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所收錄的文章代表了文言文的最高水平。(網路圖片)
《古文觀止》是古人編寫的一本啟蒙讀物,其中不乏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名家的大作,《左傳》、《史記》、《戰國策》中的經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出處】《五柳先生傳》(作者:陶淵明)
【大意】五柳先生安閑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好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便欣然忘食。
【背景】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是東晉田園派創始人。《五柳先生傳》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
2、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出處】《報任安書》(作者:司馬遷)
【大意】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明之後,才著成《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才撰寫《兵法》;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後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聖賢們抒發憤慨而寫作的。
【背景】《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馬遷以極其激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受宮刑的不幸遭遇。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英雄氣概流傳千古,表現出了他堅守理想,堅韌不屈的精神。
3、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處】《諫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
【大意】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採納它,那些有智慧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
【背景】本文寫於唐太宗貞觀十一年,魏徵向太宗上疏,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
4、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出處】《留侯論》(作者:蘇軾)
【譯文】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背景】這篇文章根據《史記·留侯世家》所記張良圯下受書及輔佐劉邦統一天下的事例,論述了張良取得成功的主觀方面的根本原因——過人之節、其志甚遠。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出處】《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
【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
【背景】《岳陽樓記》是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所寫。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表現出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
6、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出處】《滕王閣序》(作者:王勃)
【大意】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境遇雖然困苦,但意志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雲壯志。
【背景】王勃看望父親路過滕王閣,都督宴請群僚於閣上,王勃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雖遭挫折,仍思進取的可貴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