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被棄廁所 美國女孩回上海尋親(組圖)



Marinna和她的美國家人(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1月06日訊】據《澎湃新聞》報導,日前,一位美國母親發來一封電子郵件稱,18年前,她從上海兒童福利院領養了一個中國女孩,現在女兒已經長大並非常渴望找到她的中國父母。她們一家不久將到中國旅遊並在上海逗留兩天,想藉此滿足女兒尋親的心願。這位母親還附上了一封女兒的親筆信。

1月1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跟隨這個美國家庭四處走訪,和Marinna一起踏上了她的尋親之路。

被一對美國夫婦領養

1995年4月17日,上海閘北區中心醫院的一間廁所裡躺著一個出生僅3天的女嬰,沒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醫院裡的工作人員發現後把她送到當地的派出所。

隨後,這個被棄的女嬰被送到了上海市兒童福利院,並在那度過了她生命最初的兩年半。由於她被遺棄時沒有留下任何身份信息,福利院員工給她取了一個名字——唐易鮮。

1997年,兩歲半的唐易鮮被一對美國夫婦帶回美國撫養,並取名為Marinna。「當我看到Marinna的照片時,總感覺照片裡的小女孩會說話,她的眼神好像在說‘做我的媽媽吧’。」美國媽媽Brenda回憶說。

「Marinna的留著一頭短髮,給人感覺很嬌小,甚至有些怕生。」Marinna的養父Bruce回憶起女兒給他的第一印象時說。

一開始,Marinna並不是太喜歡這個美國爸爸。「她可能沒見過一個大鬍子的白人,一看到我她就一直哭個不停,我嘗試著抱起她,但她一直在我手裡使勁抖動、掙扎,又哭又鬧,直到保姆塞給她一片巧克力後,她才安靜下來。」Bruce繼續回憶說。

回到美國後,Marinna生活在德克薩斯州北部的一個名為丹頓的小城市。在她被領養前,Bruce和Brenda已經生育了一兒一女。原本無親無故的Marinna,如今不但有了疼愛她的父母,還多了哥哥和姐姐。幾年後,Bruce和Brenda又在合肥領養了另一個中國男孩,從此她又多了一個弟弟。

想完成女兒的心願

18年過去了,Marinna已經從那個愛哭愛鬧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大姑娘。

「我為什麼不在中國?」,「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我為什麼會有個大鼻子爸爸?」……這些年來,這些問題多次在Marinna的腦海裡浮現。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很想回中國找到親生父母,但關於他們的一切,她都一無所知。近日,他們一家六口打算來中國旅遊,並決定於新年前後在上海逗留兩天,Brenda也想藉此機會完成女兒多年的心願。

1月1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在南京東路的一家賓館看到了Marinna。她不會說漢語,也不知道怎麼用漢字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字。Marinna說,自己在美國過得很快樂,但這些年來一直無法停止對親生父母的思念。

「我很想知道自己在中國是否有一、兩個兄弟姐妹,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長得很像親生父母,特別是當學校老師在講遺傳學的時候,那種感覺特別強烈,但我對他們(中國親生父母)的一切一無所知。」Marinna說,她很擅長創意塗鴉,「我想知道自己的藝術天賦是不是親生父母所賜予的。」

Marinna還說,父母一直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美國,自己並不孤獨,身邊也有不少的中國家庭和朋友。

「我真的很想讓我的親生父母知道,我在那兒過得很開心,每天都活在愛和幸福中。」Marinna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小到大,父母一直給我灌輸這樣的思想:要對我的中國父母常懷愛和感激,畢竟,他們賜予了我生命,因為他們我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

尋找未果但不放棄

1月1日上午,Marinna在家人的陪同下,開始了尋親之路。他們計畫去發現Marinna的閘北區中心醫院、當地公安局、還有她曾經生活了兩年半的兒童福利院等三個地方尋找線索。

遺憾的是,關於Marinna中國家庭的線索並沒有找到。「我心裏明白,找我的親生父母絕非易事,如果我再也見不到他們,我也想讓他們知道,我在美國生活得很快樂、很精彩,我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家人很關心我,經常鼓勵我,幫助我,讓我做最好的自己。」Marinna說。

Brenda表示,回到美國後,他們將會繼續想辦法尋找,從網上找一些相關線索,向一些公益機構尋求幫助。


Marinna在上海尋找中國家人的線索(網路圖片)

美國家庭為何熱衷領養中國孩子

類似Marinna這樣從小被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兒童絕非個案。

據媒體報導,1992年後,由於中國法律規定外國人收養中國兒童合法化,所以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收養中國孩子的數量與日俱增。

根據美國聯邦統計局發布的資料,1992年,美國家庭收養了206名中國孩子;到2003年,這一數字則上升到了6859名。十多年裡,美國家庭一共收養中國孩子40326名。1993年,美國收養中國兒童330名,在外籍收養排名中只佔第八位。從1999年開始,中國兒童就攀升到了第一位,並從此蟬聯第一。其中,2005年為峰值,達到7903個。

那麼,為何美國家庭如此熱衷於收養中國的孩子?

復旦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於海認為,大多數美國人領養孩子的初衷和很多中國家庭不同,「美國人領養孩子離不開本國文化和宗教背景的支撐。」

據於海介紹,大多數中國家庭選擇領養,是因為本身沒有孩子,有一種「養兒防老」的心態,而且都喜歡找一些聰明伶俐的、健康的、漂亮的孩子。而在美國,大多數領養孩子的家庭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這些領養孩子的家庭大多有宗教信仰和背景。

「他們是懷著一個博愛、慈悲的心態去領養。這些家庭都有一種很強的使命感,在他們看來,這些孩子無論有什麼生理缺陷都不應該被遺棄,他們都是上帝的孩子。」於海說,中國被遺棄的孩子比較多,所以在美國所領養的外籍孩子中,中國兒童所佔比例大就不難理解了。

他還強調,對於被收養的孤兒而言,被美國家庭領養是一個好的歸宿。有調查顯示,這些中國孤兒到了美國以後,大部分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顧,能接受很好的教育,「而且美國的文化很講究大人和小孩的平等,對於一個孤兒來說,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性上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長大成人後,想回到中國尋找父母,想知道親生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這源於孩子想滿足對自身血緣的想像,渴望解開自己的心結,畢竟血濃於水。」於海說。



責任編輯:蔣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