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長篇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之名,是來自於佛教概念「天龍八部」。也就是佛教護法隊伍中,以「天眾」和「龍眾」為首的八類佛教護法神(天眾、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
因此,很多人會將書中人物與天龍八部相對應,猜想「八部」分別代表了]哪八位角色。
此文要介紹的角色,是在四大惡人中排行第二,被稱為「無惡不作」的葉二娘。你可知,這位葉二娘在天龍八部中,對應哪一部?其實,這個角色在佛經中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形象,只是情節稍有不同。
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中,葉二娘因為孩子被人偷走,就開始盜取嬰兒來玩弄,玩弄之後又以殘忍手法殺害。
而在佛教經典中,則記載了一位與葉二娘有著相似經歷的人物「鬼子母」。她原本是一位凶殘、具備廣大神通的餓鬼,後來則成為佛教護法神。
鬼子母
鬼子母是老鬼神王般闍迦的妻子,據說有一萬個兒子,個個身強體壯、力大無比,最小的兒子名叫嬪伽羅,聰明活潑,鬼子母也最喜愛他。
說起這鬼子母,可是性情凶殘、脾氣暴戾,她最喜歡吃小孩子,所以常到人間抓小孩子,活生生地當食物吃。
四面八方的人們實在受不了這種痛苦,紛紛向佛求救。
佛聽說這種情況後,就施神通把嬪伽羅抓來,扣在缽盂裡面。
鬼子母發現最心愛的小兒子神秘失蹤,心裏非常著急,上天入地到處尋找,整整找了七天。在這七天當中,她飯不吃、茶不思、覺不睡,成天哭哭啼啼,發瘋似地四處亂竄,卻連孩子影子也沒發現。
後來,鬼子母聽人說:「佛陀是世上最聰明的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鬼子母就來到佛陀居住的地方,向佛陀打聽小兒子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這時,佛陀對鬼子母說:「你擁有一萬個兒子,現在只是丟了一個,你就這樣傷心難過、四處尋找;這世間的百姓,有些有兩三個兒子,有些只有一個兒子,卻被你抓過來吃了!你想想人家的心情,是不是比你更痛苦十倍百倍?」
鬼子母聽完佛陀的告誡,慚愧地說:「我知錯了!只要這次老天爺讓我找到嬪伽羅,我發誓再也不吃別人的孩子!」
佛陀就抓起缽盂,把嬪伽羅交還給鬼子母。
鬼子母經過這一番變故,果然改邪歸正,再也不去傷害兒童,進而皈依三寶,最後成了佛門護法。
鬼子母的相關資料
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記載,鬼子母神生五百子,因前生有惡邪願,故常啖食王舍城中幼兒,人皆惡之而求佛。佛乃將鬼子母之幼子藏於缽中。鬼子母神不見其幼子,悲慟萬分。
佛陀乃誡以:「汝僅失五百子中之一小兒猶憂傷若是,而汝食他人之子,其父母之苦如何?」鬼子母神聞後皈佛,並接受佛陀「擁護諸伽藍及僧尼住處令得安樂」之咐囑。
在其他佛典如《鬼子母經》、《雜寶藏經》、《大藥叉女歡喜母並愛子成就法》、《摩訶摩耶經》及《南海寄歸內法傳》中,所載有關鬼子母神之本緣與上述大略相同。不過《雜寶藏經》謂其愛子名嬪伽羅,且生有一萬子,而《鬼子母經》則說有千子:五百子在天上,率領數萬眾鬼擾亂諸天人,五百子在人世間,擾亂帝王百姓。此處根據《雜寶藏經》改變,故採用一萬子之說。