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與李淳風合著的《推背圖》。(網路圖片)
自唐代至今,人們提到相術,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這個袁天罡。在相術界,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一人。
袁天罡是四川人。父親袁璣,任梁州司倉,祖父袁嵩,周朝時先後擔任犍為地區浦陽、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車騎將軍。曾祖袁達,梁朝時做過江、黃二州的刺使,周朝時連續擔任過天水、懷仁二郡的郡守。袁天罡是在孤獨與貧窮中度過他的少年時代。他喜歡作學問和學習技藝,精通相術。唐高祖武德年間擔任過火井令。唐太宗貞觀六年任期屆滿來到京城長安。太宗召見袁天罡。對他說:"巴蜀古時候有個嚴君平擅長占卜,我現在有你,你自己看怎麼樣?"袁天綱回答說:"嚴君平生不逢時,我遇到了聖明的皇上,我應該勝過他。"
隋煬帝大業末年,竇軌寄居在劍南德陽縣,跟袁天罡住在一起。竇軌當時的境遇困苦不堪,於是,讓袁天罡給他看看面相,預卜一下未來的命運。袁天罡說:"你前額到髮際骨骼隆起,一直連到腦後的玉枕處,你的下巴渾圓肥大。今後十年之內,你一定會富貴的,成為朝廷的賢臣良將。你的右側下巴隆起,而且明潔光亮,應當以梁、益二州為分界線,樹立顯赫的功名。"竇軌說:"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不敢忘你的大德。"開始,竇軌官任益州行臺僕射,到任後,召請袁天罡,對他說:"從前你我在德陽縣相見,怎麼能忘啊!"說完,深施一禮,又請袁天罡為自己相面。袁天罡望了他許久,說:"你的面相和過去沒有什麼不同,然而眼睛色紅連著瞳人,說話浮躁,面色赤紅,做了武將怕是要多殺人的啊,但願你要警戒自己。"
唐高祖武德九年,竇軌被召前往京城。臨行前,他問袁天罡,說:"我這次應召進京,還能得什麼官?"袁天綱回答說:"看你臉,面上佳人,坐位不動,下巴右側有光澤,看來是又有好消息等著你。到了京城一定會得到皇上的恩遇,還將回到本地任職"這一年竇軌果然被授於益州都督,重新回到益州。袁天罡初到洛陽時,在清化坊安頓下來,無論是朝庭中的高官顯貴,還是民間的各等人士都往他那裡跑,家中常常聚滿了人。當時,杜淹、王珪、韋挺三個人來見袁天罡,請他給看相。袁天綱對杜淹說:"這位官人,鼻子的左側飽滿分明,臉盤寬闊。"對王珪說:"這位官人從鼻翼經嘴角的兩條縱理紋清晰,而且天庭與地閣直臨。從現在算起,十年之內,一定能榮任五品的顯要官職。"對韋挺說:"這位官人臉像大獸的臉。文角清晰,一定會得到貴人的提攜。剛開始時任武官。"又對杜淹說:"二十年以後,恐怕三位賢士要同時被責罰貶黜,但是暫時的,很快又會被召回恢復官職的。"
不久,杜淹升遷侍御史。唐高祖武德年間,又任天策府兵曹文字館學士。王珪任隱太子中允。韋挺在隋朝末年由隱太子李世民引薦做了率更。武德六年三人都被發配,流放到雋州。杜淹三人經過益州時,見了袁天罡哭泣著說:"袁公從前在洛陽說的話全都像神明的預示啊!今天的情況如此,再給我們看一看相吧。"袁天綱說:"各位的骨法,大大勝過以往不久就會回來的,最終必定能享受榮華富貴的。"
武德九年六月,三人都被召回京城。回來時,又經過益州,三人造訪了袁天罡。袁天罡說:"杜公到京城,就能得到三品要職。年壽我就不知道了。王、韋二公,在這以後應該到得三品官,又都能長壽,但到了晚年在仕途上不能有太大的發展了。韋公可能更明顯一些。"杜淹到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王珪不久任侍中,出任同州刺史。韋挺擔任了好幾年蒙州刺史,並且病死在任上。這一切全都和袁天罡當年所說的一樣。
唐太宗貞觀年間,皇帝下詔書令袁天綱到九成宮,當時中書舍人岑文本讓袁天綱給看相。袁天綱說:"舍人的臉面寬大,眼眉又長過眼睛,你的文才可在海內名聲大振。但是你頭有生骨,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從後面看完全沒有得到三品官的命相,從前面看可以得到三品官。但是你四肢虛弱,骨與肉不相稱,如果得到三品位,恐怕是折壽的徵兆。"後來,岑文本升任中書令後,不久就死了。
房玄齡與李審素一同來見袁天綱。房玄齡說:"審素恃才傲物,你先給他看相,看他能得個什麼官?"袁天綱說:"五品看不出來。如果是六品以下比較重要的官職還有可能。"李審素不再問他自己的事,說:"看看房公能得個什麼官?"袁天綱說:"這位官人大富大貴,你要想得到五品官職就求他吧。"李審素不信袁天綱的話。後來,房玄齡任宰相,李審素任起居舍人,死在任上。唐高宗聽說了袁天綱給房玄齡看相時說過的這些話後,讓房玄齡贈封給袁天綱五品官職,房玄齡奏請聖上贈封他為諫議大夫。申國公高士廉對袁天綱說:"你今後還能得到什麼官職?"袁天綱說:"我知道我的官運已經到頭了,不會再有了。恐怕我今年四月要有大難。"果然,四月還沒過完,袁天綱就去世了。
責任編輯:林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