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專欄】香港經濟2016年展望(二)

——財富危局(上)

作者:王尚一 發表:2016-01-18 0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6年01月18日訊】(接前文)

二、財富危局(上)

天價資產意味著空前的香港財富危局。財富危局的根本是香港成為高端附庸經濟,財富高度集中在少數經濟權貴手中,而權貴為了自身既得利益堅持鼓吹香港資產泡沫,最終將香港置於死地。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發生巨變,香港經濟將隨時發生崩潰,財富也面臨喪失殆盡的風險。

經濟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經濟安全和經濟發展。其中,經濟安全是基礎,決定社會的生死存亡;經濟發展是上層建築,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根據自然和人類社會規律,任何經濟模式都會發生崩潰,區別主要在於崩潰的程度不同。當經濟安全得到保證僅是經濟發展層面發生崩潰時,一些人會陷入生活困境甚至忍飢挨餓,但不會發生全面的社會問題,大部分人的生活還能得到保障;但當經濟安全系統崩潰時,整個社會都無法正常運轉,大部分人無法生存,因此發生動亂、飢荒甚至戰爭,引發大批人口滅損。

香港的唯一重點是經濟安全。表面上,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和特別行政區,似乎有諸多便利和自由度。但如果以嚴肅的態度審視,香港實際上是經濟孤舟。首先,香港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缺乏資源和戰略縱深,基本糧食和其他必需品無法自給。其次,香港無法完全融入大陸共產政治制度和血汗工廠經濟,只能相對獨立地生存。第三,香港經濟形態過於單一,缺乏財富蓄水池,難以承受經濟打擊。從這幾個方面,保障香港經濟安全是香港經濟的中心內容,甚至是唯一重點。在世界經濟仍然增長、大量資金湧入的情況下,香港民眾需要非常努力才能維持香港經濟運轉,而且相當一部分民眾仍然生存艱難。隨著大陸經濟崩潰和世界經濟惡化,香港一部分人正在陷入生存危機。

經濟安全包括兩方面:經濟收入和財富存量。經濟收入指當期收入與支出的對比。如果當期收入超過支出,就是正收入。正收入可以轉成儲蓄,也可以用於消費或者投資。如果當期收入少於支出,就是負收入,入不敷出。入不敷出時,必須借債,減少開支或者減少過去的儲蓄以彌補收支的虧空。與之相對比,財富存量是過去的財富積累的數值。從廣義的角度,財富存量可以包括兩方面:1、自然資源儲備,包括耕地、水源、礦產等;2、社會資源儲備,可以包括製造業、人才、知識和技術和資金儲備等。 其中,自然資源是可見的硬體財富,而社會資源儲備是軟體財富。

對於香港來說,首先需要在經濟較好時儘可能增加收入,同時厲行節約,儘可能多積累財富。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同時進行自然資源儲備和社會資源儲備,尤其需要發展以高技術製造業為主導的人才、知識和技術儲備等。

隨著中國經濟崩潰,保障香港的經濟安全更加迫在眉睫。香港作為高端附庸經濟,雖然表面繁榮,但是主要集中在貿易、金融和旅遊商業等方面。從經濟競爭力的角度,香港的貿易、金融業和商業運作水平很高,與中國的血汗工廠經濟相比處於高端位置。而香港的主要經濟部分為中國大陸的血汗工廠經濟和共產政治服務,是依附於中國經濟的高端附庸經濟。在經濟環節上,大陸共產政治反映為鐵公基、房地產和官僚經濟。其中,貿易對應血汗工廠經濟、金融對應鐵公基和房地產經濟、而旅遊商業主要面對官僚消費。

在2010-2013年期間,中國的血汗工廠和共產經濟總和達到最大值,也形成香港經濟前所未有的表面繁榮。從2014年開始,隨著大陸實體經濟快速走向末日、官僚與富人消費急劇減少、到2015下半年的鐵公基和房地產開始崩潰,導致香港附庸經濟收入急劇減少,進而開始全面潰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為香港的附庸經濟特點,隨著大陸經濟2014-15年的全面崩潰以及2016年開始的社會危機,香港經濟也將陷入全面危局。

特權階層作為香港經濟的主導者是應對香港危局的主力。在任何一個社會中,經濟領導階層(特權階層)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關鍵,決定經濟興衰和社會安危。在香港,經濟特權階層主要包括港府(掌控政治經濟政策)、主要地產商和金融機構(掌控主要資產)以及大學和研究所等學術機構等(掌控知識和輿論)。特權階層的主要特點是:1、決定香港經濟政策,引導香港的經濟收入模式;2、掌握香港主要財富,包括港府擁有財政收入和政府基金,房地產商坐擁大量現金、各類房地產和商業分支機構;3、製造和引導財經輿論:通過財經輿論,控制社會民眾的經濟思維和經濟心理,引導民眾的經濟行為;4、享受優越的地位,特權階層消耗著社會的巨額財富,其中的主要人員拿著高薪,享受著優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由於香港作為高端附庸經濟、貧富極為懸殊以及權力崇拜等文化心理,香港經濟可以說完全由特權階層掌控。

從責任上,特權階層的唯一責任是維護香港經濟安全。在任何社會中,都應當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而且,責任越大,特權階層的責任意識和相應能力也需要更強。而且,香港是典型的等級社會,不同等級的經濟福利差異極為顯著。特權階層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甚至思想上,都享受極為優厚的待遇。而社會階層越低,生活越艱難,越需要勤勞才能生存,尤其是普通技能崗位的工作,如果進入公職部門,比在大多數私營部門,其綜合福利待遇好很多。正是因為等級社會原因,公職系統內部與特權的關係更近,所以社會經濟等級更高,福利待遇更好。在此背景下,特權階層更需要以香港經濟為己任,既維護自己的優厚待遇,又能保護較低社會階層的民眾生活。基於經濟安全是香港唯一重要的經濟內容,特權階層需要全力維護香港的經濟安全,也可以說是特權階層的唯一責任。

維護經濟安全的主要工作是防範和應對風險。這個工作主要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經濟層面和社會層面。第一經濟層面,權貴階層應當通過制定經濟政策,配置經濟資源,調節經濟收支,積極實施財富儲備,以防範和應對風險。從具體工作上,主要應當包括4個環節的內容:1、預見風險,由於香港的經濟地理位置和產業經濟狀況,隨時監控世界經濟的真實狀況,評估來自世界的各種風險;2、風險管控為主導經濟政策,以風險管控為中心任務,制定嚴密保守的系統經濟政策,引導和規範增收節支和積極儲蓄的經濟行為,保障香港的基礎經濟安全;3、調配資源,調動各類香港經濟資源,建立多重經濟屏障,風險防範與應對措施;4、危機應對:當外部危機到來時,及時採取措施應對危機,在危機過程中逐步解決問題,減少危機對香港的衝擊,保障和支持香港的生存。

第二社會層面,通過風險教育和經濟政策,實施全民經濟風險防範機制。其中,風險教育是全民防範危機的關鍵第一步,主要在於對民眾進行廣泛宣傳,提醒民眾預防風險。在風險尚未明確時,權貴階層首先要幫助民眾辨別和認識風險,進而強化風險教育,引導民眾保持個體經濟安全。在危機到來時,引導民眾應對危機。尤其是在困難時期,儘可能利用所有的經濟資源,幫助民眾開源節流,進而動用特權階層控制的財富儲備,幫助民眾度過危機。

最嚴重的問題是特權階層不僅不應對風險,反而與風險防範背道而馳,加劇香港危局。根據上述的基本風險策略,特權階層應當時時將經濟風險置於首位,隨時強調各種經濟風險。但實際上,香港權貴的所言所為,與上述風險原則背道而馳。在經濟層面,特權階層不僅不分析和預測風險,反而忽略風險。在很多風險已經發生,演變成對香港產生影響的問題時,特權階層還在轉移注意力,甚至專門掩蓋問題。即使問題影響越來越大,已經影響到香港的經濟收入或者財富積累,特權階層也不採取強有力的行動止損,而是想法進行經濟損失的推諉與轉嫁。

在社會層面,特權階層不僅不對民眾進行經濟風險教育,還通過掌控輿論,反覆鼓吹表面的虛假繁榮。從2014底年開始,大陸經濟開始進入崩潰階段,對香港的酒店和商鋪等旅遊商業經營產生越來越明顯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權階層不僅不考察大陸的真實經濟狀況,對商家進行風險教育,反而繼續鼓吹大陸經濟增長,不斷給市民在精神上打雞血,在心理上灌雞湯,讓商家繼續無意義的堅持,導致虧損日益嚴重。可以說,權貴的行為不僅沒有增強香港的經濟安全,反而將香港經濟進一步推入火坑。

首先,港府採取自殺式的經濟政策和具體措施。在董建華時代,由於一國兩制初期的示範,處於困境的大陸經濟需要香港資金和製造業輸血以及董建華個人的強硬性格,港府與中央保持基本對等的關係;但是SARS危機之後,曾蔭權港府為了刺激經濟而開放自由行,表面港府已經倒向經濟規模快速擴大的中國;到梁振英時代,港府已經從特首辦公室變成市委書記兼市長辦公室,不論進京述職還是經濟政策,港府都自認下屬身份。基於眼前利益的考慮,港府採取幾個關鍵的措施,影響香港的未來:

1、引導香港日益依附於大陸經濟。從香港經濟安全形度出發,香港經濟已經成為大陸附庸,過度依賴大陸經濟而生存,只有盡量減少對大陸的依賴,才能提高香港經濟的安全度。所以,港府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建立與大陸的隔離措施,儘可能提高香港的經濟獨立性,減少對大陸的依賴。但實際上,港府不僅不推動香港經濟獨立,反而從政策姿態上更積極與大陸經濟捆綁,進一步加強香港經濟的附庸化。即使進入2015年,港府不顧大陸經濟崩潰的現實,仍然強調內地經濟持續發展,香港需要更貼緊大陸。尤其在大陸高調宣揚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後,港府立即宣布積極跟進,發揮香港的橋樑中介作用,希望從中分杯羹。其實明白人都知道,這只是大陸政治上吹泡泡,增強民眾的信心而已,沒人關心這個巨大的規劃是否真的實施,而港府卻不識趣,後來多次提起一帶一路對香港的經濟支持作用,自己給自己打雞血。

2、過度建設、鋪張浪費。自次貸危機以來,各國印鈔的經濟刺激已經逐漸走到盡頭,世界經濟重新探底的趨勢日益明顯。面對這樣的外部局勢,正確的應對措施是積極縮減開支,儘可能增加政府儲備資金的數量。但是,港府採取完全相反的政策,大量投資基建,消耗政府資金儲備。例如,在廣九直通車(穗港直通車)已經滿足運輸需求的情況下,投巨資重複建設香港高鐵,促使香港經濟更加依賴大陸。而且,高鐵預期2015年8月4日完工,在計畫不周、監管不力、勞工短缺的情況下,工程嚴重超期、費用嚴重超支。2015年5日底,港鐵預期推遲到2018年開通,預計造價達到853億港元,超過之前預算650億港元的3成,而且高鐵建設很可能爛尾。也就是說,僅僅在高鐵一個項目的基建上,每位港人在未來的保命基金就減少1萬多港元。

3、在正確的政策態度上軟弱,缺乏建立經濟安全防線的意志力量。2012年,港府推出雙辣招打壓香港樓市。隨後,香港樓市成交量急降,樓價明顯下跌,顯示港府政策的作用。從香港經濟安全的角度,雙辣招的政策方向正確而且效果顯著。但是,港府的雙辣招只是孤立的政策,而不是系統的施政思路。其時,國際游資和大陸資金還在持續進入香港,部分資金繼續進入樓市。而且香港的各類財經評論和民眾輿論都傾向於香港樓價將繼續上漲。所以,樓價在下挫後又逐步企穩回升,而港府面對輿論和樓價走勢缺乏堅決打壓的態度、缺乏後續的打壓政策、也缺乏足夠的風險提示。港府大力鼓吹依靠大陸經濟,希望從大陸獲利,進一步吸引大陸資金到香港炒樓置業。而且,金融機構提供的房貸融資便利,也支持炒樓資金運作。最後,在港府其他政策、金融機構政策、社會經濟輿論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雙辣招的效用被瓦解。在2014年之後,香港樓價屢創新高,進入最後瘋狂階段。雙辣招的失效,表面港府的施政意志軟弱,連基本正確的政策都不能堅持,無法建立香港經濟的安全防線。

其次,金融機構和房地產商鼓吹資產泡沫,強化香港的高端附庸經濟,掠奪香港的主要財富。從根本利益的角度,金融機構和房地產商反對經濟安全,致力於鼓吹資產泡沫。因為,如果香港將經濟安全置於首位,首要的任務就是打壓資產泡沫,也就是壓制股市和樓市價格,當市場沒有泡沫,房地產商和金融機構收入都會很低,所以,房地產商和金融機構為了自身利益積極鼓吹泡沫。大致上,鼓吹資產泡沫、掠奪香港財富的方式有幾種:

1、以市場供求的方式推抬房地產價格,不論房地產商還是金融機構都積極支持房地產價格上漲。香港主要地產商擁有大量的土地儲備和商業地產,當市場需求減少房價下跌,地產商共同控制市場,減少樓市供應,支持房地產價格。雙辣招實行後,房地產商減少樓盤供應,而港府又缺乏類似「8萬5」的政策配合,結果等於房地產商控盤房地產市場,支持房地產價格重新走強。對於金融業來說,在香港製造業流失後,房地產是金融業務的主要內容,不論房地產按揭貸款,房企股市融資,還是房地產債券,都給金融業帶來業務和利潤。而且,即使在1997後房價暴跌,很多港人成為負翁還在堅持還房屋貸款。港人的堅韌和誠信態度對金融機構意味著的極高的信譽和安全性,所以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和發展房貸業務。在房價穩定或者上漲時,更多人願意按揭買房,金融機構業務擴大。在金融信貸擴張推動下,充裕資金推動房價上漲,又刺激更多人買房,支持房價上漲。可以說,在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下,香港房價更多由金融屬性構成,其價格遠遠超出香港市民的真實居住需求。

2、加強與大陸的金融聯繫,支持更大的泡沫。香港即使再富裕,自身的資金總量有限,如果僅以自身資金炒作,資產泡沫也相當有限,如果能引入更多的經濟參與者、組織更多的資金、將資產泡沫做的更大,獲利也必將更豐厚。所以,香港房地產和金融機構積極進入大陸,支持大陸的資產泡沫。大陸資產泡沫越大,香港資產泡沫也水漲船高,地產商和金融機構的收益也更多。2005年後,大陸央企成批在港股上市,香港成為大陸與國際資本對接的關鍵場所。次貸危機、QE和四萬億,更急劇加大外資進入中國以及中國資金流出的規模。香港作為主要的橋頭堡,堆積了巨額資金,不論外資金融機構在香港租用寫字樓和高端住宅,還是大陸機構和富豪在香港購置房產,都支持香港房地產價格上漲,支持香港樓價成為世界第一。另外,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大陸企業在香港上市,消化進入香港的外資,也支持股市擴容和股價上漲。與近20年前的1997相比,香港的股市和樓市規模都已急劇擴大,股市和樓市價格屢創新高。規模更大、價格更高,資產泡沫更嚴重,而房地產商和金融機構則在更多資金和更嚴重的資產泡沫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3、通過股市、債市和樓市等手段掠奪香港民眾的資金。隨著中國實體經濟的衰敗和走向末日,中國經濟日益成為旁氏騙局。旁氏騙局往往需求的資金量日益增大,直到最後突然破敗。我在《中國實體經濟走向末日》和其他經濟分析文章中多次強調,即使在美國3次QE印鈔的資金大規模流入中國後,中國社會資金鏈斷裂情況仍然日益嚴重,需要更多從外部吸血。在2012年後,大陸除了吸引外資到中國、在海外加速企業上市等手段之外,還急劇增加對外借債的規模。尤其是大陸企業的對外借債,到2015年已經達到1.5萬億美元。而且,大陸企業海外上市日益急迫,各類企業造假上市的特徵日益顯著。而且,很多企業造假已經毫不掩飾,在公開財報中就可以隨意捏造數據。各類金融機構為了獲得佣金,幫助企業造假,從香港股市圈錢,從債市承銷債券。隨著美聯儲逐漸縮減和停止QE3,美元資金外流規模持續減少,遠遠無法滿足大陸的圈錢需求。而在金融機構的運作下,大量香港本地的資金被挪用,變成人民幣資產、股票和債券。香港民眾不僅被誘導高價買房、炒股和購買人民幣,其銀行存款在不知不覺中也大量變成對大陸貸款和其他形式債權。

第三,以大學為代表的社會研究機構,不僅不提醒香港經濟風險,反而在加劇經濟風險。在一個社會中,經濟研究機構應該起到看門狗的作用,捍衛整個社會的主要利益。而在香港,經濟研究機構為了自己的眼前私利,利用香港經濟中存在的漏洞而獲利,同時危害到整個香港的經濟安全。其中,以大學代表的機構,更是消耗香港納稅人的大量金錢、拿著巨額慈善捐款,做著危害香港經濟根基的事情。可以說,大學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目標,不僅直接嚴重危害香港的經濟安全,更通過毒害學生,直接危害到香港的長遠未來。(待續)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獨家供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首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