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原意是指得道的人不以真實的身份現於人前,它的引申含義是有本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在人前露臉或者暴露身份。就是高手不顯擺,能韜光養晦,不隨意展現才能。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這句話,出自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裡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
歷史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富家公子名叫溫如春,他從小就喜好琴藝,長大以後自覺琴藝不錯,經常在人前賣弄。
有一次,他到山西旅遊,來到一座寺廟前,看見一個閉目打坐的道人。道人旁有一個布袋,袋口有些張開,稍微露出一點古琴的角兒,溫如春非常好奇,心想:「這老道也會彈琴不成?」於是溫如春就走上前去,大大咧咧地發問:「請問道長可會彈琴?」
道人微睜雙目,語氣十分謙恭地回答說:「略知一二,正想尋找高人拜師學藝。」
溫如春一聽道人想拜師,馬上來了精神,就想在這位道人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琴藝。於是,他不客氣地說:「那就讓我來彈彈吧。」道人把琴拿出來,交給溫如春。
溫如春立即盤腿席地而彈,先是隨隨便便地彈了一首,道人微微一笑,一句話也沒說。溫如春看這道人沒有誇讚自己,有些不高興。於是便使出生平所學又彈了一首,道人仍默然。溫如春這下惱火了,生氣地說:「你怎麼不吭聲,是我彈得不好嗎?」
道人說:「還可以吧,但不是我想拜的師傅。」
這下,溫如春沉不住氣了,他立即說道:「你倒是彈得了得,不如讓我見識一下。」
道人還是一副溫和的表情,並不搭腔,只拿過琴來,輕撫幾下。當他開始彈奏時,琴聲如流水淙淙,如晚風輕拂,溫如春聽得如痴如醉,寺廟旁的大樹都停滿了鳥兒。一首曲子彈完,許久許久,溫如春方如夢初醒,他心知,今天遇到高人了。於是,他立即向道人行大禮,拜他為師。
因為得道的道人又被稱為真人,所以後人就根據這個故事總結出了「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這句俗語,告訴人們不要僅憑外貌、舉止去判斷一個人,真正的高人是不會輕易暴露自己的身份的,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才喜歡在人前賣弄那點兒不算本事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