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以畜而害人(圖)

作者:李曉徑 發表:2016-02-03 1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網路圖片)

馬,在古代戰爭和交通上,不可或缺。古人愛馬,毋庸置疑。但是,當馬與人相提並論時,歷史上卻留下許多佳話。

《論語·鄉黨》記載,馬廄失火,孔子退朝趕回來問:「可有人受傷?」然後才問傷著馬沒有。

孔子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馬比僕人或者養馬的人要珍貴,地位要高,馬棚著火以後,孔子先問人,而後才問馬,體現了孔子一貫的「仁者愛人」思想,可見「不問馬」證明了孔子對人的關懷。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曾與中原大國晉在韓原(今山西河津、萬榮間)大戰,俘晉惠公。據史書記載,秦穆公曾丟失良馬一匹,被首都雍城附近義塢堡的三百多名「野人」(奴隸)得而食之。這些人後被官吏捕獲,將被處斬。穆公知道後,對執法官吏說:「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就這樣,穆公不但未殺食馬「野人」,還給他們賜酒而赦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失馬贈酒的故事。後來,當秦穆公對晉發動韓原之戰時,這三百名食馬「野人」全都報名應徵。在秦軍受挫、穆公受傷的危急時刻,他們「推鋒爭死」,奮勇出擊,終於打敗了晉軍,報答了「食馬賜酒之恩」。

這正是:天道主善,人道向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施薄薄報,施厚厚報。

唐代劉悚《隋唐嘉話》記載了唐主李世民愛才愛馬講仁義的故事。鄂國公尉遲敬德,性格驍勇剛毅,精於閃避槊刺。每每匹馬單槍,衝入敵陣,敵人刺他,始終刺不中,他反而把對手的槊奪過來,回刺敵人。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正遇到頑敵,抵禦竇建德。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我用弓箭,你以長槍相助,雖百萬之師,也奈何我不了!」於是和他一起,馳往敵營,直抵軍門,大喊:「我是大唐秦王,有本領的上來,決一死戰!」

敵騎將士很多,當時未能進逼。不久,再次抵禦竇建德,雙方佈陣,還沒交鋒,唐太宗望見對方的一個少年,身跨駿馬,衣甲鮮明。唐太宗指著少年,對尉遲敬德說:「他騎的馬,真是一匹好馬!」

話剛說完,尉遲敬德便請求把少年的馬奪過來。太宗連忙制止他的魯莽,說:「輕敵會招致敗亡。如果因為一匹馬而傷了你,不是我的心願。」尉遲敬德自知有絕對把握,便自己決定飛馬前往,結果,連少年與馬,一併拿獲回陣。那少年是王世充哥哥的兒子偽代王王琬。

宇文士及在隋朝時,也認識這匹馬,是御廄中最好的一匹。太宗為表彰尉遲敬德的英勇和本領,就把這匹好馬,賜給了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