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諫臣極則


 

比干:諫臣極則

比干,子姓,商王太丁之次子,帝乙之弟,帝辛(即紂王)之叔父。關於比干的為政理念、為政業績,由於史料的缺乏,已經很難還原其原有形態。唯有對比乾忠直勸諫、剖心不屈的記載,因正史《史記》及先秦諸子作品中記載甚詳,故顯得真實可信。

西伯滋大,紂由是稍失權重。王子比干諫,弗聽。商容賢者,百姓愛之,紂廢之……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殺妲己。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史記·殷本紀》)

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史記·宋微子世家》)

這兩段文字雖不乏文學色彩在其中,但一些基本史實是應該肯定的,如:比幹出身貴族,是皇室宗親,且身居高位,為朝中柱石;比干屢次勸諫紂王停止淫亂,結果激怒了紂王,遭受了非人的酷刑;比干之諫為「數諫」、「強諫」、「直言勸諫」,其出發點為「百姓何辜」;比干之諫是在朝中重臣或逃或藏或倒戈,政局已如危卵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曾封比干之墓。

河南衛輝是諫臣比干的長眠之地,比干廟二門之上匾額大書「諫臣極則」四字,集中體現了古往今來志士仁人對比干的崇敬之情,而至今遺留廟中的碑文題詠,更反映了歷代先賢對比干精神的解讀,至今讀來仍不失其現實意義。什麼是比干精神?筆者綜合這些材料,為讀者諸君試為解讀。

面對財富權位、功名利祿不動心,愛國忘身,以身殉國

比幹出身貴族,是君王的親叔叔,又掌握權柄,要是也像商紂一樣沈迷享受不問政事絕對不會激怒紂王。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棄小我為大家,棄個人為宗族,執著前行,雖九死而不悔。唐朝名臣李翰《商少師碑》中論及:

王之叔父,親莫至焉;國之元臣,位莫崇焉。崇高不可以觀其危,親昵不可以忘其祖。則我成湯之業將墜於泉,商王之命將絕於天。整扶其顛,遂諫而死,剖心非痛,商亡是痛,公之忠烈也,其若是乎!

在比干所處的時代,君王即國家,宗族利益即國家利益,比干行為的核心應該是「愛國」。所以,李翰以為「有聞親失而不爭,睹親危而不救,從容安地而稱其得禮,甚不然矣」。他認為比干「死於其死,然後為義。忠無二體,烈有餘氣。正直聰明,至今猶視」。

挽狂瀾於既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在紂王逐步蛻變的過程中,比干的勸諫是不間斷的。即使到了分崩離析之際,微子去,箕子囚,紂王喪心病狂之至,比干依然極言勸諫,永不言棄。作為一位政治家,他不可能不明瞭政局的積弊難返,但他永不言棄,哪怕有一點點希望也要執著為之。北魏孝文帝在《吊比干文》中的一連串發問勾畫出了當時的局勢和比干的執著,即:

鬼侯已醢,子不見歟?鄂侯已脯,子不聞歟?微子去矣,子不知歟?箕子奴矣,子不覺歟?何其輕生,一致斯歟?何其愛義,勇若歸歟?遺體既灰,不其惜歟?永矣無返,不其痛歟?

明朝御史吳達可《題比干墓》更是深入剖析了比干冒死直諫的精神境界:

彼見商室之危,旦暮汲汲,猶冀毒痡之君,萬一誨心之萌。諫而行焉,身存國存,固所願也;諫而不行,國亡身亡,死亦非所避也。即明知其諫必不行而去者有人,奴者有人,死諫不屬之吾而誰屬也?

所以,吳達可發出了「知有君不知有身,不可無比干之諫;知有國不知有名,不可無比干之心」的感嘆。

忠於職守,勤勤懇懇,執著堅定,不輕言放棄

比干諫君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事件,其中所彰顯的道德光華也為後人所激賞。這其中就有對事業的忠誠和執著。明朝蕭良有《重修殷太師比干廟記》就從這個角度認識問題,剖析比干的內心世界,他認為:

諫,干職也,亦干意也。諫而死,非干所知也。及其怒也不測,禍成剖心,干以為吾得死所。然猶覬夫天未厭殷,紂或悔禍,幡然而悟,悟而改,蓋衍增美,吾且含笑九泉,一死庸傷乎?即不然,昌言論列,慷慨就義,庶幾哉有面目見六七君地下。故夫比干之心所以異於人者,非七竅之異,異乎偷生,異乎惜死,異乎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

此段分析可謂一語中的,把比干的內心世界剖析得細緻入微,讓我們切實地看到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作為一名忠臣、直臣的執著、忠誠、痛苦、無奈。所以蕭良有認為比干「表義概於九原,示芳規於百世」。

以民為本,民大於天

中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可謂根深蒂固、悠遠綿長,歷代統治者皆奉之為圭臬。比干甘願蹈白刃而殞亡,「讜言才發,輕其百齡之命;淫刑既逞,碎其七尺之軀」(唐太宗《贈殷太師比干詔》),其出發點是「百姓何辜」,這也是比干的精神支柱。「批鱗瀝血救斯民,為國何曾知有身。」(閻興邦《挽比干》)比干之所以能歷千百年而「凜然如生,血食不絕」,「豈非忠義之氣粹而為喬岳,融而為列星,窮天地,恆萬古,作大閑,為民極故也!」(王惲《殷太師廟重建外門記》)

以上數點是比干精神的精髓,也是比干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潤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