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大跌。(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5年10月13日訊】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路版十月十二號星期一刊登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熟悉研究員蘇培科題為「不可低估股市暴跌對經濟的衝擊」一文。文章認為,此次中國股市暴跌「確實波及到了實體經濟,尤其是對目前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影響巨大」。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在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32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會議上針對中國股市說,中國股市經歷了數輪調整,目前調整已大致到位,股市調整對中國宏觀經濟直接影響有限。英國《金融時報》星期一的評論文章實際是在直接反駁易綱對中國股市暴跌對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判斷,間接糾正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年九月初拋出「目前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的說法。
深圳獨立投資理財專家鄒濤星期一表示,中國股市今年下半年迄今的過山車式表現的確對「目前轉型期中國經濟影響巨大」:
「股市暴跌一方面影響到中國社會的穩定性,影響到中國老百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消費;另一方面,股災之後IPO就停止了,企業上市未果就會影響到自己員工和產業鏈上的其他人和企業,很多上市企業的股權質押被迫平倉,不少券商或證券公司如果沒有政府救助也可能出問題,實體經濟靠股市融資成為空談。事實上,此次股災已經影響到了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個股民受到的影響牽扯到的可能是兩個或三個家庭。」
鄒先生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還有開戶的股民六千萬。由於每一個股民的股市參與和交易背後可能涉及到一個家庭或幾個家庭,股市暴跌就可能影響到幾億人,而不單單是股民本身;中國政府在此次股市暴跌過程中的強行去槓桿使許多股民損失慘重。有人形象地形容廣大股民的損失是「共慘主義」。
臺灣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清溪星期一表示,雖然通常一個國家的股市暴跌影響到的是融資進行交易的金融機構和炒股的廣大散戶股民,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有限,但中國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因為中國貧富差距比較大,能夠買賣股票的是比較有錢的人。這部分人是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如果這個中間群體受到股災的影響,那中國經濟隨之受到的影響之大與其它國家可能有所不同。」
《紐約時報》今年七月初針對中國股市的首輪暴跌指出,中國股市暴跌導致中國消費者支出急劇下降,因為當時的中國股市損失相當於三個月的中國經濟產出;中國股市暴跌影響到全中國的家庭,因為散戶佔據中國股市的五分之四,比例遠遠高於西方市場;中國股市暴跌使借錢炒股可能引發中國金融系統又一輪壞賬問題,因為中國已經揹負著巨大數量的國企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它們幾乎都無法償還每月利息。
鄒濤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靠銀行借貸的那種間接融資手段已經遇到很多瓶頸問題,尤其是佔半壁江山以上的民營經濟,下一步要靠直接融資;如果中國股市不能健康規範地發展,中國經濟發展通過固定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就不會奏效:「直接融資是通過固定資本市場。上市是直接融資最好的一種方式。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股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搞活中國資本市場,中國經濟才有希望。」
說到希望,有專家學者說中國迄今經濟發展的唯一發動機是啟動政治改革,因為經濟改革30多年來能用的經濟手段已經告罄。張清溪教授表示,如果政治改革啟動,中國人民確實就有了希望,當然股市也可能隨之充滿希望:「政治改革確實可以給中國人帶來希望。但是共產黨不可能做。如果敢冒丟掉政權的風險,共產黨才敢啟動政改,就像當年蔣經國那樣。」
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日對外表示,中國經濟最根本的一條就在於改革,這兩年來中國的改革雖然有進步,但是需要進一步推進,比如說簡政放權和審批制改革。美國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哈繼銘近日形象地說,中國經濟不能光打麻藥不動手術,如果刺激政策是打麻藥,改革就是動手術。在不少人看來,動手術的核心就是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