終目的地。
可見,所謂一黨專政說到底其實是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的專政,以列寧為首的政治局的專政,最終基本是列寧一個人的專政。
二、列寧的一黨專政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布爾什維克的一黨專政在歷史上是逐漸形成的。這倒不是因為列寧當政伊始不想搞一黨專政,願意與其他政黨分享權力,而是因為十月政變後蘇維埃政權立足未穩,布爾什維克的力量也沒有後來那麼強大,還需要藉助其它政黨的力量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政權。
那麼列寧是怎樣一步步建立起布爾什維克的一黨專政的呢?
1917年二月革命後,俄國出現了臨時政府和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這兩個政權都是多黨制,其中臨時政府可以說是俄國歷史上第一個多黨制政府。
十月政變後,雖然布爾什維克和左派社會革命黨取代了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在蘇維埃中原有的主導地位,但蘇維埃內多黨並存的局面並未改變。與此同時,儘管孟什維克和右派社會革命黨拒絕參加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新政府人民委員會,但人民委員會中仍有部分委員是由左派社會革命黨人擔任的,因此,人民委員會當時還不能說是清一色的布爾什維克政府,只能說是布爾什維克控制下的聯合政府。
不過,儘管當時的政府還不是清一色的布爾什維克政府,當時的蘇維埃也不是清一色的蘇維埃,但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卻在大踏步的朝著消滅多黨制,建立一黨專政的目標迅速推進。
首先被滅掉的是在俄國政治譜系中屬於「自由主義左翼」,曾經與社會主義政黨有著共同底線,被列寧視為「同盟者」的立憲民主黨。
立憲民主黨被趕下俄國政治舞臺後,作為社會主義政黨的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的日子也漸漸變的不好過了。
1918年春夏,內戰爆發後,右派社會革命黨和一些孟什維克與俄國軍隊、外國武裝干涉力量聯合起來,發動了反對蘇維埃政府的鬥爭。因為這個緣故,當年6月14日右派社會革命黨與孟什維克被開除出蘇維埃,他們的報紙也被查封。
這年3月,全俄蘇維埃第四次代表大會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布列斯特和約》,左派社會革命黨認為對德簽訂割地賠款條約就是投降賣國,旋即退出人民委員會,但仍留在蘇維埃中。同年5月,蘇維埃政府為解決城市飢荒,發布糧食專賣法,實行餘糧徵集制政策,左派社會革命黨又指責這是對農民階級的背叛。由此,左派社會革命黨和左派孟什維克採取了聯合反對和共同抵制布爾什維克黨的政策。
7月,左派社會革命黨又在全俄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對蘇維埃政府的不信任案。很快,布爾什維克便以該黨刺殺德國大使挑起武裝叛亂為由,將其開除出蘇維埃,並查封了它的報紙。布爾什維克同左派社會革命黨由此徹底鬧掰。蘇維埃內多黨制政體至此實際宣告結束。此後,布爾什維克對左派社會革命黨採取了分化、鎮壓的政策。
到1921年3月,因為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參加與組織工人騷動,要求取消共產黨專政,要求國家政權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際上掌握在勞動者手中,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逮捕這些黨的黨員的行動。
4月,列寧在論《糧食稅》一文中說:「我們則要把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不論他們是公開的或假扮成‘非黨人員’的,統統關進監獄。」
1922年俄共(布)十一大宣布:「剝奪一切敵視蘇維埃政權的政治集團的組織自由」。「俄國共產黨是國內唯一合法的政黨。」同年俄共(布)十二大強調,要在「較短的時期內徹底消滅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這些政治力量。」這一任務在保衛局的執行下順利完成。一年以後,由於部分孟什維克的絕食,政府允許十名主要領導人移居國外。至此,俄國原先的多黨制徹底為布爾什維克的一黨專政所取代。
從1917年的十月奪權到1922年布爾什維克成為俄國「唯一合法的政黨」,蘇維埃政府成為布爾什維克一黨執政的政府,經歷了整整5年時間。這期間,列寧率領著布爾什維克,用刺刀和步槍逐一消滅了競爭者和反對者,最後終於如願以償的把整個國家政權全都抓在了自己手裡,成了國家權力的壟斷者。
誠如蘇共黨史權威阿•阿夫托爾漢諾夫所說:「西方極權主義者不允許其他政黨存在,並把它們解散,共產黨則不僅從政治上,而且從肉體上消滅這些政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