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總統的長女瑪麗亞·歐巴馬(Malia Obama)已被哈佛大學錄取,但她要晚1年才入學。這是有些學校現在推出的一種被稱作「空檔年」(gap year)計畫的一部分。
據美聯社報導,現在許多大學都鼓勵學生晚1年入學,這樣做可幫助他們在經歷「壓力山大」的高中後有時間再次「充電」,為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建立基礎。他們可以參加一些有組織的志工計畫,打一些零工,或到處旅行,以增廣見聞。他們也可以到外國去當實習生。
美國大學的「空檔年」已經日益受到青睞,但真正付諸實施的學生比例還很小,而且這些學生常常家境優渥。為了讓低收入家庭學生同樣能享有「空檔年」裨益,有些大學開始提供學生財務補助,讓他們也有計畫對社會進行探索,而不是一個猛子又扎入學校環境中。
那些有意參加「空檔年」計畫的學生需要瞭解以下5點:
1、具體如何操作?
並非所有大學都有「空檔年」計畫,而且有該項目的學校也政策各異。在接獲錄取通知書後,學生們可向校方提出延遲入學1年(甚或2年,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的申請。他們必須向校方勾勒停學期間的具體安排和計畫。在哈佛大學的錄取信中,校方會積極鼓勵學生選擇「空檔年」計畫。
一旦獲得校方批准,在「空檔年」中,學生需要向校方不時提供更新資訊,這是向學校匯報他們活動並表達繼續對該校有興趣的一種方式。
2、學生興趣如何?
「空檔年」在歐洲一直很受歡迎,但在美國尚屬「新鮮」。究竟有多少學生選擇「空檔年」計畫,並無官方統計。但是,俄勒岡州波特蘭的「美國空檔年協會」(American Gap Association)在其調查中發現,美國每年有大約3萬至4萬名學生選擇「空檔年」計畫。
該協會的調查發現,在2015年,選擇「空檔年」計畫的學生同比增加了約22%。即使這樣,那些選擇延遲入學1年或以上的學生比例仍然很小,大約為錄取新生中的1%,或不到。
3、哪類學生選擇?
據「美國空檔年協會」2015年的報告,許多學生會選擇在「空檔年」中負笈海外,他們能利用在外國的環境來學習外語,他們也可在非營利組織中擔任志工。該報告引述學生選擇「空檔年」的幾大理由為:經歷個人成長、觀察大千世界,或只是因「身心俱疲」而離校休整一番。
在「空檔年」中,美國學生所去的熱門國家有中、南美洲、以色列、印度及澳大利亞。也有不少學生報告說,他們在這個空檔中擔任志工,參加政治競選活動,在美國不同地方上課、旅行或從事戶外探險活動。
4、學生有何感受?
那些選擇這種計畫的學生常說,他們在進入大學時感到身心得到更好的充電,而且志向更加明確。校方也說,這些學生在校園中會成為更好的學生領袖,他們會更多地參與公民事務,而且上進心更強。
塞林格(Jeffrey Selingo)是《大學後生活很精彩》(There Is Life After College)一書的作者。他說:「有傳聞說,那些回來的學生心智會更加成熟,學習更加認真,他們更加明確會選什麼什麼主修科目。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自己不想幹什麼。」
5、那些人不適合?
據「美國空檔年協會」披露,由於費用問題,因此選擇「空檔年」計畫的學生通常「非富即貴」。但是,該協會執行董事奈特(Ethan Knight)說,某些學校,包括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和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開始推出財政補助計畫,為那些囊中羞澀的「青青子衿」提供拓展人生閱歷的資金。
但是,奈特告誡說,並非所有人都會受益於「空檔年」計畫。
他說,對那些計畫學什麼,通過什麼活動來豐富自己內涵等仍然懵懵懂懂者,選「空檔年」計畫或非良策;對那些在經歷高中洗練後仍然對學習勁頭十足者或對大學學習十分渴望且躍躍欲試者,他們也沒有必要選這一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