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和龐涓,是民間豆腐的祖師爺。(圖片來源:Pixabay)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留下了廣為流傳、眾所周知的各行各業祖師爺的典故傳說,比如說:人們把黃帝軒轅氏尊為裁縫祖師爺,磚匠、瓦匠、木匠、石匠、油匠們都把魯班供為祖師爺,杜康當上了釀酒的祖師,杜康的兒子帝予釀酒不成,歪打正著釀出了醋,於是他就成了釀醋的祖師。另外,還有教育是孔子,農業是神農氏,紡織業是黃道婆,茶業是陸羽,蠶絲業是嫘祖,漁業是伏羲等等。然而,你知道像是不能被視為正當行業的叫花子、小偷等,也是有祖師爺傳說的,且待小編細細道來各個行業的祖師爺傳說吧。
1、小偷:時遷
古今中外,無論窮國富國,都有小偷活動的蹤跡。在國內,能列到冠軍職位上頂著名的小偷,非時遷莫屬。時遷是《水滸傳》裡的人物,世人以「樑上君子」稱之。無論是偷雞,還是盜取鉤鐮槍,他都被施耐庵勾繪地栩栩如生。《水滸傳》是個大名著,因此,此號人物自然成為祖師爺的地位。
2、性產業:管仲
《戰國策》上說:「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明禮部尚書於慎行說:「管子治齊,設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資以助軍旅。」就是說管仲開設公營妓院,把收取的錢用於軍費開支。管仲被稱作妓女業的祖師爺,性產業化的鼻祖、中國設立「紅燈區」的第一人。
3、IT業:祖沖之
從算籌——算盤——計算器——電腦,每一步都是電腦發展的一個腳印。西元500年前,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西元429∼500年),藉助算籌作為計算工具,成功地將圓周率π值計算到小數點後的第7位,即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π值,比西方國家數學家的相同成就要早1100多年。據不可考的史料記載,圓周率本來是用字母「IT」表示的,後來由於印刷等各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祖沖之他老人家寫字過於潦草,後人就照貓畫虎,用符號「π」表示。仔細看看,「IT」和「π」是不是很相似?
4、鞋匠:劉備
《三國誌•先主傳》說: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三國演義》中,袁術曾大罵劉備為「織席編履之夫」,曹操罵劉備為「賣履小兒」。對此,諸葛亮還曾專門進行過駁斥,說:「昔高祖皇帝,起身乃泗上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履,又何足為辱乎?」我國古籍中有關「販履」、有名有姓的,就數劉備最早,他又富有影響。明清時期,民間行會興起,制鞋、修鞋、販鞋等一切與鞋有關的行業,都尊劉備為祖師爺。
5、叫花子:伍子胥
傳說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像門城牆挖地三尺,就可以得到食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話說當年,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都城(今蘇州)時,曾吹簫乞討。後來,他在奉吳王之命修姑蘇城時,就做了點手腳──用糯米作城牆下面的磚,使得城裡的百姓在越國滅吳時,能夠扒出城基下的「糯米磚」渡過荒年。這是因為伍子胥曾在蘇州城裡要飯過,他以這種方法報答蘇州百姓的恩德。所以,後來吳越(蘇州)一帶的乞丐都供奉伍子胥,把他當作自己的祖師爺了。
6、陶器:范蠡
傳說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楚人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亡了吳國之後,因越王勾踐對昔日的有功之臣存有戒心,就棄官隱退,帶著美女西施乘一葉輕舟來到太湖之濱的宜興定居,並以制陶為業,被宜興人尊奉為「制缸先師」和「興陶師祖」。後來當地人尊奉他為陶業祖師,稱他為「陶朱公」。
7、理髮:呂洞賓
明朝時候,朱元璋做了皇帝。因為朱元璋是個瘌痢頭,所以凡有剃頭匠被召進宮去,就沒有活著從宮裡出來的。因為剃頭匠剃頭時,難免剃痛了朱元璋的瘌痢頭。朱元璋一動怒,剃頭匠就無辜受害。
呂洞賓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他便變成剃頭匠,應詔進宮。說也奇怪,呂洞賓用那寶劍變的剃刀給朱元璋剃頭,即使碰到他頭上的瘌痢瘡也不感到痛,反而涼嗖嗖地感到快活。從此以後,凡有剃頭匠給他剃頭,他的瘌痢瘡就不再感到痛了。本來沒有人敢學剃頭的,後來學的人就多起來了,剃頭業也便一日日興旺發達。人們知道這是呂洞賓祖師的功德和庇佑,因此對他很感激,就把他奉為祖師爺。
8、饅頭、包子:諸葛亮
諸葛亮《出師表》有「五朋渡瀘,深入不毛」一句。它描述的,是諸葛亮率軍進軍西南征討孟獲的事情。時值農曆五月間,在橫渡瀘水時,由於夏季炎熱,瀘水與其他地方的水質不同,「瘴氣太濃」,且水中有毒,士兵們食用了瀘水患病者甚多且出現致死。對此,諸葛亮苦思冥想,下令讓士兵們殺豬、宰牛,將豬、牛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麵粉裡,做成人頭形狀蒸熟了,讓士兵們食用,結果很快就消除士兵病死。這樣一來,人頭形的「饅頭」可避瘟邪的傳聞就在瀘水周圍百姓們中傳開了,諸葛亮也就成為了饅頭、包子的祖師爺。
9。糕點:聞仲
糕點是古老的食品,源於商周時期。據考:當年武王發兵討紂王,紂王派太師聞仲隨軍出征應戰。為了減少埋鍋造飯。縮短進兵時間,聞仲太師便親自設計了一種用飴糖與炒熟谷粉摻合後,粘起來做成的糖餅,風乾後作為士兵的乾糧。今天看來,這種糖餅吃起來口感好,便於攜帶,宜存儲,熱量高,適合行軍作戰,這可以說是我國糕點的雛型,也就是中國糕點的鼻祖。昔日,北京糕點行業有座行廟,廟內供祭著聞仲太師的塑像,以紀念這位糕點製作的祖師爺。
10、豆腐:孫臏和龐涓
傳說鬼谷子為了考驗孫、龐二徒弟而佯裝有病,孫臏為了能讓老師吃點新鮮東西,便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豆漿,豆漿變成了豆腐。龐涓嫉妒孫臏,把鹽水換成石膏水,沒想到也成了豆腐。孫臏和龐涓,自然成為了民間豆腐的祖師爺。
11、涮羊肉:忽必烈
相傳,當年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一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猛想起家鄉的菜餚——清燉羊肉,立即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伙夫宰羊割肉時,發現有敵情。廚師知道他正想吃羊肉,於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迎敵,獲得勝利。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作料,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賜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
據說《馬可波羅遊記》裡寫到,他在元大都皇宮裡吃到了蒙古火鍋,所以英文、法文對涮羊肉的翻譯就是Mongolia;而日本和韓國朋友則把涮羊肉直接說成「吃忽必烈」、「吃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