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中的名篇人們耳熟能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的話為人們展現了一個好學、交友、謙謙有禮的君子形象。而曾子的話則為此提供了更為詳盡的詮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普(公元922—992年),五代後周至北宋時人,參與宋太祖、太宗兄弟建立宋朝的陳橋兵變,太祖在位時任過十年宰相。據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人言趙普是山東人,平生所讀止《論語》......太宗嘗以此問趙普,趙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宋史·趙普傳》為之佐證:「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據說,讀了《論語》的人,無論為官、從政,還是求學、經商,都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其中有十人成績最為卓著,號稱「孔門十大弟子」。他們分別是:德行科的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科的冉有、季路;言語科的宰我和子貢;文學科的子游和子夏。其中子貢最善於經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資……家累千金」,這裡的「廢舉」是指賤買貴賣,「轉貨」是指「隨時轉貨以殖其資,意思是說,子貢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賤買貴賣從中獲利,以成巨富。
子貢曾向孔子請教貧富及為人之道。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說:「貧窮但不諂媚,富有但不矯情,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了。但不如貧窮還快樂,富有還喜好禮節的人。」子貢說:「《詩經》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嗎?」孔子說:「子貢,可以和你談論《詩經》了。告訴你過往就知道未來了。」
論語為首的儒家經典,提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古人讀聖賢書,因此能使道德水平維持在一定的程度之上,而今天中共治下社會道德的崩潰,正是因為沒有這樣的心法約束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