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3月31日訊】我們一直都說去庫存去庫存,各個行業似乎都要去庫存,但庫存去的怎麼樣了呢?房地產行業來說,庫存面積接近7億平米,而在建的面積也可能會馬上成為庫存的面積,竟然達到50億平米,如果按照人均30平米居住面積計算,要消化這個面積,需要動員兩億人買房。
而近期一個專家透露,說中國的留守兒童保守估計可能有一個億。以一個兒童需要有一個空巢老人看護簡單計算,那麼空巢老人怎麼也得是一個億,既然是留守或者空巢了,那麼在外打工的年輕父母,就得是2個人,算下來有2億人。換句話說這4億人,根本就沒有家庭,過著妻離子散的漂流生活。他們有迫切的安家需求,也將是去庫存的主力,但他們之所以舍棄家庭,漂流打工,說白了就是看中工作機會,那麼只能說明一點,在農村或者地級市、縣級市沒有工作機會。工作機會全部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裡面。
所以我們看到了中國房地產的「奇葩」現象,一方面房價奇高,甚至從泡沫的計算方法來看,高過了日本高過了香港的泡沫崩裂之前;另一方面大量庫存積壓根本賣不出去。中國經濟被完全割裂開,這種冷熱症狀同時出現,這就是琅琊榜上傳說中的火寒之毒,哪怕是最牛逼的大夫,也只能替你維持一絲微弱的脈搏,並反覆的提醒你,想吃點什麼就吃點什麼吧。
老百姓想買房,想安居更想樂業,誰不願意守著老婆孩子和年邁的父母享受天倫之樂,誰又遠遠不遠千里的來到北上深,受當地人的白眼歧視,苦逼呵呵的跟城管打著游擊。這都是被逼的,所有行政資源、經濟資源、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本都向一線城市集中的時候,人力資源一定也是越來越集中的。你這產業發達,服務業才有空間,人多了繁華了,行業才能細分。靠一門手藝才能活下來,比如他會剃頭,在大城市,他一天可以服務十幾個客戶,也能賺幾百塊錢。而如果在他的縣城,一共也沒幾百個人,光靠著剃頭的手藝,他根本活不下來。所以他為了賺錢,賺了錢以後才能供孩子讀書,給老人養老,沒辦法只能千里迢迢出來到大城市打工做生意。再比如,當一個大學培養了很多網際網路的人才,這個大學旁邊必然就是網際網路公司林立,而能夠有這個實力的教育資源基本也都在北京、上海和杭州(浙江大學),所以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頂級網際網路公司,都開在了這三個地方。
這就造成了一個局面,大城市持續的虹吸效應,將人、錢、物都吸收到了大城市,而中小城市越來越窮,很多地方除了政府辦公大樓什麼都沒有。一旦賣不了地,政府就再無收入。而大城市吸乾了中小城市的骨髓和內力,然後自己也跟天龍八部裡的鳩摩智一樣,真氣四處亂撞,膨脹的快要爆炸了。不但人滿為患,空氣極差,還各種資產極度膨脹,搞的當地居民和外來人口矛盾越來越激化,當地政府不得不出臺各種限制排外。
解決這種火寒症的辦法,其實就是讓人口回流,不是要簡單粗暴的把人轟走(比如把菜市場搬到郊區,沒消費者去買,他也就不幹了,或者會想一切辦法再回來,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是要有規模有計畫的組織產業轉移。把教育資源、醫療資源、行政資源分散下去,自然社會資本也會隨之逆向流動,最終帶動產業回流,人力資源回到中小城市。舉個例子,比如剛剛提到的這些著名的學府,如果把計算機專業統統搬到鐵嶺,把師資毫無保留的都搬過去,估計過不了多久,那裡就會變成中國的新矽谷了,現在其實很多大公司已經覺得大城市人力太貴,跟著教育資源在開新的辦公區,比如廈門比如成都,都有很不錯的軟體產業園,一些頂級大公司也都入駐了。再比如,既然橫店是中國的影視基地,那這裡要想打造成中國的洛杉磯、好萊塢,就把部委搬過去,文化部廣電局都搬到那裡,整條產業鏈都會追隨行政力量而動。現在的部委們都在北京,這些文化傳媒公司也就都開在北京,橫店只是一個外景,賺了錢都要拿到北京來,所以那邊永遠發展不起來,也形成不了產業集群的效應。當然,還有醫療資源,如果醫療資源集中在某一城市,必然形成規模效應,可能會形成養老產業中心,那些退了休的老幹部也不會都在北京佔著房子不肯走了。總之,就是要將資源分散下去,不能把部委都集中在一起。要跟看NBA一樣,提到休斯敦就是火箭航空,提到底特律就是汽車,提到西雅圖就是飛機製造,看到科比就想起洛杉磯。
產業回流了,專業人才才能回流;人樂業了,才會安居,你的房子才能賣出去。專業人才抱團,往往也會釋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也有利於行業進步,找到新的增長點。所以,總的來看,要將大城市的多功能砍掉,爭取讓一個城市就一個功能,不要大而全,只要小而美,否則就會向俄羅斯那樣——當資本都集中到莫斯科的時候(莫斯科的房價比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高了一倍還不止),這個國家也沒什麼經濟上的前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