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話:
不要走得太快,等等自己的靈魂。
走了太長時間的路,或許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發。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泰國大哥。
他的名字叫Jon Jindai出生在泰國北部一個貧窮而美麗的村莊。
在這裡,人們多數時間裏都是清閑的,一年之中只有兩個月比較忙:
一個月播種水稻、一個月收割水稻。
其他時候,就釣釣魚、串串門、聊聊天……。
在簡單而悠長的歲月裡,JonJindai逐漸長大,成為了一個少年「屌絲」。
這個時候,他發現,村裡的許多年輕人都開始前往大城市,去追求所謂的「成功」。
於是,Jon也坐不住了,他選擇去曼谷,當了一名「曼漂」。
進法學院就讀,沒想到日子過得更辛苦……。
Jon來到曼谷後,進入一家法律學院讀書,雖然之前曾跟隨泰國僧侶學習過一段時間,但很不幸的,他仍然只是一名學渣。
他太窮了,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校外面打零工。
學業的不順心,使得Jon有些憤世嫉俗,而日子也愈加艱苦。
打零工的時候,Jon不得不跟幾十個人擠在一間屋子裡住,一頓飯只能吃一碗泰國湯麵或炒飯。
他在旅館看過大門,在街上發過傳單,在餐廳端過盤子。
每天累得像條狗。
就這樣,Jon越來越迷茫——
這是哪門子生活, 他受夠了!
回到故鄉後,開始自己自足的新生活……
在曼谷度過了渾渾噩噩的七年之後,Jon回到了故鄉,在清邁以北大約50公里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時的Jon沒有想到,這一次抉擇會改變他的一生。
Jon的新生活是這樣開始的:開墾一片荒蠻之地,修一個半英畝的菜園子,這樣可以一年四季蔬果不斷;
他還挖了兩口魚塘,讓一家五口一年隨時可以撈魚吃,吃不完的魚就分給鄰居,分不完還可以賣掉。
日子彷彿又回到了一年只忙兩個月的童年時光,Jon十分開心。
一個月種水稻,一個月收水稻。
Jon一年收穫四噸水稻,全家人一年吃不了半噸,剩餘的都賣掉。
春去秋來,Jon過得很逍遙自在。
他聽說班上成績最好的那個同學在曼谷買了房,但揹負了三十年的債務。
Jon暗自慶幸沒留在城市:
我這樣的學渣,三百年也買不了房子啊!
「老鼠打洞只需一夜,鳥兒筑巢不過兩天,為何人類為了房子要搭上半輩子?相比動物,人類到底是高級還是弱智?」
Jon為此事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思考,之後他決定自己動手建房子!
自學建房,幫自己蓋了棟房子!
這個時候的Jon已經有了足夠的土地和足夠的時間,只是仍然沒有什麼錢。
不過錢並不是最重要的。
Jon自學了土磚建房技術,每天早晨從5點工作到7點,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一棟房子就建好了。
此後,Jon每年至少建一棟房子,如今在農場裡已經建了十幾棟房子,每一間都是莊園別墅,他每天晚上都要思考去哪間過夜。
除了建房子,Jon對裝修也很感興趣。
在幾個朋友的慫恿下,他搞出了別具一格的浴室。
還有臥室 。
漸漸地,Jon的建房本領傳遍十里八鄉,農場規模也越來越大,他還成立了自己的農場品牌:Pun Pun Organic Farm。
很多人前來取經,於是「學渣」Jon當起了老師,教人們如何開荒、種地:
同學們,千萬記住,不要用任何農藥、化肥……。
他的學生不只是附近的村民,還有來自荷蘭、美國的好學青年,這些人成為Jon有機生活理念的鐵桿粉絲。
人多了,吃飯就成了問題,為此,Jon誤打誤撞開了兩家有機餐廳,成立了自己的泰國農家樂。
人們在這裡討論養生,享受有機美食。
還有人在Jon建的房子裡,練起了瑜伽 。
就在這時,這個泰國農民還迎來了一場跨國戀。
在一群來自歐美的朋友中,Jon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Peggy Reents。
兩人結為連理,隨後有了愛情的結晶,這個曾經的學渣、屌絲,如今有了外國媳婦和兒子。
這個在清邁郊區流傳的勵志傳奇,最終驚動了泰國電視臺。
他們趕緊過來採訪了這位泰國歐巴!
不僅如此,Jon還吸引了國際學者的目光。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Josh Kearns,也前來請教如何用傳統材料製作木炭。
後來,Jon接到了著名的TED大會的邀請。
美國媳婦讓他上臺前好好練練英語。
於是,這個泰國農民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在這個精英雲集的講台上,發布了「生活本應簡單,為何你過得這麼難」的主題演講,贏得了笑聲、掌聲無數。
但最後,留給人們的是長久的反思和沉默。
現在,以Jon的農場為基礎,一個擁有30多名成員的「烏托邦」已然形成,裡面一半是泰國人,以Jon的親戚為主;
另一半是西方人,他們追隨Jon過田園生活、吃有機蔬菜,還給Jon的有機餐廳打工。
在大城市混得一塌煳塗的Jon,在這裡成為了社區領袖、人生贏家。
(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如今的Jon,喜歡上了在田間地頭思考人生:
能有今天的生活,多虧當年聽從了自己的內心!
Jon聽從自己的內心,過上了想要的生活,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