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二月自香港進口增長64.5%,而香港的出口數據只有低於1%的增長(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1月30日訊】去年十二月中國的進出口數據,讓人看不太明白。明明港口貨運吞吐量大幅下滑,公海上行駛的貨船數量更少,中國的出口數據卻比分析員的預期好很多,進口也在改善中。
細讀數據,發現進入自貿區的出口量大增,輸往香港的出口量大增,電子類產品(尤其是IC產品)的進出口大增。這個與香港所見到的訂單狀況不吻合,與各主要貿易國的需求與貿易數據不吻合,與周邊國家同類出口產品的反饋也不吻合。
筆者相信十二月外貿數字好轉中,有相當部分為虛假貿易,和資金外逃有關。過去曾經發生過幾次,出口商將貨車開入保稅區(或香港)作一日游,藉此騙取銀行外貿信用狀,持此內地銀行擔保去香港獲取貸款,再將美元貸款轉成人民幣,購買內地理財產品,套取美元貸款利率與理財產品回報之間的利差。此項套利交易(內地稱內保外貸),在人民幣不貶值、理財產品不違約的情況下,盈利豐厚,曾在2012-2014年造就出大量財富。之後由於國家打擊和人民幣匯率預期改變,此類套利活動式微。
與當年的套利交易不同,這次是套匯交易,通過外貿將人民幣資產轉移出境。當年是將一貨車出口產品頻繁進出保稅區,製造乘數效應;如今是用難以估值的電子產品,誇大或縮小其價值,通過價差作資金跨境流動。
案例一,進口商把5美元的晶元以100美元買入,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後以進口名義將錢匯出,在境外與外商美元分利。案例二,出口商與境外關聯企業聯合製造虛假出口,國內銀行擔保,在海外獲取美元貸款,重複進行交易來擴大規模。這些貿易的共同特點是,不合理的價格、重複交易、資金滯留海外,交易過程可能出現虧損不過被認為是洗錢的成本。
這些年中國人在機制套利上,發明出五花八門的手段和工具,迸發出的創造力令筆者嘆為觀止。如果這些精力可以用在科技創新上,恐怕中國版的蘋果、谷歌早已出現了。偉大的民族成就不了偉大的企業,必有其內在原因。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