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滯留在土耳其「奧斯曼尼菲」(Osmaniye)難民營的一名敘利亞難民的孩子。(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6年06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許家棟編譯)據美國數字原生新聞媒體網站「Quartz」報導,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郊區的某商場五樓,一位名叫艾哈邁德(Ahmed)的人運營著一個雜貨店。他是敘利亞難民,他的雜貨店已成為該地區拒絕前往歐洲敘利亞人的小型社區中心。
儘管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通過各種方式前往歐洲的難民身上,但是許多敘利亞人都選擇留在土耳其,希望保護著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傳統。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彙編的數據稱,儘管不是全部出於同樣原因,但自從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多達270萬敘利亞人定居在土耳其。
願意在土耳其生活
31歲的艾哈邁德兩年前與他的妻子來到了伊斯坦布爾。在她生下第二個女孩之後,由於敘利亞不斷內戰使大馬士革住院設施處於危險之中,於是這個小家庭搬到了伊斯坦布爾西北部佈滿公寓高樓、有著連綿起伏丘陵的Başakşehir社區。
艾哈邁德的雜貨店距離他的公寓僅有幾步之遙。雜貨店的名稱在阿拉伯語中被叫做「慈善」(Hayrat),這個名字來源於土耳其語,表示售賣一切物品,從調料、餅乾到衛生巾。
當地的敘利亞社區住戶,無論是親自或訂購,都在那裡的這個商鋪購物。艾哈邁德需要通過即時通訊應用,例如WhatsApp和Viber來接受訂購,訂購的訂單太頻繁,以至於他送外賣的孩子需要一個小時內跑好多趟。
在整個一天裡,只有當附近清真寺的祈禱鐘聲響起時,艾哈邁德作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需要進行很短的禱告,這時他的商店才會臨時關閉。艾哈邁德說,他覺得在土耳其堅持自己的信仰不會受到任何干擾。
他的觀點受到了客戶的響應。一名敘利亞科學教師、艾哈邁德商店的老主顧塔里克(Tarek)說:「伊斯坦布爾是返回巴格達或大馬士革路途上的一個家。」共享信念的聯繫更甚於地理上的聯繫:大多數敘利亞人是遜尼派穆斯林,正如大多數土耳其穆斯林一樣。在這裡,祈禱的鐘聲每天可以聽到五次,地方政府贊助商在齋月期間舉行開齋晚宴。
不願意接受西方文化
艾哈邁德在談到歐洲生活將對他和他的家人意味著什麼時說:「問題是,如果我去了歐洲,我將被迫與他們的教育、他們的社會與他們的環境融為一體。」
一些西方國家確實提供了文化整合方案來幫助來到歐洲的難民適應新環境。今年四月,德國引進了一條法律來要求難民學習德語和德國文化類知識。
土耳其目前是世界上接收敘利亞難民最多的國家。但是,儘管它可能在文化和地理上更接近敘利亞,但這裡的難民還存在著一個巨大問題:敘利亞人在土耳其不能被合法地當作難民。該國仍然遵循1951年的聯合國在二戰時期之後的構想條約,它所定義的難民只包括歐洲人。這種缺乏官方的認可使敘利亞難民很難獲得訪問居留證,並在這個國家獲得有報酬的就業機會。例如,艾哈邁德的職業是機械工程師,但一直沒能在這裡的這一領域中工作。
儘管如此,對他和所有志同道合的敘利亞人來說,土耳其是離家最近的地方,就算土耳其官方的歡迎顯得不冷不熱。艾哈邁德在他的小兒子在他的公寓中叫他時說:「現在我和你坐在一起,但我的靈魂是屬於大馬士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